第A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来了

昨天召开的全市相关发布会宣布: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换来更多蓝天白云。(冯瑄 摄)

宁波港口加快高低压岸电建设,打造绿色港口。
(冯瑄 宋兵 摄)

宁波加大新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领域的应用,倡导绿色出行。(冯瑄 摄)

    

    

    

    

    

    

    记者 冯瑄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并将其打造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项重大标志性工程。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宁波正式按下“快进键”。

    在昨天下午召开的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调整为主要路径,全面实施十大行动和十大标志性工程,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瞄准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节能降碳、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碳汇能力提升、全民绿色低碳等领域,如何走出一条碳达峰碳中和实践的宁波路径,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奋力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坚实支撑?

    围绕这个话题,记者对生态环境、交通、建筑、能源、工业等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条块结合、双管齐下

    推进全区域全领域低(零)碳试点

    

    

    

    

    开展低(零)碳试点,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市生态环境局保护督查专员水旭东告诉记者,我市低(零)碳试点建设将按照“条块结合、双管齐下”的原则,构建“县镇村”低(零)碳和重点领域低(零)碳两大试点体系,推进全区域、全领域低(零)碳试点建设。

    在打造多层级低(零)碳试点示范体系方面,我市将以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为主体,积极探索差异化低(零)碳建设路径。到2025年,建设一批低碳试点县、低(零)碳试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

    其中,低碳试点县分为产业低碳转型、低碳能源发展、碳汇能力提升和综合四大类,低(零)碳试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分为低碳发展和零碳先行两大类。目前,余姚市已成功申报浙江省首批综合类低碳试点县创建单位,2个乡镇(街道)和20个村(社区)拟申报首批省级低(零)碳试点镇和村。

    “我市还将加强重点领域低(零)碳试点示范建设。”水旭东介绍,当前我市正积极谋划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控碳等6大重点领域和固碳增汇方面的低(零)碳试点建设。

    到2025年,能源领域建成若干个省级整区县(市)分布式光伏试点区县(市);工业领域建成一批市级及以上绿色低碳园区和绿色低碳工厂;建筑领域建成一批近零能耗建筑、省级“零碳”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和省级绿色数据中心等试点项目;交通领域推进主城区公共交通运输领域车辆新能源化,提高低碳公路服务区覆盖率;农业领域建成一批省级低碳农场;居民生活领域建成一批省级绿色家庭、低碳医院和低碳学校;碳汇领域建成若干个林业增汇试点县,扩大省级林业碳汇示范基地面积。

    

    家中有花园,花园中有家

    6年后装配式建筑占比力争超35%

    

    

    

    

    建筑业是高碳产业之一,推动建筑领域碳排放有序达峰,既是支撑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客观需要。“我们将按照省市有关要求,重点从城市低碳空间结构优化、城乡建设低碳转型、新建建筑低碳化等方面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和乡村。”市住建局副局长夏海明说。

    在城市低碳空间结构优化上,宁波将加快实施“拥江揽湖滨海”战略,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优化城乡空间发展布局,实现城乡低碳建设全覆盖。同时在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基础上,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快推动轨道交通建设进度,引导“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建设,全域系统性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将提高新建建筑绿色低碳标准,同时对既有建筑加大节能改造力度,提高其能效水平。夏海明介绍,宁波是省内第一个出台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计划的城市。自2022年起,宁波将根据省里要求,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有关设计标准,将低能耗建筑基本要求纳入工程建设强制规范,提高建筑建设底线控制水平。同时还将开展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

    装配式建筑是城乡低碳建设的“主角”之一。记者了解到,我市将大力引导装配式建筑从民用建筑逐步向工业建筑推进,至2027年,力争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5%。大力推广使用绿色建材,积极推动政府投资项目通过政府采购全面使用绿色建材,最大限度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我市还将提高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比例,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达到8%;加快推进立体绿化建设,实现“家中有花园,花园中有家”。以数字化技术助力建筑领域碳达峰。

    

    慢行交通、共享交通大行其道

    打造梅山二期低碳码头等标志性项目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推进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为碳达峰碳中和助力?

    市公路运输中心主任卢照辉表示,将重点推进五大行动,加快交通装备、运输结构、组织效率、出行活动、基础设施等交通全链条迭代升级,构建低碳、清洁、高效、安全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更高层次需求。

    交通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宁波将通过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完善供电、加气等配套设施,提高交通运输装备生产效率和整体能效水平,继续加大新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配送、邮政快递、港口等领域的应用。

    运输结构更绿色、运输组织更高效。宁波将重点突出集装箱海铁联运,加快建设“双层集装箱海铁联运”及“全国海铁联运示范工程”交通强国试点;不断推进“公转水”“公转铁”,持续优化运输结构。重点突出货运车辆的大型化、厢式化、专业化,推进网络货运等新业态发展,提高车辆通行和物流效率,实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

    卢照辉特别提到了绿色出行。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推进多样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及网约车、共享单车、汽车租赁等共享交通模式,提高群众出行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此外,我市还将以普通国道、省道和重点农村路为重点,打造一批沿海、沿江、沿湖、沿山美丽公路示范工程;推进低碳枢纽建设,打造梅山二期低碳码头、杭甬复线低碳服务区等一批具有宁波交通特色的标志性项目。

    

    “风光倍增”无限好

    建设一批光伏村、社区、园区(大楼)

    

    

    

    

    宁波能源结构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电力装机中煤电装机占比达到69%。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大市,如何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宁波将以优化能源结构为抓手,全面推进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体系的多元化、智能化、清洁化、绿色化,力争与全社会碳达峰协同实现。”市能源局局长励志纲如是说。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关键。据介绍,我市将实施“风光倍增”计划,加快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推进美丽光伏专项行动,建设一批光伏村、光伏社区、光伏园区、光伏大楼等示范项目,推进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规模应用,支持“风光储一体化”发展和生物质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重大清洁电源项目。

    “我市将积极扩大气电利用规模。”励志纲介绍,为满足全社会刚性增长的电力热力需求,发挥天然气相对低碳的特性,我市将气电定位调整为主要的过渡支撑电源,进一步扩大燃气发电规模,提高电力热力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浙江LNG三期项目,推进甬绍干线东段(宁波段)、杭甬天然气管道复线(宁波段)等LNG接收中心外输管道项目。

    严控煤炭消费势在必行。我市将严格控制新上煤电项目,推进大型燃煤机组能效提升和深度调峰改造,加强发电供热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优先保障清洁高效利用燃煤的统调和热电机组发电供热煤炭的供应。

    为了加快能源结构低碳化,我市还将推动集中供热升级发展。积极争取市外来电,力争保障宁波-绍兴地区的入浙特高压第四直流落地,加大市外电力输入的保障力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电网智慧化建设,宁海抽蓄项目力争“十四五”末建成投运,助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让高效低碳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发展新支柱

    

    

    

    

    宁波是制造业大市,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2%。制造业领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

    “制造业领域碳达峰的关键是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低碳技术改造,而其中最为核心的工作是工业节能,推动能耗下降是实现制造业碳排放下降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在市经信局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制造处处长周平看来,推进制造业领域碳达峰,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结构降碳。

    在这方面,宁波将通过明确产业导向和严把产业准入,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高碳低效产业整治提升,推进制造业淘汰落后攻坚行动。加快构建高效低碳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推进高效低碳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其次,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碳。宁波将严控石化、钢铁等行业煤炭消费增长,积极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大力实施屋顶光伏发电。深入实施节能改造能效提升行动,加强重点企业用能管控。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模式降碳是重中之重。周平说,宁波将推动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创建,建立分层分级的绿色制造体系,实现石化、化工、铸造等高碳行业规上企业绿色工厂评价全覆盖。与此同时,打造绿色产业链,引导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联合上下游企业协同推进绿色转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