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政治纵深·人民政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乡村共同富裕再添

——政协委员为村庄梳理式改造建言献策

(丁安 绘)

    

    

    

    

    

    

    农村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要建设无地可用,又有大片“老破旧危”农房闲置的矛盾现象,就像捧着“金饭碗”却没饭吃;

    我们如何去应对拆旧建新、保护与重建之间的激烈碰撞,在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的同时留住那份我们熟悉的乡土气息;

    村庄梳理式改造中,着重要考虑如何盘活资源,打通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的转化通道;

    ……

    金句频出,意犹未尽,绵绵乡愁和理性思考相互交织,高屋建瓴和基层经验发生碰撞,8月19日下午,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活动暨委员月谈会,围绕“加快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协商建言。

    8位市政协委员和来自象山的村民代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调研思考,从完善政策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注重艺术赋能、加快资源盘活、发挥主体作用、加强要素保障和法制保障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记者 何峰 

    

    政策保障规划先行 强化统筹推进力度

    

    

    “加快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要坚持政府主导,同时强化政策保障。”第一个发言的俞骏委员开门见山亮出观点。俞骏委员来自村庄梳理式改造的肇始地象山,对这项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他介绍,2010年以来,象山先后出台了县级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村民建房监督管理办法等10个文件,制定“12类必拆、9类缓拆”分类处置意见,为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提供制度保障。

    俞骏委员如数家珍,将象山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的实践经验和成效“和盘托出”,让大家对这项工作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村庄梳理式改造盘活了大量集体建设用地,腾出了产业发展空间,是一项强农富民的工程,作用和意义有目共睹,我市的基层干部都认识到了吗?

    “部分基层干部对闲置农房盘活工作认识不足,存在不想利用、不敢利用、不会利用现象。”王立君委员在调研中发现情况不容乐观。“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让一批典型案例广而告之,营造良好的推进氛围。”王立君委员认为,首先要凝聚共识,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思想认识,明确有关部门责任,加大推动力度,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出台实施细则,加快我市农村闲置农房盘活工作全面推进。

    规划引领,是出现在委员们发言中的高频词汇。陈建波委员是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的专家,他在调研中发现,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规划编制上存在滞后和冲突现象,“村庄规划往往没有做到‘多规合一’,没有和农田整治、生态修复、特色产业发展等综合谋划,全域整治项目立项和实施难,村庄改造和建设的效果不理想。”他的这一观点,引得参会人员频频点头,大家在调研中对规划编制短板问题深有感触。

    确立规划是引领的准则!陈建波委员建议,“以‘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坚持工业用地整治、村庄整治、生态环境整治、低效用地整治四位一体,依托市、县两级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及片区和单元整治方案,谋划编制好‘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和村庄整治方案,分类统筹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

    “当前,村庄规划没有全面做到‘多规合一’,各种规划‘打架’,基层无所适从。”林杰委员从加强规划的顶层设计和刚性执行出发,提出了建议,“要把握好乡村全局与单个村庄的空间格局与战略定位,抓住要素配置关键,加大‘多规合一’推进力度,强化全域一体化创建理念,形成全域一张规划、局域一张蓝图干到底。乡镇要注重结合各村的资源禀赋开展个性化设计,同时要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力度,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规划有效落地。”

    

    补足要素保障短板 打造有力支撑体系

    

    

    村庄梳理式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力有效的支撑体系。我市在村庄梳理式改造中“甬”立潮头,在全国第一个“吃螃蟹”,但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尤其在支撑体系建设方面,边推进边探索边完善。

    委员在调研中发现,要素保障仍存在不足,特别是土地资源、改造资金、人才等瓶颈亟待破解。

    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有钱才能成事。村庄梳理式改造工作中,资金如何筹集,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要素保障亟待加强。”吴愉萍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强化资金整合,市级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上,对县级资金保障要予以关注,鼓励区县(市)整合资金,整合工作,从切实提升村庄功能和环境的角度出发,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缩小地区之间差异,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陈建波委员建议,通过财政支持和社会投资“两条腿走路”,向村庄梳理式改造提供“金融活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庄梳理式改造,对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和群众迫切需要建设的项目予以重点倾斜。探索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鼓励银行开发相应金融产品,加强对村庄梳理式改造的信贷支持。同时积极鼓励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加强资金保障,减轻财政压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

    “加快研究制定农房抵质押贷款办法,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适时推出以闲置农房激活利用为核心的涉农信贷产品强化保障,夯实推进基础。”除了关注畅通融资渠道外,王立君委员还从加快确权登记发证、优化服务平台、建立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要素保障的意见建议。“一是推进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房地一体权籍数据库,同时加强对一户多宅、违法建设、超标建设的清理;二是开发流转交易平台,实现供求双方进行信息发布、流转交易、交易鉴证、合同签署等功能;三是探索设立闲置农房抵质押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对部分盘活项目进行补贴补偿,激发金融机构受理抵押的积极性。”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委员们还十分关注强化人才支撑。“目前农村各类实用专业人才缺乏,乡村振兴人才短板明显。建议市委编办、市人社局统筹安排事业人员招录指标,单独安排给各区县(市),定向委托培养规划建设、农业产业经营管理等专业的大中专学生,统一招录分配给乡镇,明确服务期限,助推乡村振兴。”俞骏委员支招。

    赵建平委员认为,村庄梳理式改造过程环节多、内容杂、牵涉面广,法律保障尤为重要。“要结合今年‘八五’普法启动年活动,重点宣传好乡村振兴促进法、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村干部和村民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他建议。

    

    发展产业振兴乡村 加快推动共同富裕

    

    

    村庄梳理式改造是实现强村富民、推动共同富裕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已达成共识。村庄进行梳理式改造后,如何发展好产业,是委员们在调研中思考的重点。

    “乡村是一幅幅天然的水墨画,古朴的乡村以它特有的魅力成为艺术家灵感迸发的桃花源,是我们魂牵梦绕的故土家园。我认为村庄梳理式改造要注重艺术赋能乡村,激活农村这片文化沃野。”章玲芬委员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充溢着浓烈乡愁的开场白将大家的思绪带入如诗如画的乡村时,却话锋一转,抛出观点,“通过艺术赋能乡村,实现乡村美、产业兴。”

    结合鄞州城杨村通过艺术振兴乡村的鲜活案例,章玲芬委员对艺术如何振兴乡村、激活村庄产业娓娓道来。“引导村民从‘艺术离自己有点远’到‘艺术也没那么难’转变,通过就地取材的‘微改造、精提升’,让村里的各个角落丰富起来,再通过村民自创、企业领创、文旅示范,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艺术赋能乡村的行列。”她说,村庄美了,投资与商机也随之而来。村里旅游火了、人气旺了,各类餐饮、农特产品、手工艺品、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自然越过越红火。

    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通过村庄梳理式改造,零星的宅基地、边角地得到充分利用,村内道路整修得更加宽广通畅,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经营村庄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乡村美丽产业兴旺。但如何打通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的通道,各地“各显神通”。

    委员们认为,在改造过程中要创新开发模式,在激活利用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情况,选择多样化的产业开发模式。“可以将闲置农房与山、林、田、河、湖等各类闲置低效资源相结合,进行统筹盘活利用;可以探索民宿集群化开发,打造乡村精品民宿等新型业态;可以利用闲置农房开发电子商务、文化礼堂、养老、体育、医疗、教育等公益性配套设施,让村民群众真切体会到公共服务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王立君委员建议。

    

    凸显村民主体地位 激活村庄内生动力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在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过程中,农民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把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村庄梳理式改造才有生命力,这是委员们的共识。

    “要激活村庄内生动力,必须凸显村民主体地位。”章玲芬委员说,“村民是乡村振兴‘留得住心、扎得了根’的稳定力量,也是乡村发展的主要受益者。艺术赋能乡村不能依赖于快变量的代替模式,而应成为村民成长教育的历史机遇。”她举例说,城杨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指导村民运用擅长的技能与易得的乡土材料创制便民、利民、惠民的实用产物,以“最小化成本,最大化效用”来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魏章焕委员扎根农村几十年,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章玲芬委员的观点,他十分认同。他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观察到,村庄梳理式改造已水到渠成,许多村民也有强烈愿望,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基层干部、村民三者之间考虑的重点有所不同。“除围绕‘清洁、美丽’这个共同目标之外,政府考虑更多的是节约土地指标和谋划村庄前景,基层干部考虑更多的是集体经济与矛盾化解,村民考虑更多的是利益与公平,况且各村庄之间、农户之间也条件不一、情况复杂。”魏章焕委员说。

    “村庄建设归根结底是村民的事。”他建议,要顺利推进这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村民主体作用,“坚持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典型引路、程序公开的基本原则。乡镇政府要及时跟踪、加强指导、强化服务,党员干部要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和宣传引导作用,发动村民主动参与,坚持利益让村民共同享受,成果由村民共同体验,工作靠村民共同推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陈建波委员则建议,要加强宣传,多形式、全方位展示村庄梳理式改造促进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升的生动案例,引导、带动全体村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自发自愿献计出力,共同建设自己美丽的新家园。

    会前认真调研、深入研究,会上精彩发言、诚恳交流,凝聚了共识,提高了认识,委员们的建言献策,必将合力推动我市高质高效加快村庄梳理式改造,助力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宁波样板和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

    

    

    村庄梳理式改造

    

    

    村庄梳理式改造通过“拆、改、建、保”有机组合、灵活运用的模式,腾出了乡村建设空间,改善了人居环境,完善了公共基础设施,保护了古宅古物古迹,并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闲置农房的盘活利用,促成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是宁波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

    村庄梳理式改造最早起源于象山的“一户多宅”清理。2010年起,象山县率先在全省实施以“一户多宅”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梳理式改造。全县实行改造村达83%,累计拆除“一户多宅”各类违建及破旧房屋6.1万间,清理宅基地47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410亩,实现了资源盘活、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多方共赢。

    经过不断探索完善,我市逐步形成“拆、改、建、保”多元化改造模式,展现出百花齐放、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已盘活闲置农房6万多间,涉及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有效撬动了一批闲置资源,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财产性收入。

    2019年,市政协与象山县政协联动组成课题组,组织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就加快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促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关于加快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促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建议被市委、市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积极采纳。2020年6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中共宁波市委办公厅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把村庄梳理式改造列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13511”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村庄梳理式改造工作还被列入《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何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