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梅山舞狮 |
 |
水浒名拳 |
 |
梅港舞龙 |
北仑梅山街道位于北仑区东南部,独特的海岛文化孕育了一大批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民间文艺,尤其是梅山舞狮、水浒名拳、舞龙、龙凤鼓阁等享誉省内外,成为北仑民间文艺对外交流的金名片。 借助新兴旅游休闲文化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梅山街道将民间文艺与海岛休闲文化深度融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打造了一批具有梅山传统文化特色的精品小院、生态河埠头、美丽村居等,实现优秀传统民间文艺与“非遗特色小镇”“滨海休闲小镇”“海洋金融小镇”同步发展,提升传统文化的时代高度,使传统文化成为梅山建设中的一抹亮色。 撰文 沈琼云 厉晓杭 供图 梅山街道办事处 突出重点 精心培育民间文艺传承实体 今年7月,梅山街道举行了“艺赞百年 逐梦非遗”庆祝建党100周年暨第四届梅山海洋民俗文化节。此次活动现场精彩纷呈,让村民印象最深刻的是舞狮表演——只见狮子时而威武勇猛、雄壮威风,时而嬉戏欢乐、幽默诙谐,舞狮队将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等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淋漓尽致。 梅山舞狮是宁波市、北仑区重点培育和扶持的民间文艺项目,2010年被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山舞狮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梅山舞狮在历代传承人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研习和挖掘,在传统“开四门”“跳八仙桌”的基础上,自创“狮嘴喷火”“头尾相接”“狮身前扑翻滚”等绝招,尤以动作惊险、难度极高的“梅花桩”和“飞狮采青”表演成为最具宁波特色的民间文艺精品项目。 经过多年的发展,梅山街道的民间文艺已形成了“一村多品”、村村有项目、村村有队伍的良好格局,梅中村的舞狮、水浒名拳、造趺,碑塔村的龙凤鼓阁,梅东村的抬阁、马灯舞,梅港村的舞龙,梅西村的戏曲等各具特色。特别是梅山舞狮、水浒名拳已成为宁波乃至浙江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水浒名拳在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最早的梅山沈氏武术基础上,水浒名拳融合外来拳术,结合抗倭实战需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三十六式宋江拷”“边成”“闹天堂”“乌风棍”等一系列拳式、棍式,呈现出套路系统,风格独特,手法多变,攻防严密,结构紧凑,动作矫捷,技巧多样,姿势独特,五合三催,一气呵成的鲜明特点。 近年来,以梅山舞狮、水浒名拳为代表的梅山民间文艺团队多次参加国内外优秀民间文艺展演活动。2016年、2017年,梅山狮王舞狮队连续两年走出国门,代表宁波赴日本奈良参加“东亚文化之都”交流演出,受邀参加韩国第56届耽罗文化节,梅山舞狮精湛的表演和全程所体现的团队精神受到国际友人的赞赏,日本奈良市还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称赞梅山舞狮出色完成表演任务。2018年,水浒名拳受邀参加韩国第57届耽罗文化节,受到国际赞誉。同年以梅山舞狮为主要元素创作的非遗荟萃节目《古韵遗风》在浙江省民间艺术精品展演暨第七届民间文艺映山红奖评选活动中获得银奖。2019年,梅山舞狮队受邀赴吉林省延边市汪清县参加“情满图们江”中国图们江文化旅游节,去年还登上了“东西南北闹新春”央视小春晚宁波分会场的表演舞台。 全民参与 积极助推民间文艺传承活力 民间文艺根植于民间,传习于当代。梅山的民间文艺项目多是传统游艺表演,具有极高的技巧性和观赏性,常常需要团队协作来展现。为顺利做好更新换代的非遗传习,梅山街道一直高度重视扶持和激励民间文艺项目及传承人。 早在2005年,梅山就设立了“民间传统武术传承基地”,聘请水浒名拳第六代传人傅信阳担任武术教练,编辑《水浒名拳梅山武术》教材在当地推广,并将其引进小学体育课程,使之形成“学校班级授课制”和“师徒制”并存的传承方式。去年,位于梅山沈家祠堂的水浒名拳体验基地跻身市级非遗体验基地。在傅信阳的传承教导下,近年来,习武蔚然成风,梅中村几乎人人都能练上一招半式的传统武术。傅信阳本人也曾到多地参加国际武术锦标赛和传统武术交流活动,在第三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大赛中获南拳类武术金牌,被评为浙江省农民种文化能手、中国武术涉外教练员等,并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近日,傅信阳家庭还入选了省级文化示范户。 梅山舞狮传承人沈海迪先后被北仑职高、梅山学校、宁波大学聘请为社团导师教练,定期开展教学培训。2016年以来,梅山幼儿园陆续举行多次舞狮“拜师会”,先后有156名中大班孩子成为沈海迪最小的一批徒弟,在幼儿园组建“娃娃狮队”,将舞狮精神真正浸润到梅山孩子的血液中。近年来,梅山舞狮面向社会公开收徒,制定新人培养计划,强化激励帮扶机制,培养了一大批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舞狮人才。他们的大胆探索、潜心研究,为梅山民间文艺的兴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基于梅山民间文艺深厚的群众基础、良好的传承脉络,梅山民间文艺展演、海洋民俗文化节、狮王争霸赛已成为当地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民间文艺品牌活动,连续举办多届,深受群众喜爱。2019举办中国南北狮王争霸赛,来自北京、山东、河北、福建、广东等地的优秀舞狮团队在梅山角逐比拼,现场吸引了5000余人观看。梅山已举办4届梅山海洋民俗文化节,梅山民间文艺和梅山的山、海、美食、田园野趣构建起特有的地域文化名片,互动式体验受到各地青年和亲子家庭的青睐,参与人数破万。 梅山民间文艺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不断加强传承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民间主导、传带结合、有序发展”的理念,有计划、有层次、有步骤地推进民间文艺之乡建设。 近年来,梅山街道先后投入2800余万元资金用以建设文化事业,并保障每年120万元以上文化专项经费,先后建成综合文化站、民间文艺展陈馆、时光老物件展厅等,全新打造的融合了民间文艺元素的梅山记忆馆也将于近日开馆。建立村级文化礼堂5个、非遗传承基地8个,其中,“水浒名拳体验基地”和“梅山舞狮体验基地”跻身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老年活动室17处、农民健身公园7座、山顶文化广场6个,实现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00%全覆盖,为传统民间文艺的发展、实施和推广提供了基础保障。2016年通过布局调整改造梅山舞狮传承体验基地,图文并茂展示梅山舞狮的起源、发展及传承情况,同时将舞狮道具、训练器械等物件进行集中展示,集参观、交流、体验于一体,免费对外开放。梅山学校、幼儿园、各村文化礼堂均建立起了相对固定的民间文艺活动基地,如碑塔村鼓阁传习点、梅东村马灯舞传习点、梅港村茶厂舞龙传习点、梅中村外岙造趺传习点等。同时,街道出台《优秀民间文艺传承项目扶持办法》,对各村优秀民间文艺项目和传习基地给予资金扶持,并加强指导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传承和发扬民间文艺。 融合发展 全力提升民间文艺品牌效应 为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民间文化与现代开放的文明时代精神紧密融汇,2017年6月,梅山街道委托浙江师范大学编制完成《梅山非遗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6)》,确定非遗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理念、主要目标、发展定位、重大战略、重点任务,对梅山非遗特色小镇建设起到方向性的引领作用。2018年,梅山街道启动与宁波海洋研究院深度合作,致力于梅山民间文艺向“数据化、多元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先期主要从建立素材库、尝试新媒体推广、设计开发非遗文化衍生品等方面入手,将民间文艺元素融入文化创意、现代设计与前沿科技,扩大梅山民间文艺品牌影响力,为推陈出新“非遗+”模式迈出扎实一步。现已将梅山舞狮打造成卡通IP形象,定制专属梅山舞狮LOGO,设计上线梅山舞狮微信表情包,应用于社交软件,下载量4万余个,使用量突破20万次。定制推出的端午香囊、亲子毛巾、非遗公筷公勺等文创产品在设计上植入梅山民间文艺元素,成为可看、可尝、可玩、可用的时尚消费品,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时尚符号。 在去年举行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仑区非遗特色月启动仪式暨梅山非遗特色小镇文旅推介活动会上,梅山非遗文创、传统手工艺及特色美食一一亮相,深受市民喜爱。街道主要领导更是出镜为梅山民间文艺代言。活动现场,还穿插了快闪表演,让民间文艺带上时尚的标签。 梅山民间文艺不断探索,文旅融合,振兴海岛,重点推出“非遗一日游”,结合时下流行的乡村生态休闲游,把梅山舞狮、水浒名拳等民间文艺与当地风土人情融合,打造成一条非遗旅游线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摩体验。在今年元宵期间,一场大型传统文化秀在省3A景区梅港村茶厂社大牛山文化公园举行,拾步而上的公园内可以观赏古筝、茶艺等表演,可参与赏花灯猜灯谜、玩“飞花令”等传统游戏,吸引了周边近千游客前来打卡。与此同时,街道积极探索旅游精品线建设,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推出“五色新梅”海岛微精品旅游线路,把梅山舞狮、水浒名拳、外岙造趺等传承体验基地纳入“魅力梅山——金色非遗线”上,游客可以零距离参与互动表演,感受梅山传统文化的魅力、品尝梅山老底子的味道。该旅游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摩体验,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