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2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觉醒时代青年的信仰

——读畀愚中篇小说《叛逆者》

    

    

    

    

    

    

    鲍静静            

    

    小说《叛逆者》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林楠笙、朱怡贞为主角,聚焦于国共两党情报人员的斗智斗勇,英雄、暗杀、战争、爱情、复仇等元素兼具。这分明是一部谍战小说,可作者畀愚说,其实谍战只是框架而已,小说中人物的行动与处世,适合于任何时代。

    林楠笙、朱怡贞曾是沪江大学时期的师生恋情人。林楠笙是军统特工,朱怡贞是中共特工,均担负着策反对方的任务。军统特工林楠笙被策反了,成长为优秀的中共特工人员。仅仅缘于朱怡贞爱的辐射?情感只是三观的一部分,人性多元而幽微,何况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社会环境的复杂是读者凭常理难以想象的。林楠笙的信仰选择有更深层的原因,从结构主义角度看,深层原因往往指向生活逻辑观照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同窗左秋明横向影响了林楠笙,那么恩师顾慎言就纵向浸润了他的精神世界。畀愚青睐历史,尤其是战国史与民国史。顾慎言这个人物非常真实,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民国战火纷飞,家国破碎,同时这一时期,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两相挤压,文化璀璨,人才辈出。顾慎言是传统知识分子出身,喜欢京剧,也热衷围棋,又有留洋的经历,曾经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来加入了国民政府的军营。顾慎言是新旧两种思想下的矛盾体,他早就发现了那个政府的腐朽,他的确是已经觉醒的人,但缺少做第二次信仰选择的勇气与执行力。最终以自杀维护人格的尊严,同时向军统做隔离界限的宣告。从吞下毒丸到去世,只有30分钟。这期间只有林楠笙陪伴。这过程足够林楠笙破译军统特工通信网络的密码,他也分分钟感受着师长信仰归属功亏一篑的遗憾与痛楚。

    林楠笙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受他人影响的。当初,朱怡贞暴露身份后,一直待在他的身边,恩师顾慎言告诫过他在自毁前程。林楠笙说,他做特工不光是为了前程。他的选择无疑还来自对时局的分析和良知的召唤。

    艺术家与观众是互相成就的,编辑与作者也是如此,更何况许多编辑本身就兼任作家。比如伯格在《天才的编辑》里就讲到珀金斯发掘并栽培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无独有偶,笔者在知名作家、编辑程永新的《一个人的文学史》里,读到他给作家畀愚的邮件:你的叙事不乏契诃夫的冷峻与诙谐。你的小说表现的全是底层,底层写作符合现在的潮流。我并不反对表现底层,但当它变成一种指导性的口号,文学和经济一样变成可以计划的,那也就昭示倒退开始了……其实知识分子才是弱势,知识界对我们的精神生活、人格建构几乎没有什么贡献……所以我在电话里与你交流时谈到小说的诗意问题,用行话来表达,就是精神的向度。后面我看到的一批描写当下生活的小说,才显示你的实力。

    这封邮件写于2007年,畀愚中篇小说《叛逆者》第一版是202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无意推敲邮件与本小说之间的关系,但小说无疑呈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发声对觉醒时代的青年在信仰上的引领。有别于同类谍战小说,《叛逆者》的行文渗透了烟火气与生命意识交织的浓浓的诗意,从精神向度上看,作者畀愚在生存与死亡之间有关注个体自主意识的定位。

    小说结尾,林楠笙瘫痪,濒临死亡,朱怡贞来看他,他想坐起来,可是肌肉不听使唤。他只好用眼睛看着,说:“还好,我还是见到了你。”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其实这样的虚构比现实更接近生活的真相。林楠笙的一生就要画上句号,隔着几十年的光阴,他用青春与生命铺就的,正是现下的岁月静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