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行走基层·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2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旗袍匠:秀出传统文化之美


徐昌阁旗袍文化会馆旗袍秀。(徐敏 供图)

旗袍秀成为乡村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徐敏 供图)

    

    

    

    记 者 王 博

    通讯员 金慧君 沈新娜    

    

    在老一辈人的印象里,街巷闾里中,穿着旗袍、执着洋扇的女人曾是一道醉人的风景。如今,在传统文化日益振兴的大潮流下,旗袍老手艺也迎来了“第二春”。

    在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有一条民国老街。老街保留了古村落群、老戏台、老店铺、水街等江南特色怀古建筑,吃的“土”,住的“古”,玩的“老”,不仅与旁边的天宫庄园相得益彰,还整合了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波服装博物馆等旅游资源。在老街内,最火的当属徐昌阁旗袍文化会馆,不少女性经常到此拍照打卡,用镜头记录旗袍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之美。

    徐昌阁旗袍文化会馆占地700平方米,馆内挂满了五颜六色、款式各异的旗袍,有三四百件。位于文化会馆一侧的民国时期大红色闺床,实木材质,加上纯手工雕花,彰显了床主当时的家庭背景和文化气息。

    徐昌阁旗袍文化会馆的阁主叫徐敏,今年38岁,是一个传统旗袍匠人。近日,记者走进旗袍文化会馆时,徐敏正忙着给客人量体。量体工作完成后,她弯腰低头,开始制版,反复测量、勾画、裁剪、调整……“每一个款式每一个版型都要反复推敲,布料材质如何,上身效果如何,细节往往决定了成败。”徐敏说,制作一件旗袍,细分下来有20多个步骤,面料的料性、捻丝的方式、经纬的组织结构、纱线的支数、缩水的比例,都有讲究,只有坚守传统技艺才能让非遗真正活在当代。

    受家庭影响,徐敏从7岁开始接触并喜欢上旗袍,从小就在母亲的缝纫机前长大,在成长过程中也陆续学习过旗袍的设计、选材、制版、裁剪等相关知识。32岁,她凭借此前所积累的旗袍知识,踏上了创业之路。从1个人、30平方米、0会员的工作室开始创业,到如今团队15人、700平方米文化会馆、3000名会员,用6年时间坚持传承旗袍文化,让传统文化扮靓生活,彰显东方女性魅力。

    徐敏对旗袍的热爱,可以用“痴狂”来形容。在她的书房里,书架、书桌、墙角堆满各式旗袍书籍;在她的衣柜里,除了旗袍还是旗袍,一年四季,身着的都是旗袍。别人外出旅行,关注的是风景和吃喝玩乐,而她的眼里则满是以“旗袍”为代表的传统艺术。

    这些年,在徐敏的努力下,一件件旗袍变身精美艺术品,一位位东方女性身着旗袍,成为行走的艺术推广使者。而徐敏自己,也在传统旗袍匠人的基础上,多了一个传统文化传播使者的身份。为加速这种转变,她花了大量时间潜心研究,多次到北京、苏州、杭州等地拜师学艺。

    9月中旬,徐敏牵头举办了一场旗袍艺术秀。在民国老街上,50余位旗袍爱好者登台走秀。她们中,有20岁出头的年轻姑娘,也有60多岁的退休老人。她们身着华丽服饰,登台演绎,步履婀娜,发饰妆容精致,宛若行走的风景线。

    如今,在旗袍爱好者的圈内,提到徐敏的名字,家喻户晓。产品类型方面,除了传统旗袍,还延伸到结合时尚元素的改良旗袍;服务范围,除了“私人定制”,还开设了形体礼仪课堂,帮助女性变得更加美丽。前不久,她牵头开展的“商务礼仪百场公益行”活动,将传统旗袍文化与现代商务礼仪相结合,陆续走进音王集团、球冠电缆等十余家企业,让传统文化礼仪为企业发展赋能。每逢周末,徐昌阁旗袍文化会馆更是成为广大女性的“后花园”,大家一人一茶,畅谈旗袍,岁月静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