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9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耕特色化学术研究 传播宁波地域人文

宁波帮博物馆推出“江城印记”特别展


向欣然设计、绘图的黄鹤楼方案

20世纪30年代武汉大学早期全景

武汉大学图书馆在建场景

南洋大楼

“江城印记——宁波帮与武汉建筑”特别展。(陈青 摄)

武汉大学牌楼

1931年的江海关大楼

1950年代的汉口民众乐园

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江城印记——宁波帮与武汉建筑”特别展。(陈青 摄)

1983年夏,向欣然在施工现场。

    

    

    特色化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力所在。一直以来,宁波帮博物馆明确科研定位,聚焦宁波帮和宁波地域人文,通过挖掘馆藏、整合社会资源等途径,持续推出馆刊、专著等,丰富的成果成为展示宁波地域文化、传播宁波帮精神的载体,也展示了宁波帮博物馆在搭建特色化学术研究平台、创建特色化学术研究路径方面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宁波与武汉渊源深厚,历史上,宁波人携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溯江至汉,在其中西交融的城市发展史中,谱写出至诚至真的动人篇章。及至营造业,从承建施工到建筑设计,宁波籍营造家和设计者的人生故事与可贵精神,永恒镌刻于武汉建筑一砖一瓦的完美风华之中。

    2021年9月,宁波帮博物馆正式推出专著《江城印记——宁波帮与武汉近代建筑》。与此同时,“江城印记——宁波帮与武汉建筑”特别展于9月28日正式开展,立足博物馆职能,挖掘人文历史,传播宁波帮精神。

    

    特色化学术研究路径

    

    

    《江城印记——宁波帮与武汉近代建筑》一书聚焦于宁波人与武汉近代建筑的特殊关联,在展示宁波人所承建或设计的建筑风貌的同时,为读者讲述背后的历史故事。一个个建筑坐标见证着甬汉两城的深厚渊源,也折射出宁波帮与祖国发展同频的群体特征。

    该书在体例上分为两编,第一编讲述涉足武汉近代建筑的宁波人及其人生历程,主要为承建与设计两类;第二编讲述单个建筑,图文并茂,展示建筑特色、挖掘人文历史。大量图片直观呈现了建筑所承载的历史内涵、艺术之美,也使宁波人的故事得以生动讲述。

    宁波人沈祝三于1930年承揽下武汉大学主要建筑物的营造工程,包括武汉大学石牌楼、理学院、文学院、男生寄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等。其时,他所创立的汉协盛已是武汉最大的营造厂。不料1931年武汉大水,又逢国际经济危机带来原材料大幅上涨。在工程全面亏损的关键时刻,沈祝三坚决信守合同,将多处私宅和砖瓦厂抵押给银行,将所取得贷款用于武大工程,保质保量按期施工,不仅着眼保固百年以上,而且原来承诺的奉送水塔、水池等配套工程依然兑现。沈祝三以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的崇高品德感动了世人,至今为人所称道。

    

    联动机制发挥合力

    

    

    依托自身人文专题属性,宁波帮博物馆致力于探索既符合文博职能,又充分发挥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多项工作联动促进的模式,为博物馆实现社会效益提供了有效途径。宁波帮与武汉近代建筑系列活动,是以学术研究带动展览,以展览深化学术研究、发挥馆藏资源价值的探索,强化联动机制,发挥博物馆合力。

    为进一步实现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更加深入、生动地传播人文历史,特推出“江城印记——宁波帮与武汉建筑”特别展。在文本叙事上,展览突出故事性和建筑赏析性,分为“谱写凝固的乐章”(承建类)和“建筑美学的故事”(设计类)两个篇章,将宁波人与武汉建筑的历史娓娓道来,展览以代表性建筑作为设计元素,视觉形象凸显展览主题。同时运用大量的实景图片和多媒体视频技术丰富展览展出形式,并专门根据展览主题创作了江城印记艺术沙画,提升了展览的艺术效果。

    此外,展览挖掘宁波帮博物馆馆藏资源,所展出的展品均为该主题下相关珍贵史料实物,既涵盖建筑领域,亦延伸至宁波帮所创办的公司、同乡组织等物证资料,以期以更为宏大的视角,为观众呈现更多宁波帮的人文历史。

    展览特别增加现当代内容,讲述黄鹤楼总设计师、宁波人向欣然的感人故事,提高了展览的现实关照性,令展览叙事具有更宏大的历史视野。向欣然于1950年至汉,由他主创和以第一设计人身份所设计的两个工程:黄鹤楼重建和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向欣然克服技术困难,付出了巨大心血。此外,东湖绿道驿站一期和二期、中山公园展览馆,也出自向欣然之手,为武汉留下了珍贵的城市印记。向欣然是宁波帮参与武汉现当代建筑的生动例证,映射出宁波帮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群体特征。

    本展览得到了武汉宁波经济建设促进会、武汉市宁波商会的大力支持。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月3日。

    

    宁波人与武汉建筑

    

    

    宁波人的足迹遍布全球。从国内主要经济区域的发展史中,可看到大批宁波人的身影。1861年汉口开埠后,西方力量借由万里茶道运输线路等多种途径到达汉口。审时度势的宁波人溯江而上,在汉口的金融、工业、航运、建筑等领域成就斐然,其中建筑业造诣颇为瞩目。如营造业的周昆裕、沈祝三、项惠卿、康炘生、魏清涛、李祖贤、钟延生等,设计业的庄俊、卢镛标、王信伯和沈中清等。沿着武汉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脉络,可以清晰看到宁波人参与其建筑业的历史图像。

    首先是外国工厂的涌入。“从1863年至1911年,俄、英、德、法、荷、日等国商人在汉开设工厂共76家,涉及的行业包括制茶、制革、打包、蛋品加工等。”此外,国人的民族工业也得到了新发展,并逐渐具有了与外国工厂相竞争的实力。1904年,从上海来武汉发展的沈祝三,在上海老东家协盛营造厂的委托下,主持施工武汉最早的一栋混合结构大楼——汉口平和打包厂。建成至今,平和打包厂成为武汉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工业建筑,也是最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此外还有:沈祝三汉协盛营造厂承建英商汉口电灯公司大楼、汉口水塔、武昌第一纱厂、三北轮船公司汉口分公司大楼;魏清涛魏清记营造厂承建汉口电话局大楼、亚细亚火油公司汉口分公司大楼等。

    其次是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武汉。从英国麦加利银行,到英国的汇隆、汇川、汇丰,德国的德华,法国的东方汇理,俄国的道胜,日本的正金,美国的花旗以及比利时银行等,各国银行纷纷落户武汉。宁波人承建或设计的主要有:汉协盛营造厂承建台湾银行汉口分行(宁波籍建筑设计师庄俊设计)、汇丰银行大楼、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汉口金城银行大楼、四明银行汉口分行大楼;项惠卿汉合顺营造厂承建中国银行汉口分行、汉口交通银行大楼、汉口盐业银行大楼;康炘生康生记营造厂承建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大楼;魏清记营造厂承建汉口花旗银行大楼;钟延生钟恒记营造厂承建大孚银行大楼;李祖贤六合贸易工程公司承建汉口永利商业银行大厦;庄俊设计的汉口大陆银行大楼等。

    第三是各国洋行的设立。汉口开埠后,洋行即进入,并将此作为内地市场的中转站,直接从国外进货,分销到中国各地,其经营范围遍及临近各省。洋行的总部多在上海(少数在香港、广州),分行设在汉口,从而使得汉口成为内地经销和转口进口商品的最大商埠。宁波人相关的洋行建筑主要有:汉协盛营造厂承建德商捷臣洋行、美最时洋行、日清洋行大楼、日信洋行大楼、英商保安洋行大楼、西门子洋行大楼、景明洋行大楼;汉合顺营造厂承建宝顺洋行大楼;魏清记营造厂承建太古洋行大楼;钟恒记营造厂承建安利英洋行大厦等。

    此外,武汉在开埠和“新政”的催化下,于商业、住宅、院校、社团等多类型建筑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宁波帮亦广泛参与其中。商业建筑方面,主要有汉合顺营造厂承建德明饭店、新市场、南洋大华饭店(宁波人王信伯的建筑设计所进行室内设计)、汉口共舞台;王信伯的建筑设计所设计远东饭店;康生记营造厂承建明星电影院;汉协盛营造厂与人合建璇宫饭店和国货商场等。住宅建筑方面,康生记营造厂承建联保里;汉协盛营造厂承建同丰里、德林公寓、珞珈山街住宅、金城里(庄俊设计);汉合顺营造厂承建楚善里;钟恒记营造厂承建延庆里、延昌里;庄俊设计大陆坊等。公共建筑方面,主要包括校园和社会团体建筑:院校建筑主要以武汉大学为代表,沈祝三的汉协盛营造厂承建有武汉大学文学院、理学院、男生寄宿舍、学生饭厅及礼堂(俱乐部)、珞珈山一区十八栋、珞珈山水塔等,李祖贤的六合贸易工程公司承建有老图书馆、工学院(行政楼)、法学院、宋卿体育馆(武汉大学体育馆)、华中水工实验所等,沈中清设计有武汉大学牌坊、珞珈石屋、听松庐、半山庐等;社会团体建筑主要有康生记营造厂承建的汉口美国海军青年会建筑,汉合顺营造厂承建的华商赛马公会大楼、汉口银行公会大楼,汉协盛营造厂承建的汉口总商会大楼、汉口华商总会大楼、汉口信义公所大楼等。公共建筑方面,主要包括汉合顺营造厂承建的平汉铁路局大楼,魏清记营造厂承建的江汉关大楼,沈中清参与设计的湖北省立图书馆,康生记营造厂承建的南湖机场等等。

    

    康京京 陈茹/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宁波帮博物馆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