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辰皓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宁波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输入型散居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达50.1万,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开展好城市民族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就是要心相通。心相通,要增进共同性。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传承伟大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少数民族创造共居的生活环境、共享的学习平台、共事的工作机会。心相通,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差异性就是以各民族平等的原则尊重五十六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上的不同,通过少数民族文娱活动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实现“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亲近感,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化解民族矛盾。心相通,要包容多样性。包容多样性就是要以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包容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不断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就是要情相融。民族情谊,凝结着党和政府对各族群众的关爱之情,饱含着各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包含着各民族互相理解包容之情。情相融,要实现各民族全方位的嵌入。建设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现各民族在地理空间上交错混居、在组织中广泛参与、在文化上水乳交融、在心理上相互认同的物质和精神关系格局,以精准化、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模式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帮助。情相融,要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推动文化的互鉴融通,让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在文化互鉴中凝聚共识、增进认同,着力打造文化交流公益平台,推动各民族居民从艺术的共享到情感的共通,以文化力量推动民族交融。情相融,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群众是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要创新开展现代都市楼宇社区民族工作,搭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要阵地,发扬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好传统,推动各民族“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就是要力相聚。力相聚,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中华民族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民族越团结,相互支持帮助的力量就越大,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水平就越高,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就要实现“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以民族团结志愿团队建设实现各民族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凝聚各民族共同实现中国梦的团结力量。力相聚,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落实为长期共建帮扶的涓涓细流,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力相聚,要以数字化改革助推治理现代化。民族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是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强化数字化改革牵引,实现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的精准化、个性化,进而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数字化、社会化、法制化建设,可以成为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市社会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