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沈孙晖 镇海区委报道组 房晓暾 通讯员 严 辉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历经岁月风雨和时代磨难的歌,注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生命。它的词曲作者田汉、聂耳为人所熟知,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抗战时期将此歌传唱到祖国大江南北,甚至传播到国外的人中,有一位镇海籍爱国人士。 他,叫刘良模。 今天,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以大声歌唱、振发民气为主题,举办刘良模纪念特展。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文资料,生动讲述了刘良模当年栉风沐雨、辗转前线,组织民众歌咏会奔走传唱《义勇军进行曲》,全力吹响抗日救亡的号角。 就在特展前几天,记者随同策展方来到上海刘良模故居、国歌展示馆等地,搜寻刘良模的相关事迹,感受他的殷殷赤子心、拳拳家国情。 让救亡图存的歌声响彻神州大地 在上海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山阴路343弄刘良模故居内,珍藏着一本他编写的《青年歌集》。“起来!起来!起来!这是正义的歌声!这是自救的歌声!这是民族解放的歌声!……我们是要为民族解放而唱歌,我们要用唱歌的方法来唤醒民众。”刘良模所写的序言,将记者拉回到那个可歌可泣的时代。 刘良模毕业于沪江大学(现上海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学生时期,他以强烈的爱国心和出色的演讲才能,担任各级代表大会文牍、歌咏团书记等职务,这为其日后组织民众歌咏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4年,刘良模成立了上海第一个民众歌咏会。他教大家唱的第一首抗日救亡歌曲,是其重新填词编写的《救中国》。歌词只有短短几句,却直抵人心:“救、救、救中国!一起向前走。努力啊,努力啊!救国要奋斗!”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一面世,便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刘良模立刻在民众歌咏会教唱,慷慨激昂的时代强音让大家热血沸腾。 在国歌展示馆里,有一张刘良模站在高凳上指挥数千人大合唱的照片。该馆宣教部部长王广川向记者介绍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1936年6月7日,上海民众歌咏会在南市大吉路公共体育场举行抗日救亡歌咏大会。国民党为阻挠这场大会,临时在体育场里组织了一场足球赛。但歌咏会成员及来自上海各行业的上千名爱国人士一起涌进体育场,在刘良模带领下齐声高歌,致使国民党算盘落空。 此时,大批军警冲进体育场将大伙包围。刘良模走上裁判用的高凳,向军警呼喊:大家都是中国人,都爱国,都要抗日……他以手为指挥棒,指挥爱国人士继续高唱。当唱到《义勇军进行曲》时,军警、民众已唱成一片。 此后,刘良模辗转抗战前线,教当地军民学唱抗日歌曲。据资料记载,1937年,刘良模曾到宁波组织民众歌咏活动,参加者有百余人。1939年春,刘良模在金华教唱抗日歌曲时,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对他开展的抗日歌咏活动十分赞赏,鼓励其坚持下去。 在刘良模等人的推动下,《义勇军进行曲》激发了国民“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千万兵”的爱国壮志,人民高唱着它为争取自由解放浴血奋战。 让振聋发聩的歌声传唱世界 在国歌展示馆内,有一套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和刘良模合作灌制的唱片,名为《Chee Lai(起来)》,收录了《义勇军进行曲》等一组中国进步歌曲。唱片旁放着宋庆龄所作的序:“中国已经从新的群众传唱运动中发现了抵抗敌人的力量源泉……愿我们的这些融汇东西方风格的古老民间旋律和新歌曲,成为又一条联系自由人民的纽带。” 这套唱片要从1940年说起。当时,刘良模因受迫害远赴美国。他将《义勇军进行曲》带到了大洋彼岸,建立了一支华侨青年歌唱团,继续传唱抗日歌曲,并经人介绍认识了保罗·罗伯逊。 保罗·罗伯逊被刘良模的中国革命歌曲所打动。在刘良模注音教唱下,他不但学会了用中文、英文唱《义勇军进行曲》,还在纽约一个著名的露天剧场公开演唱,并将此歌称为《Chee Lai》。1941年,保罗·罗伯逊和刘良模指挥的华侨青年歌唱团一起灌制了这套唱片《Chee Lai》,唱片封面的副标题写着“新中国的歌声”。 保罗·罗伯逊认为,《Chee Lai》是一首正被千百万中国人民传唱的歌曲,它是中华民族为自由而斗争的战歌,代表着这个民族不可征服的精神。这首歌也成为他在美国各地经常演唱的曲目之一。 很快,《义勇军进行曲》在多国传唱,犹如一面战鼓,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擂响,几乎成了当时的国际战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义勇军进行曲》在东南亚地区广泛传唱;1944年,印度德里广播电台用此歌作为对中国广播的开始曲;1945年,《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日联合国演奏的代表中国的乐曲…… 在刘良模看来,《义勇军进行曲》经受了斗争考验,足以与法国国歌《马赛曲》媲美。1949年9月,他应邀回国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刘良模和所在小组多位组员建议《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代国歌,最终获得通过。 从战歌、凯歌到代国歌,刘良模为之奋斗一生的时刻终于到来。1949年10月1日下午,30万军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共襄开国大典。刘良模作为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下午3时整,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天安门广场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让不朽的歌声激励人们奋进新时代 朝阳东升,阳光和煦洒进刘良模故居的庭院里。眼前的场景,又勾起了刘良模长孙、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人文素质与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刘新的回忆。“以前庭院对面是建设新村小学,每天会升国旗、唱国歌。祖父就在聆听国歌声中,迎接新一天到来。” 刘新说,新中国成立后刘良模仍以推广爱国歌曲为己任,经常受上海各级邀请去指挥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当时祖父身体不好,他拄着拐杖坚持去参加。上台前,他会放下拐杖,以最佳状态做好指挥”。 刘新和刘良模生活了25个春秋。前些天,他在家中翻出了旧版户口簿,第一页上有刘良模亲笔填写的籍贯地:镇海骆驼桥。 “祖父虽然出生在上海,但对宁波一直有割舍不断的家乡情。”刘新告诉记者,以前在上海的宁波人聚居,刘良模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乡音,经常用宁波话和人交流,甚至用家乡话说相声、演小品,“有时在家里聊得兴起,他会叫我‘小歪’”。刘新记得,祖父爱吃宁波菜,尤其好臭冬瓜这一口。刘良模曾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回宁波参观家乡的港口建设。 1988年8月,刘良模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79岁。他生前病重时,曾嘱咐家人,身后诸事从简,将骨灰撒在家中庭院里…… 斯人已逝,但家国情怀赓续长存。此次举办刘良模纪念特展,刘新特地来到现场,为家乡各界人士讲述刘良模的生平事迹。“希望祖父的爱国之心激励家乡人民不忘初心使命,在新时代砥砺奋进,谱写新华章。”刘新动情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