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政治纵深·党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共富路 续写新篇章

——我市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来自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赵立年(中)开展村情民意调研

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的徐国飞(左)把旧村改造协议书交给村民

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余晓华(右一)和王建军(中)在果香园基地为农户进行猕猴桃种植技术指导

市科协派驻宁海县深甽镇大洋村农指员洪阳指导村民种植仿野生鲜竹荪

    

    

    

    

    

    

    记 者 黄合

    通讯员 勇祖轩 汪泳

    本版图片由市农指办提供

    

    

    “村村都有农村工作指导员,乡乡都有驻村第一书记”,已成为我市农村工作的一大特色,“农村工作指导员”更是坚持17年的农村帮扶工作品牌。

    17年如一日,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作为联系服务群众、培养锻炼干部、帮扶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在共同富裕的幸福路上扎下了根,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眼下,站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新起点,驻村帮扶工作也持续焕发生命力,尤其需要一大批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投身乡村,努力耕耘、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乐于奉献,为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贡献力量、助力增辉。

    

    一任接着一任干 17年使命接力

    

    

    

    “我们将接好‘接力棒’,扎根农村、倾情奉献,把汗水洒在希望的田野中,把成绩写在坚实的大地上,努力交出一张组织满意、群众认可的高分答卷。”9月19日,市派村第一书记和第十三批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动员会上,第十三批农指员、来自市经信局的冯学军代表发言。

    根据市里部署,新一批农村工作指导员已整装启程,带着群众的期待,肩负时代的重任,向着广阔的农村天地出发。这一次,计划在市级选派的120名和区县(市)选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中,同步遴选了100名左右符合条件的中共党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更大力度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部署并推动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重大决策。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经过17年的耕耘,“村村都有农村工作指导员,乡乡都有驻村第一书记”已成为我市农村工作的一大特色。

    17年披荆斩棘,17年砥砺同心。在宁波,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经历了从全域帮扶到精准帮扶、从“输血”帮扶到“造血”帮扶、从资金帮扶到智力帮扶,从单一帮扶到组团式帮扶、从政府主导帮扶到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帮扶的转变,全程见证了农村翻天覆地的新发展、农民生活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特别是2013年开始,我市为支持配合全市推进相对欠发达区域跨越式发展的政策要求,针对经济薄弱村实行重点精准派驻,将农指员个人特长与派驻村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及时对派驻村进行适当调整优化,提升派驻针对性和帮扶匹配度,做到精准选派、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找准产业。

    在象山县高塘岛乡龙珠村,浙江万里学院派驻象山高塘岛乡龙珠村农指员汪财生一次次被乡、村干部和村民挽留,已担任该村农指员整整8年时间。因为历史原因和地理因素,这个小村村民外出务工、经商人数较多,留守村民以中老年及妇女儿童为主,以捕捞小海鲜、粗放经营柑橘、蔬菜栽培为生,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

    2015年受组织委派以来,汪财生充分发挥所在高校在技术、专家、服务等方面的团队优势,积极协助土地流转后的农业企业创办农业精品园区,多次带领省农科院中药栽培专家,市农科院、学校等果蔬专家实地为企业指导,抱团为企业解决生产实际困难。

    目前,他已为企业引进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新品种甜瓜、紫色玉米、土豆、火龙果、猕猴桃、拇指西瓜等10余种,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新途径。其中,红心火龙果经过栽培和深加工,已成为当地知名产品,获得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除了帮助所驻村找到强村富民的“源头活水”,我市还坚持协作互补,在市派农指员中按技能和特长划分,分别组建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文化宣传等多个专业服务团队,实现跨区域协作帮扶,服务共享,千方百计促进各类社会资源要素向帮扶村流动配置,引导有“三农”情怀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乡贤、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

    也是从今年开始,除一般的机关干部外,还根据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选派了更多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人才,以及懂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建设规划、综治维稳的人员,推动更多资源要素流向农村。

    第十三批农指员之中四分之一来自国企、高校和各类金融机构,目的就是更好地撬动资源,转变帮扶方式、丰富帮扶载体,推动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公益组织等共同参与,努力构建形成开放式、多层次、广覆盖的新型帮扶体系。

    

    走好发展共富路 奋战乡村振兴第一线

    

    

    推进共同富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

    对于这一点,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的农指员徐国飞有着深切的感受。2017年1月,他被组织选派为宁海县深甽镇驻双坑村农村工作指导员。双坑行政村为一般行政村,辖双坑、乌糯坑两个自然村,位于宁海县的西北部,四面环山,平时常住人口不足200人。

    “过去是想到什么就干什么,为了争取扶贫资金,这里搞一点建设,那里修一点道路,自认为搞村庄建设总是好事,没想到‘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造成了浪费。”徐国飞说。

    所以他先着眼长远,将主要精力放在为村庄建设规划蓝图上。一方面自己多次徒步进深山,将两个自然村情况摸透,另一方面与村干部、村民代表、规划设计院等一道审定规划、提出意见,从而绘就了双坑自然村和乌糯坑自然村两份结合各自特点的高起点规划方案。

    其中,乌糯坑自然村采取“三统一”模式(土地统一回收、住房统一建造、村庄统一管理),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被宁海县评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双坑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于2018年底得到镇政府和宁海县相关部门的认可,2020年上半年完成一期建设。

    在数个小时车程之外的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第十二批农村工作指导员余晓华和王建军同样为了“浙东红村”横坎头的长远发展努力奔走,以抓产业提升、党建助力、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帮扶和党建升级,更好促进浙东红村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为了提高这里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做好村级传统竹笋、番薯等农产品深加工来延伸产业链,两人多次邀请宁波、余姚市农业机械化服务总站工作人员来村与水果栽种大户召开座谈交流会,争取农机补助资金30余万元,就轨道机、烘干机等农机采购形成实施方案,并注册成立了“初心农产品”合作社并确定实施主体与场所。

    据不完全统计,果香园的轨道机运行仅半年多就节省了大约一半的劳动用工;“初心农产品”合作社已为农户代烘干农产品26400公斤,帮助销售困难户销售农产品660公斤,在方便老百姓同时也大大实现主体增收,也为下步农产品深加工及加快推进农旅结合奠定了基础。

    打好“党建牌”,助力建强红色堡垒;下好“共富棋”,助力实现强村富民;唱好“文明曲”,助力提升乡村善治;办好“民生事”,助力解决群众困难;走好“创新路”,助力完善帮扶机制……多年来,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主动融入“第二故乡”,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落地了一批农村发展项目,帮办了一批群众实事难事。

    2019年,宁波选派了第十二批农村工作指导员3537名,同时各地还选派了247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期间,他们帮助落实经济发展项目2179个,争取扶持资金2.6亿元,捐赠物资价值5570万元,帮助群众代办申报各类事项2.4万余件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万起,切实提升了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的新起点,瞄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新标杆,广袤农村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和大好机遇。农指员们奋战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责任在肩,主动担当,时不我待。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一线磨炼成长成才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17年来,宁波各地各部门坚持“年轻干部到一线去、优秀干部从一线来”的工作导向,把驻村帮扶制度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一大批干部在驻村岗位上熟悉了基层、丰富了阅历、锻炼了能力。特别是一批年轻干部在过程中接了地气,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复杂事务的本领。

    “驻村一时,情系一生!”来自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农指员赵立年道出了广大农指员的心声。2019年3月,他被选派到奉化区溪口镇葛竹村。那是一个地处四明山腹地、交通不便的小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2万元。

    在当农指员的892个日日夜夜里,赵立年和村“两委”班子一道带领全体村民苦干实干,争取到各类项目建设资金13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8年的7.5万元跃升到2020年的163万元,葛竹村成功创建为省历史文化名村、省法治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连续3年获评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村文化礼堂成为溪口镇唯一的四星级村文化礼堂。

    在此期间,赵立年的民情日记就没离过身,足足5大本,密密麻麻记载了村里的大情小事,村里的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基础、文化历史遗存,他都了然于胸;村里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住址所在、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不到两个月,原来进村就叫的几条狗,现在见了他就像见了村里人一样。

    驻村帮扶,是一段经历,是一份体验,更是一份财富。

    按照组织要求,派驻干部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带头落实“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深入开展“包网入户”行动,每年走遍派驻村所有农户1轮以上,做到“群众有不满情绪、有突发事件、有矛盾纠纷、有婚事丧事”四必到以及“村里的困难家庭、危重病人家庭、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信访户”四必访。

    迈过语言、生活、交通、家庭等一道道“关卡”,克服打破原本工作生活节奏后的种种不便和困难,农指员们沉到一线,在广阔农村里努力吸取成长成才的养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许许多多真心为民服务的农指员,被村民们一再挽留。他们说,农指员是村里的自家人,不能让他走。

    可以说,在深入山区海岛村庄、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同劳动“零距离”的过程中,来自各个单位部门的年轻干部从“带着感情做”到“做出感情来”,既磨炼成了“一身汗两腿泥”的“编外村民”,也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近两年来,近五分之一的市派农指员被提拔重用。其中,宁海县直接把驻村干部的实绩表现作为选拔任用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93名第一书记因表现优秀得到提拔、648名农指员获得省市荣誉。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障农指员制度的有力推进,宁波自2004年开始就针对农村指导员队伍庞大、来源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严管理、强服务、多关爱”的方针,采取有力举措,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指员队伍的服务管理,确保管好用优。

    多年来,宁波已建立起市、区县(市)、乡镇和派出单位多重保障服务机制,如市级管理部门每年出台文件明确农指员的各项工作要点和保障措施;各个派出单位建立领导挂点联系制度,落实农指员工作和生活相关待遇;市县两级农指办经常到驻点乡镇和村调研指导工作,掌握农指员驻村工作落实情况;乡镇积极为农指员工作和生活创造必要条件,保障农指员扎根基层安心工作。

    

    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宁波组工”微信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