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凤头燕鸥 |
|
白鹭 |
|
镇海棘螈 |
|
斑嘴鸭 |
|
金钱松 |
|
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救助野生鸟类 |
|
增殖放流,涵养海洋 |
|
挽救镇海棘螈 |
|
宁波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 |
今天,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昆明如期召开。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的脚步从未停歇。三天前,中国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向世界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举措和成效,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跨越千里之外的东海之滨宁波,在亚热带气候、四明山-天明山陆域绿色屏障和“一港两湾”滨海蓝色屏障加持下,从顶层设计到实施一批批重大保护工程,从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到教师、医生、老人、孩童,正合力谱写一曲曲山海共邻,守护多样家园的生态之歌。 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数据,看过来 我市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孕育着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及自然生态系统。全市森林面积达665.01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8%左右。市域内植物种类繁多,现有植物2183种,境内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陆生脊椎动物546种,其中,两栖类31种,爬行类41种,鸟类425种,兽类49种。 我市众多的海湾、岛屿及岩礁周围浅海和潮间带为海洋生物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海洋生物资源有鱼类440种、虾类121种、蟹类240种、头足类81种、贝类175种、藻类275种。 全市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计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银缕梅、象鼻兰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金钱松等47种。全市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计7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黑麂、黑鹳、白颈长尾雉、黑脸琵鹭、镇海棘螈、中华凤头鸥等16种;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穿山甲、河麂、鸳鸯、勺鸡等63种。宁波是我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让珍稀野生动植物“出圈” 我市栖息着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镇海棘螈为我市独有,镇海棘螈数量极少,野生种群数量不超过六百尾,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极度濒危物种。 为了挽救该物种,我市建立保护区,开展系统科学的保护和研究,成功开展人工繁育近千尾。目前该物种野外群已趋于稳定,保护取得积极效果。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凤头燕鸥是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极危物种,象山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是中华凤头燕鸥在全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几处繁殖地之一。 2013年3月,保护区联合浙江自然博物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在铁墩岛上开展了极危鸟类中华凤头燕鸥监测与招引项目,这是国内首个人工引导干预鸟类选择繁殖地试验,利用假鸟和鸟声回放手段,吸引中华凤头燕鸥及其伴群大凤头燕鸥在此栖息并繁殖,以重建并复壮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种群,目前这一原来被估计全球少于50只极危鸟类数量也已经150只左右。 为多样生物留足生存空间 我市独特的陆域及海洋自然生态环境,为保护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留足生存空间。我市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建立28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7个,保护区类型涵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海洋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等,不仅有陆域,也有海域的。 杭州湾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我国滨海湿地的南北分界线上,是中国八大盐碱湿地之一,属于典型的近海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东部大陆海岸冬季水鸟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和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黑脸琵鹭和卷羽鹈鹕的重要越冬地与迁徙停歇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通过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鸟类资源得到较好保护,目前杭州湾湿地已发现鸟类303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3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受威胁鸟类名录的鸟类16种。 打造多样生物管护宁波机制 划定并严管生态环境空间,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2003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了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三线一单”等环境空间区划的划定和实施。其中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3139.40平方公里,占海域总面积的37.6%;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1670.4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为17.1%。 我市生态保护红线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将人类干扰程度降到最低。除此之外,2014年以来,我市启动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及其他各类非法行为,整治“船证不符”捕捞渔船和渔运船,整治禁用渔具,整治海洋环境污染。 1995年起,浙江全面实施伏季休渔制度,规定每年四个月以上的禁渔期,并加强伏季休渔执法监管,维护伏季休渔秩序,保护海洋渔业资源。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监督范围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扩展为全部自然保护地,有力地保障自然保护地内野生动植物种群的保持和恢复。 为进一步了解宁波生物多样性情况,2020年起,我市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目前已经完成韭山列岛、渔山列岛、杭州湾湿地公园等重点自然保护地调查,慈溪市、象山县、杭州湾新区和四明山区域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正在进行中,调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已发现家鸦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秤锤树等浙江新记录种。 增殖放流涵养海洋 科学开展增殖放流,是恢复重要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和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 近五年,全市各级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7700多万元,分别在南韭山、象山港、姚江等水域,放流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黑鲷、黄姑鱼、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淡水鲢、鳙、鲫等共计51.75多亿尾(颗),为修复东海海域暨象山港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提高渔业资源生态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推动海洋渔业产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进以人工鱼礁为重点的海洋牧场建设,象山渔山列岛成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渔业资源更加丰富,黑鲷、曼氏无针乌贼、海蜇、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厚壳贻贝、真鲷、鲈鱼等多个品种数量大幅上升。 共建绿色和谐家园 如今,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社会参与的事业,人们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愿、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我市围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开展主题活动,今年串联“爱鸟周”“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海洋日”“全国海洋宣传日”等重要节日,以“走进自然、贴近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活动。 今年5月19日,我市在海曙区龙观乡举行生物多样性日宣传主会场活动,通过生物多样性现场主题宣传、现场体验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及生物多样性知识线上有奖答题等活动,在向公众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同时,积极组织发动公众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托四明山区域丰富的生态资源,启动海曙区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项目,这是我市首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项目。 文/图 冯瑄 陈晓众 李虹 柳俊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