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前宁波“城内十景”


童爱楼




















    从“宁波十大奇景”,到“城外十景”和“城内十景”,再到咏“城内十景”诗的出现,经历了十年时间。童爱楼先生不遗余力地传播、赞颂家乡美景,对提高家乡知名度、促进宁波早期旅游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仇柏年/文

    

    “城内十景”,应时而生

    宁波“城内十景”说法的出现,至今已快百年了。知道这一说法的人,现在应该不多,即使是六七十岁的“老宁波”,大多也不甚了解。

    1923年8月,上海出现从属于银行的旅行部,4年后,该旅行部从银行中独立出来,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成为中国首家旅行社。

    旅居上海的童爱楼先生,得风气之先,在旅行部成立次年,就在上海出版的《宁波周报》上发表文章,向读者推介家乡的名胜古迹、奇山秀水。他将普陀礼佛(当时定海属宁波)、天童消夏、雪窦观瀑、招宝望海、天封登高、海曙赏雪、双湖穿月、蝶坟吊古、石窗招隐、后乐宴春,列为“宁波十大奇景”,并对景点做了简要介绍。

    中国旅行社成立的前一年,童先生又在《申报》上发表《简明游甬指南》,再次向读者介绍宁波。此时,童先生已将宁波风景分为“城外十景”和“城内十景”。

    “城外十景”有:普陀礼佛、招宝望海、蝶坟吊艳、天童避暑、雪窦观瀑、灵峰立马、钱湖泛棹、清道求梦、育王探宝、妙高拜云。

    “城内十景”有:天封登高、海曙赏雪、后乐宴春、竹洲消夏、贺祠吊古、佑圣寻幽、天宁听钟、飞盖敲棋、蓬莱招鹤、云石探奇。

    可见,宁波“城内十景”的说法,是随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兴起而产生的。

    童爱楼,名苍怀,字仲慕,别号爱楼、石窗山民,宁波鄞县人。曾任《自由杂志》《游戏杂志》编辑,《新华月刊》名誉编辑、作者,好写诗作画谈剧,喜欢游山玩水。

    童先生不但热心宣传、推介宁波风景,对家乡的市政建设,也非常关心。早在1924年,他就在《宁波周报》上发表《改良宁波市政之管见》,提出宁波旧城改造中的拆城之法、收捐之法、筑路之法、让路之法,并建言宁波当局设修筑地面之总机关,设电车公司,谋交通便利,设建筑公司、建筑公园,搞好公众卫生等。

    1927年,宁波首次设市后,童先生热情更加高涨,积极向市政府建言,仅在当年的一册《市政月刊》上,就发表了《宁波市工务工在修改不在创造》《修筑月湖以加惠市民说》《市政范围内之点缀》《宁波街市全局之计划》《拆城减缩工程法》《建筑马路连带之事》等六篇论著。

    童先生在《市政范围内之点缀》一文中,再次提出“城内十景”,但较之前有些变化。此时,后乐园正准备扩建为中山公园,故童先生拟将“后乐宴春”改作“中山览胜”,另两处变化是将“海曙赏雪”改作“海曙观山”,将“云石探奇”换作“超然赏月”。

    童先生认为宁波要向杭州学习,城内十景“须于其处立一高大石碑,标明其为有风景之地,如西湖内每逢一景,必建亭立碑。凡人至一地,必思游览其地之有风景处,风景美而多者,其地必游客云集,热闹非常。”

    既有传统文化素养又有现代视野的童先生,见多识广,他认为天封塔“形状愈古愈妙,不必加修”,仅在塔周边修个小公园,便成佳构。审美境界可见一斑。

    上海出版的《宁波快览》1930年也刊载了《游甬指南》。

    1934年,童先生又在《上海宁波日报》上,刊出咏宁波“城内十景”诗,诗文如下:

    《天封登高》

    品与时流迥不同,巍巍独立道途中。

    七分诗意三分画,爱煞天封夕照红。

    《海曙赏雪》

    高楼三叠踞城心,赏雪看山偶一临。

    聊学谢庭咏絮事,斜簪散发独狂吟。

    《后乐宴春》

    名园景色豁双眸,花木楼台聚一丘。

    高隐原非容易事,欲思后乐必先忧。

    《竹洲消夏》

    水面楼台号竹洲,诗人日夕此间留。

    春湖柳色秋湖月,红藕花中更好游。

    《贺祠吊古》

    世外桃源莫问津,乞休归隐月湖滨。

    波光无恙狂如故,千古风流贺季真。

    《佑圣寻幽》

    贝关珠宫北部寻,园林一览拓胸襟。

    绿阴如画浑忘暑,世界清凉见道心。

    《天宁听钟》

    城中古刹说天宁,梦境黄粱几个醒。

    最是月明霜重夜,钟声八百静堪听。

    《飞盖敲棋》

    城南□角画图开,飞盖园中结队来。

    棋局东山方有待,莫教岩谷老奇才。

    《蓬莱招鹤》

    蓬莱宫殿锁烟霞,面对城关录满遮。

    即此便非人世界,何须跨鹤上龙华。

    《云石探奇》

    天下苍生待霖雨,人间宝□欢深沉。

    清池一片浮云石,化作龙飞何处寻。

    从“宁波十大奇景”,到“城外十景”和“城内十景”,再到咏“城内十景”诗的出现,经历了十年时间。童先生不遗余力地传播、赞颂家乡美景,对提高家乡知名度、促进宁波早期旅游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旧时风貌,何处堪寻

    而今,近百年过去了,斗转星移,世事沧桑,童先生笔下的“城内十景”,有的容颜已改,有的只留下部分遗存,有的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甚至连名称也被淡忘。

    好在借助旧影和其他文献,我们还能回顾旧时十景风貌,了解它们的故事。

    天封登高

    图①为天封塔雪景,摄于20世纪20年代。白雪覆盖的屋宇上,天封塔巍然屹立,直插天空,倒映着塔影的是天封塔东河。

    天封塔的出现,比宁波城还早,其始建时间,文献有不同说法,建于公元695至696年,即唐“天册万岁”“万岁登封”年间,比较合理。

    天封塔高十八丈,约合51米,应是宋代以来旧时城内最高建筑。登塔望远,可见街衢纵横,屋宇栉比,众山环列,大江东去,无限风光尽在眼前。“天封登高”当仁不让成了宁波首景。

    因战乱和自然灾害,天封塔几经毁建,旧影中的天封塔是清嘉庆三年(1798年)大修后,因失火烧毁塔檐、只剩砖身的容貌。火后天封塔以此模样,在风风雨雨中又矗立了近两百年。

    1984年因倾斜严重拆建天封塔,发掘地宫时出土银殿、银塔等文物140余件。5年后,一座宋代风貌的天封塔再现甬城。然而,在众多高楼大厦中,天封塔再不能独领风骚了。

    海曙赏雪

    海曙指海曙楼,即鼓楼。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建后取名海曙楼,有诗赞:“太守新成海曙楼,风光胜绝古明州”。鼓楼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

    图②为1930年后的鼓楼,此时已增建瞭望台和钟台,西式楼台与传统三重檐顶叠加,给人以穿马褂戴礼帽之感,显得另类,却很能体现宁波这座城市开放、包容、融会贯通又不失传统的个性。

    宁波人不但将大自鸣钟搬上了鼓楼,还曾于1889年打算在鼓楼上安装德律风(电话),以通声息。

    作为报时的建筑,北宋时鼓楼曾设刻漏计时,同时以敲钟击鼓方法报时,晨钟暮鼓。1930年鼓楼设大自鸣钟报时,与江北天主教堂钟声遥相呼应。鲜为人知的是,鼓楼还曾放午炮报时,直至1937年,为保护鼓楼,才将放炮地点迁到中山公园土山上。

    鼓楼位于市中心,旧时每年春节,鼓楼前一带遍设灯铺,灯市特别繁盛。游人入市游览,回家时大多人手一灯,这习俗宁波人称之为“发”。看来,“鼓楼观灯”亦是一景。

    后乐宴春

    后乐园是道台衙署的花园,位于原中山公园西侧。后乐园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园中独秀山清凉洞洞口,现今仍嵌着一块明代古碑,碑文记载了垒山起因、景观和布局。

    清光绪十年(1884年),薛福成任宁绍台道,公务之余,对独秀山加以整修,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名为“后乐园”。除原有山、洞、亭外,又建了揽秀堂、滴翠轩、送香亭等。薛大人乘兴作了《后乐园记》,并购置典籍置放在揽秀堂,供学人阅览,后又办崇实书院。

    为纪念薛福成,1914年揽秀堂改建为薛楼,用以收藏薛福成和后任吴福茨收集的书籍。后来,这座西式洋楼成了宁波市图书馆。

    民国初期,后乐园逐渐成为公共场所,宁波各社团经常在此集会活动。孙中山先生1916年来甬视察,宁波各界举办欢迎公宴,也设在后乐园。

    孙中山病逝后,为纪念这位革命者,全国各地纷纷以其名字命名道路、桥梁,设立纪念堂,建设公园等,宁波也不例外。1927年,后乐园及道府两署,改建为中山公园,后又并入原公共体育场,扩建为中山广场。

    图③这张旧影是后乐园时期,在独秀山北侧拍的,近处为螺髻亭,远处八角重檐的是送香亭,亭左建筑是道署。

    竹洲消夏

    “月湖十洲”之一竹洲,旧称松岛,“影参岸柏童童绿,叶蔽汀兰淡淡香”是其写照。

    竹洲以文著称,文脉源远流长。北宋时,著名教育家、“庆历五先生”之一楼郁在此讲学。南宋时,丞相史浩筑真隐馆,晚年在此读书,并设有竹洲三先生书院。明时为全氏别墅,建有淡平斋(藏书)。清光绪五年为辨志精舍(书院)。民国时有女子师范学校、中山公学、女子中学等。再后来就是宁波二中、笔者的母校。

    图④中月湖碧波荡漾,师竹楼掩映在茂林修竹中。“湖光泊天浮竹洲,隐然一面城之幽”,如此清凉世界,真是消夏佳处。

    贺祠吊古

    贺祠即贺秘监祠,是纪念唐朝诗人贺知章的祠堂。因李白称贺知章为“四明逸老”,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郡守访得贺知章读书处后,建祠称逸老堂,堂内祀贺知章和李白。

    贺祠最初在柳汀中间,即今瀛洲接武坊位置,元时迁柳汀东,明时才迁至柳汀西今址。

    贺祠有三古:唐李白贺知章人古,宋元明《众乐亭诗刻》《重建逸老堂记》《贺秘监祠堂记》《叙唐秘监贺公知章碑》碑古,明庚申岁(1380年)所植双柏树古。惜现今碑迁柏亡。

    图⑤是柳汀旧影,中为众乐亭,亭左即贺公祠,可见一对古柏探出屋宇。亭右侧重檐楼阁是拟入十景的超然阁,也称文昌阁,建于道光年间,是柳汀义学的一部分,1994年迁至湖西马衙街口。

    佑圣寻幽

    佑圣观始建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清康熙、雍正年间重修时,建真武殿、灵宫殿、迎真桥、斗姥阁、大士阁、火神殿等,是城内著名道观,位于今第二医院5号楼东北角。

    佑圣观供雷祖,俗称雷祖殿。农历六月二十四为雷神诞日,宁波习俗从月朔起,无论男女,须食雷斋,至神诞日进香后,方可吃荤食肉。月望前后,佑圣观进香者络绎不绝。至二十三日,更是热闹异常,当夜,观中香烛食物等摊彻夜不收,香市直达天明,摆卖香烛摊位延伸至白衣寺一带。

    华美医院发源地也在佑圣观,1843年,美国浸礼会医生玛高温借观内厢房施医传教,由此开始了华美医院发展史。

    佑圣观内古木森森,浓荫蔽地,琳宫肃穆,兼有池亭花竹之胜。图⑥是佑圣观迎真桥及大殿景观,摄于1870年前后。

    佑圣观现无遗存,第二医院北侧两棵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银杏,可能是原先道观内外的古树。

    天宁听钟

    天宁寺位于今海曙中心小学址内。文献记载,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年),寺中塔砖有咸通四年(863年)铭文。

    天宁寺屡毁屡建,几度易名,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遭毁后,又建大殿、天王殿、罗汉堂、法堂、钟楼、禅室等建筑。

    图⑦为天宁寺钟楼和大雄宝殿,可见钟楼特别高大。景以钟名,想必当年的钟声一定雄浑洪亮,响彻甬城。

    1841年英军侵入宁波,天宁寺被掠去四口大钟,三口被毁,最大一口现存于大英博物馆。20年后,天宁寺毁于太平军战火,同治三年(1864年)又重修。

    天宁寺是佛教圣地,也是慈善场所。每当寒冬时节,官府在寺内施粥,自农历十一月初一起,施粥三月,春节前后停施半月。凭筹受粥,大筹一勺,小筹半勺。寺内还有善士施舍棉衣,以解乞丐及贫民冻馁。天宁寺还设有养老堂,以济老稚无依者,官医局也在寺内。

    如今天宁寺只剩“咸通塔”屹立在中山西路旁,另有少许石雕构件如飞天石刻等,存宁波博物馆等处。

    飞盖敲棋

    飞盖是园林的名称。明代相国余有丁在城南仓基筑第,其公子后来又在“天朝师相”宅第之南,营建飞盖园。园三面环水,池亭花木,极一时之盛,名冠甬城。

    后来当权的沈相国,对此园也青睐有加,趁余相国之女嫁沈相国为媳时,要余家将飞盖园作为嫁妆随嫁。余家不肯,沈家竟利用会亲之机,将余公子诱至一室,剥衣吊打,几至殒命。这则掌故显现了飞盖园在宁波的地位。

    世事沧桑,飞盖园后来颓圮败坏,逐渐成了菜园乃至厝柩之地。1926年,乡绅陈圣佐购飞盖园故址,建翰香学堂。图⑧即为仓基漕旁的翰香学堂,宁波有“中学效实,小学翰香”之说,翰香学堂曾是宁波小学的头块牌子。

    陈先生还在学堂南端,建园林名“傭灌小筑”,园中有假山飞泉,还保留改建了据说是当年飞盖园遗存的两眼水池,并在池中建隐隐飞桥。陈先生还在假山上与文人雅士一起延续“飞盖敲棋”遗风。

    蓬莱招鹤

    图⑨为日湖风貌,湖北岸中间建筑即是蓬莱宫,俗称吕祖殿。吕祖殿与延庆寺、余相国祠东西毗邻,右侧半幢建筑即延庆寺,两幢建筑中间可见天封塔。左边的余相国祠因吕祖殿遮挡,只露出半间大门,相国祠西为文昌阁和水月桥。

    吕祖殿建于清。据《四明谈助》载:“乾隆五十年间,有道人于余相国祠前隙地结茅修行,后立吕祖坛。求签问药者无虚日。渐积施金,募余氏余地构瓦屋三间,纠集社会,崇奉日盛。至嘉庆间(1796年-1820年),社中干友为首事,广募数千金,大兴土木,更求地于余氏。余氏本式微,将祠堂门庭不动,其余地尽售于道家建造。”

    日湖沿岸,延庆寺建于唐,白龙王庙建于宋,余相国祠建于明,吕祖殿与文昌阁建于清。从旧影中不难发现,高耸着五马头墙的吕祖殿,后来居上,风头盖过其他古建筑。

    云石探奇

    浮云石在镇明岭东南,云石街与鄮山街丁字路口的西南侧,志书载,明时此处有一石隆起于土中。

    城中有石露出地表,本已少见,更令人奇怪的是,每当阴雨时,此石有云气蒙之。人们感到怪异,称此石为云石,并于近旁筑寺名“宝云寺”。后来,大概时间一久,见怪不怪,云石就乏人关注,岁久渐没。

    乾隆庚子岁时,有人好古,按旧志所载位置,找到云石,以石栏环绕,并筑亭覆其上,立碑保护。

    传说这云石根基与锡山地脉相连,若果真如此,这露出地面的云石,如同露出海面的礁石,是地脉在地表的露头。云石及镇明岭似乎在提示这一带地下有岩石,这或许是三江高地成因之一。

    遗憾的是至今未发现云石旧影,猜测云石其貌不扬,无人为其拍照。图⑩是现今云石亭照片,聊胜于无。亭位于云石小区内,并非建在原位,亭柱上有幅嵌字联,内嵌“云石”两字,表达了当地居民对云石的念想。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