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青 通讯员 屠建达 昨日,天一阁与流散书籍访归中外学术研讨会在天一阁博物院举行,这标志着天一阁海内外流散书籍访归工程正式启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教授沈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教授何义壮等2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应邀出席,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就古今典籍流散问题展开探讨,并为天一阁海内外流散书籍访归工作出谋划策。 天一阁藏书在巅峰时,曾多达7万卷。而在其后450余年的传承中,历经明清易代、《四库全书》征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及薛继渭盗书等种种劫难,不断流失,到上世纪40年代曾一度仅存13038卷,不足五分之一。流散年代不一,流散方式多样,流散种类繁多,导致对这些流散书的追踪调查极为困难。 让失书归阁,是十几代天一阁人的共同梦想。从历代范氏族人开始,地方贤达、文化名流和历代政府以不同的方式,或赎购、或捐赠、或抄录,四处寻访流散阁书,力求合浦珠还。 如今被誉为“乾隆三宝”之一的《平定回部得胜图》铜版画,曾在1914年被薛继渭窃出,后经范氏族人赴上海打官司,方才追回。1915年,宁波学者张美翊将其购得的记载范钦中举的《嘉靖七年浙江乡试录》、中进士的《嘉靖十一年进士登科录》及范光文手抄诗稿三部流散书,交还天一阁。 1964年,供职于天一阁的骆兆平先生以宁波市文化管理委员会名义向国内20余家公共图书馆发函调查,查明35部阁书散藏于6家图书馆。此后,在天一阁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流散书的去向不断明朗。近年,天一阁博物院李开升博士据前人成果及自身研究所得,编制完成《天一阁流散书目录》,查明目前至少有712部天一阁原藏书流散在外,分藏于32家海内外收藏机构及私人,其中最多的台北“国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家合计354部以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28部以上,上海图书馆藏有110部以上。 天一阁流散书籍访归工作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清华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刘蔷指出,流散书的追踪已然如此艰难,访归更是难上加难。她建议,天一阁流散书的访归,不仅要从公藏目录、藏书志等研究资料入手,还要多关注民间和拍卖会的信息。 南京图书馆馆员韩超系统介绍了该馆所藏23部疑为天一阁流散书的情况。甘肃省图书馆研究馆员曾雪梅介绍了该馆收藏的《国初礼贤录》《龙川别志》两种天一阁旧藏明抄本。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两种明抄本封面钤盖内容等看,是确凿无疑的范氏天一阁“四库进呈书”。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与浙江图书馆的与会学者也提供了两馆所藏天一阁流散书的信息。 复旦大学古籍所陈正宏教授还将自己收藏的一部和刻本《新语》捐给了天一阁。此书刻于日本宽政八年(1796),是河内屋喜兵卫据范钦所刻的《范氏奇书》本翻刻而成,也是天一阁在海外广泛影响力最直接的证据。此书的入阁,进一步拓展了阁书访归的价值与意义。 天一阁博物院副院长饶国庆透露,第一阶段的访归工作重心将放在国内,目前天一阁已经与上海图书馆初步达成协议,第一批流散书很快将以“数字古籍”形式回到天一阁。随着访归工作的逐步推进,下一步将努力把访归范围扩展到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