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1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家”:宁波写给大黄鱼的情书

“从吃海耕海到养海”,近五年宁波渔业增殖放流51.75亿尾(颗)

    

    

    

    

    记 者 冯 瑄

    通讯员 陈晓众

    实习生 应张磊

    

    象山西沪港。连片的养殖箱犹如“海上浮城”,在阳光直射下,格外清晰。

    白天守着“城”,晚上听着“咕咕咕咕”的鱼叫声,“一守一听”中,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万土和“一条鱼”已经死磕了20多年。

    这条鱼指大黄鱼,渔民们称它为“海上神鱼”,是宁波人几百年来不变的嗜好。然而,对大黄鱼近似疯狂的热爱,带来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海野生大黄鱼的捕捞量与日俱减,直至鱼汛完全消失。偶尔网上来一条或者两条,价格奇高。

    采种、研究、培育、养殖……20多年来,宁波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渔民们倾全力让大黄鱼重归东海。

    “回家”,是宁波写给大黄鱼的情书。如今,外形、口感酷似东海野生大黄鱼的岱衢族大黄鱼重现东海,并“游”上宁波市民的餐桌。

    从几近绝响到“似君不是君”

    自20世纪末舟山海域大黄鱼几近绝响以来,盼“神鱼”成群归来,宁波人翘首等了20多年。

    “我们是全省最早繁育出大黄鱼苗种的企业。”站在海上养殖箱旁,徐万土底气十足地说。乘船返回岸上养殖厂房内,人群还未到池边,鱼群突然跃出水面。“产卵期的大黄鱼对声音很敏感,听不得一点风吹草动。”在徐万土的记忆里,相比其他鱼,除了“敏感”,岱衢族大黄鱼更“娇气”。

    2007年,海洋渔业部门正式启动岱衢族大黄鱼亲本采捕、保活、繁育和种质库建设项目,并联合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成立联合攻关小组。

    那几年,徐万土每天天蒙蒙亮就喂鱼,天黑透了,还站在网箱边仔细投饵……日日如此,为的是8尾野生岱衢族大黄鱼能成功繁育下一代。“他们警惕性极高,有光的时候是不吃料的,但凡有光,就会游到网箱深处。”徐万土说,2010年,他们成功培育出子一代岱衢族大黄鱼15万尾。

    此后,越来越多的岱衢族大黄鱼鱼苗在养殖户手头长大并进入水产市场。“头部圆润、尾柄更长,颜色更金黄……”没错,这是老宁波人印象中东海野生大黄鱼该有的样子。

    这些年,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相继繁育出岱衢族大黄鱼、“东海一号”大黄鱼、“甬岱一号”大黄鱼、小黄鱼、银鲳、鬼鮋等品种26个。前不久又成功繁育梅童鱼。

    从增殖放流到再闹东海

    “吃海”“耕海”,更要“养海”。

    2011年7月12日,蒙蒙细雨中,200万尾5厘米以上的岱衢族大黄鱼放流象山港。

    徐万土清晰记得,万千条大黄鱼,闪着金光,顺着滑道,滑入海中,游向更广阔的海洋。

    渐渐的,大黄鱼鱼群开始再闹东海。几百斤捕捞规模、一两斤重的大黄鱼渔获已经成为常态。

    增殖放流,是涵养海洋的重要途径。统计数据显示,从1998年至今,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已经增殖放流岱衢族大黄鱼、黄姑鱼、银鲳等珍稀鱼种2.18亿尾。

    近5年,全市各级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7700多万元,分别在南韭山、象山港、姚江等水域,放流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黑鲷、黄姑鱼、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淡水鲢、鳙、鲫等共计51.75亿尾(颗)。

    “民间放生也要讲究科学,要符合地域属性。”徐万土表示,当地海域要放流当地品种,不能乱放,否则会造成基因污染,甚至某些物种消失。

    此外,我市大力推进以人工鱼礁为重点的海洋牧场建设,诸如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象山渔山列岛,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渔业资源更加丰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我市海洋生物资源有鱼类440种、虾类121种、蟹类240种、头足类81种、贝类175种、藻类275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