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林觉民浩然正气留青史


林觉民像(图片由作者提供)

    陈依元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不由想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林觉民(1887年-1911年),福建闽侯人,少年时立下“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大志,13岁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扬长而去。后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广州起义时,他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勇猛攻入总督衙门。

    广州起义失败,林觉民受伤被俘,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对他进行会审。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慷慨陈词,宣传革命道理,满庭震动。张鸣歧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当时有人劝张鸣岐为国留才,而张鸣岐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就义时,林觉民年仅24岁。

    笔者曾有幸参观福州三坊七巷附近的林觉民故居,院内遍植腊梅。林觉民就义后,其父为逃避清兵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著名作家冰心,林觉民侄女、近代才女林徽因,都曾在此居住。一处民居,住过三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名人,并不多见。林觉民故居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馆内再现了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挑灯撰写《与妻书》的动人场景。走进这里,林觉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舍小我之爱成全天下人之爱”的博大胸怀和舍生取义精神,深深感动着参观者。

    广州起义前夕,林觉民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夜深人静时,想起即将到来、生死未卜的起义,怀念自己的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写下了给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书——《与妻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道:“我死,幸为转达。”

    写《与妻书》时,林觉民下定了慷慨赴死的决心:“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写信时,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儿女情长,积极投身到推翻晚清政府黑暗统治的起义中去。

    《与妻书》为何感人,就在于情真意切、缠绵悱恻、充满激情、正气凛然,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令人伤感,又令人振奋。

    他也给父亲写下了《禀父书》:“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这两封信,过去百年,魅力依旧,林觉民作为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令人动容。

    广州黄花岗公园的工作人员,曾见到台湾省来的同胞,在烈士墓前吟诵《与妻书》,吟诵未完,就号啕大哭……1980年,台湾省拍了部电影《碧血黄花》,由林青霞扮演陈意映,童安格为林觉民写了一首歌叫《诀别》,齐豫则为陈意映写了一首歌叫《觉》,站在妻子的角度问林觉民:“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这样离去”,两首歌都非常感人。电影获台湾金马奖6项提名,反映了海峡两岸民众对辛亥革命先烈的褒扬与缅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