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高近距离观看保国寺大殿斗拱。(陈青 摄) |
记 者 陈 青 通讯员 张璐易 展览、讲座、体验木构搭建、近距离观看斗拱……保国寺的桂花正香,“殿启祥符·1013——保国寺大殿建成纪念周”系列活动昨日迎来高潮。 作为宁波唯一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建造于公元1013年,是我国南方地区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建筑遗存。纪念周系列活动包括专题展览、修缮技艺非遗项目体验、学术课题交流、古建知识普及讲座等,用全新的研究视角、科学的打开方式、沉浸式的体验感受,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古代遗构的宋韵丰姿。 我国第一部官方建筑典籍《营造法式》,详细记录整理了宋代建筑方面的制度、做法、用工、图样等资料,是研究宋代建筑以及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同时,也是理解中国建筑理论的良好教材。 早于《营造法式》成书时间的保国寺大殿,其营建理念以及诸多工艺手法与《营造法式》的记载如出一辙,有的甚至成为印证《营造法式》做法的孤例,被视作印证《营造法式》北宋官式建筑的“活标本”。 “古法今观——宋《营造法式》的基因解码”专题展昨天在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迎熏楼开展,介绍了《营造法式》这部奇书的来龙去脉、内容详情以及近现代因它而发轫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历程,并讲述《营造法式》与宁波这座城的渊源。 天一阁曾收藏明抄本《营造法式》。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钦定《四库全书》编修启动,乾隆皇帝诏令各地进呈书籍。次年,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呈天一阁藏书638种,除378种列入四库存目之外,95种收入四库总目,天一阁的这本《营造法式》也在进呈书之中。 昨天下午,天一阁博物院副院长张亮在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作讲座,开讲中国人的建筑史以及《营造法式》的前世今生,妙语连珠展现宋代建筑样本体现的古人匠心独运。 参加讲座等活动的观众,还通过高高的云梯直入大殿天花板的斗拱层,近距离观察古建筑,并现场体验以保国寺修缮技艺为代表的宁波市传统木构建筑营造非遗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