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大蛋业”的自动化生产线。(王烨江 摄) |
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市、区),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效明显县市;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0万元以上村占比9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低至1.64:1,列宁波第一、全省前列;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同比增长14.3%……近年来,慈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绘就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画卷。 抢抓新机遇,担当新使命。今年年初以来,慈溪大力实施“三农”数字化改革和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深入推进乡村产业强链升级行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建设行动、共同富裕协同发展促进行动、农村集成改革攻坚行动、党建引领保障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走在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前列。 “十四五”期间,慈溪将着力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国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区、全国高效生态都市农业引领区“三区”高地,为慈溪在建设共同富裕先锋市、打造“重要窗口”走前列当标兵中树立农业农村现代化引领标杆。到2025年,该市力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双强”驱动 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慈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大力实施促进农业“双强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大平台集聚大产业,大项目推动大发展。近年来,慈溪发挥园区平台科技集成和要素集聚功能,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带动力、辐射力的区域科技强农“主引擎”。其间,慈溪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大中国区食品研发中心,深化同院校合作,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示范基地,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51家,一大批示范性项目落地生产。 优品提质,强链延链。慈溪提升农业种业和农业品牌竞争力、农产品加工衍生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培育“慈农优选”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打响恒康、卡依之等知名农业企业品牌和鸣鹤年糕、宋家漕香干等“土字号”品牌,杨梅、葡萄、蜜梨三大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30亿元;加快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实施正大研发微波食品隧道加工、海通调理食品加工等项目,构建农产品加工集群。去年,该市农产品加工值达169亿元,加工转化率达74%。 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慈溪大力实施农机服务组织提质行动,培育壮大一批管理规范、规模适度、服务能力强的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开展订单式、全程式、保姆式、托管式服务;积极研发主导产业适用农机,打造的无人智慧农场实现粮食耕、种、管、收全程无人作业,自主研发的国产毛豆采收机实现进口替代、售价减半、节本增效等。“在我们的示范区内,鲜毛豆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为30家加盟农场提供机械化采收服务,年服务面积5000亩左右,为农户每亩节约成本约140元。 深化数字改革,撬动农业发展新动能。通过数字化应用场景,慈溪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变革,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累计创建省级数字工厂(牧场)5家,数字化改造基地30个,创建省美丽牧场25家。3年前,慈溪市民徐佳坤在坎墩建起种植精品柑橘“红美人”的家庭农场。现在,该农场已安装集土壤湿度、温度、EC(肥力)以及光照强度等数据监测于一体的无线传感器。“我们能将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70%上下。”徐佳坤说,不在农场时,他会通过手机软件查看大棚情况,一旦发现数据异常便通知员工及时排除隐患。 慈溪全力打造数字乡村数据平台,绘制农业农村数字地图,搭建“数字乡村驾驶舱”,推动生产管理、流通营销、行业监管、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五大领域数字化转型。“今年,我市将建立农事‘一码通’数字服务平台,农业保险一呼就灵,政策补助一瞬直达,服务需求一呼必应;加大农业生产主体和园区、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力度,进一步促进产业节本增效。”慈溪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片区组团 构建乡村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整合区域资源要素,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慈溪推出“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推动各村发展共谋、事务共商、资源共享、产业集成,探索乡村振兴新阶段发展路子。 立足村与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要素配置不协调等矛盾,慈溪瞄准“片区”这个基本单元,将“组团发展”作为新一轮改革攻坚的突破口之一,创新实施党建联盟、规划联体、产业联动、社会联治等一揽子工程,打造乡村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截至目前,该市已培育组团片区79个,落地发展项目205个。去年首批培育的8个市级片区,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8.9万元。 龙窑餐厅、乡村会客厅……近段时间,位于匡堰镇倡隆村的楝树下区块改造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这两年,该镇3个山区村组成联合发展片区,注册专业公司对土地、民房等要素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抱团营销,区域发展步入快车道。“组团后资源多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高了。今年国庆假期,片区内各项文旅活动吸引近万名游客,预计全年经营性收入可增长10%以上。”片区联合党委负责人介绍。 慈溪紧抓发展这个“牛鼻子”,创新机制,强化片区组团这个系统工程的要素保障。以改革为牵引,该市出台12项针对性举措,协调15个市级部门“一库集成”惠农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专项扶持资金,新编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5%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片区发展。此外,慈溪还配套片区道路每公里100万元导向性补助,夯实交通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为保证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片区组团发展实效,慈溪还创新实施“红黄绿灯”考核和“升降级”制度,考评“绿灯”的给予奖励,“红灯”的降级或解散重组。通过建立统筹培养、导师帮带等机制,该市过半片区党建联盟由省“千名好支书”、各级“兴村名师”担任书记,110余名产业带头人等“能人”进入联盟班子。 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近年来,慈溪累计创建宁波市美丽乡村示范镇6个、示范村15个,省美丽乡村示范镇8个、特色精品村21个。其间,该市积极挖掘当地自然资源、人文特色,促进“美丽经济转化”发展;加快培育新型业态,推动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深度融合,新慈湖农业绿谷旅游线路入选省级精品线,山下村入选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优秀名单;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发展。 共建共富 打造乡村振兴“慈溪样板” 对照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慈溪补短板、促发展,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定出台一揽子促进农业“双强行动”、乡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涉农财政资金统筹整合,推动低收入农户缩小发展差距,打造共同富裕乡村样板。 慈溪创新举措、强化帮扶、精准施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振兴底气。去年,该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7亿元,比2015年增长30.9%;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万元以上村占比超过98%,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村全面清零。“我市以巩固与提升并重、增强‘造血’功能、实施市场化运作、突出长效发展机制及政策要素供给等为抓手,力争今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70%以上。”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农旅融合催生“美丽经济”,让村民走上绿色发展之路。今年,慈溪市农旅集团与掌起镇在任佳溪村加快建设集山谷观光、山地运动等于一体的后茅山微度假旅游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该村综合实力,带动村民农副产品销售。“任佳溪山美、水美,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与村庄相连。人气旺了,农产品销售也火了。”村党总支书记任建华说,任佳溪还将建一个旅游集散中心,融合村庄文化展示、民宿餐饮、民俗体验等,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慈溪自2015年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来,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经验”。培育前,精准遴选培育对象,重点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确保涉农大学生、青年农场主、规模以上农场、星级合作社负责人100%覆盖。培育中,强调培育方式多元化、培育课程多元化,提升培训对象的参与积极性,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发证,提高职业农民证书含金量和职业荣誉感。培训后,加强技术指导并遴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科技示范户,加强农业技术协作和主推技术、主导品种上门指导服务。 通过搭建坎墩大学生农创园、沧海慈湖农创客基地等平台,制定创业就业大学生扶持政策,开展“新农人创业之星”评选等,慈溪涌现近千名新型职业农民。自2010年起,玉兰果蔬农场场长胡晶金从国内外引进数十种新品果蔬,应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信息技术提升农场生产管理水平,带领周边地区8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玉兰果蔬农场不仅是我省残疾人扶贫基地,还是我省农民田间学校。这些年,晶金向结对农户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等服务。在他的帮助下,我种的水果番茄不愁卖。”直塘村村民陈锡联说。 写好低收入农户增收文章。慈溪实施低收入农户产业精准扶持增收行动,加大精准扶持力度,将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扶持、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自主创业小额信贷贴息等举措落到实处,累计下达扶持资金1400万元,有效扩大低收入农户产业、创业扶持政策覆盖面。该市低收入农户自主生产(特色种植)受益895户,就业务工受益140户,村集体或党员帮带产业项目2个、受益423户。去年,慈溪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5元,绝对值位居宁波各监测区县(市)首位。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今后5年,慈溪将高水平建设共富乡村,提升优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坎墩大学生农创园两大园区,建设一批“一镇一品”特色产业园和主体特色园区,打造全省水果高效栽培示范区;建立两个以上大宗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打造一批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和示范基地;开展数字农场(牧场、渔场)、数字工厂、数字园区等示范创建;大力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12113”工程,打造展示特色场景的未来乡村,形成未来乡村“慈溪模式”。 撰文 陈章升 陈琪 张天叶 图片除署名外由慈溪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