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姆渡文化的研究历程与代表性学术成果

    

    

    河姆渡文化的研究历程自1973年至今,已近半个世纪,经历了明显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3年至1988年)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发掘、命名与初步认识的阶段。

    第二阶段(1988年至2004年)

    以1988年9月开始的宁波慈城慈湖遗址的抢救性发掘为标志,进入了河姆渡文化的遗址数量积累和研究深化的阶段。有关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遗存研究的重要文章,也大多发表于这一时期。

    第三阶段(2004年至2021年)

    以21世纪初余姚田螺山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标志与核心,是河姆渡文化研究全面、深入、科学、开放的创新发展阶段;同时,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也独立进行了几个河姆渡文化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如2004年的江北区傅家山遗址发掘,2014年、2015年的镇海鱼山遗址发掘,2017年的奉化下王渡遗址发掘。

    到了2013年,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四十周年之际,发现了与河姆渡文化来源有密切关系的浙江省首个史前沿海贝丘遗址——井头山遗址,成为继河姆渡遗址之后浙江乃至中国沿海地区考古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遗址。

    河姆渡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代表性学术成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证明距今六七千年前的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南方地区也具有与黄河流域同时期史前文化相同、相近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

    二、当时的稻作农业水平已经处在中国稻作农业史上比较成熟的阶段,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生产手段。

    三、河姆渡文化的干栏式木构建筑技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最重要源头,特别是成熟的榫卯技术是决定中国土木建筑传统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

    四、河姆渡文化的独特发展过程为研究全新世气候与海平面变化、中国东南沿海环境与古文化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和视角。

    五、河姆渡文化的多方面内涵特征表明它是西太平洋地区闽台地区史前文化,乃至南岛语族文化、西太平洋地区史前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六、通过近期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和考古发掘,可以确认河姆渡文化来源于宁波本地,并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渊源。(廖惠兰根据孙国平撰写的资料整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