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伟 肖韵媚 徐可馨 宁波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中勇当先锋,《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分别提出“依托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东亚文化之都等重大平台,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深化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提升中国(宁波)中东欧教育交流活动影响力,打造对中东欧教育合作高地”。当前,尽管中外跨境旅游和国际教育受阻于新冠肺炎疫情,但宁波仍应在困境中谋新局,为中国—中东欧旅游教育合作努力探索一套体现宁波担当、彰显宁波特色的方案。 一、宁波—中东欧旅游教育合作的现有基础与存在问题 宁波已与中东欧国家22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连续多年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交流合作周、教育合作交流会。至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前,已与中东欧国家双向输送游客累计超万人次,与78所中东欧院校开展100多项合作,双向交流学生突破500名。多所在甬高校成立了中东欧研究机构或语言中心,其中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的相关中心分别入选国家民委或教育部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宁波外事学校、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还分别在中东欧探索境外办学。 聚焦到旅游教育领域,由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于2018年发起创立的“中国与‘一带一路’(中东欧)国家旅游高等教育研讨会”已连续举办4届,成为两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中东欧旅游教育合作平台之一。一批中东欧学者近几年来一直参与宁大旅游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其中6人经宁波大学申报入选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智项目。宁波大学还与希腊地中海大学在旅游专业开展Erasmus+硕士生交流计划。 同时,宁波—中东欧旅游教育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1、中东欧国家异质性突出,对华合作水平不一。中东欧国家异质性突出,体现在民族、语言、文化、宗教、发展水平、自我认同等众多方面。这些国家与中国的政治关系有显著差异,其媒体与民众对华也是亲疏各异,各领域对华合作水平参差不齐。2、高校间双向交流规模小,深度合作欠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至今仍互不为主要留学目的地,且学历留学生比例偏低。中国和中东欧高校虽已陆续成立形形色色的联盟,但深度合作依然乏善可陈,如经教育部批准和备案的本专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现逾2000个,但仅27个涉及中东欧,且无一涉及旅游领域或在甬高校。3、在甬院校未形成合力,单兵突进难以深入。在甬院校与中东欧的合作基本各自为战,且鲜有中职中专参与,在旅游教育领域仅有宁波大学单兵突进,但受制于办学定位、招生规模等因素,与中东欧院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受限。4、地方政策保障水平有待加强,相关配套支撑不足。浙江和宁波虽重视与中东欧的教育合作与旅游交流,并在相关规划中有所体现,但政策保障水平仍有待加强。 二、加强与中东欧国家旅游教育合作的对策建议 1、注重国别研究,制定差异化合作方案 与中东欧国家的旅游教育合作既要在多边框架下构建整体性战略布局,更要注重国别研究,制定差异化方案。比如,捷克、匈牙利、希腊均为欧盟成员国,教育体系完备,旅游教育实力强,旅游业发达,2019年接待中国游客均超20万人次,均已在华设立旅游办事处并与中国直航,可作为合作的第一梯队。其中最受中国游客青睐的捷克拥有世界一流的温泉旅游及相关教育资源,而宁波乃至长三角地区有温泉旅游资源但缺相关教育,因此可将温泉旅游教育作为重点合作领域。匈牙利长期对华友好,布达佩斯设有中国驻中东欧地区首个旅游代表处,是中国—中东欧旅游教育合作机制驻地,加之外国高校可在匈牙利运营且开设课程无须审批,可作为宁波旅游院校到中东欧办学的首选。希腊是欧洲文明发源地,旅游业及旅游教育举世瞩目,世界旅游组织有意将其打造为国际旅游教育中心,值得宁波高校全方位学习借鉴。 2、扩大双向交流规模,支持高校开展深度合作 逐步提高直接用于支持宁波和中东欧高校开展各类实质性合作的资金额度,以扩大双向人员交流规模。重点扶持中外合作办学等深度合作项目,将旅游教育列入政策和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推动宁波和中东欧旅游院校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包括人才培养、专项培训、智库建设、数据信息对接、联合研究、定期研讨、创新创业大赛、文旅夏令营等,引导其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 3、组建“宁波中东欧旅游学院”,打造中国—中东欧旅游教育合作的宁波品牌 宁波大学旅游学科培养层次覆盖本科和研究生,通过10余年的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和实力持续提升,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成功搭建起连结中国和西欧及中东欧旅游学界的稳固的合作交流平台。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承继宁大与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大学的国际酒店管理方向本科双文凭项目,国际化水平快速提升。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93年的宁大职教学院旅游系,现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会展策划与管理4个高职专业,是浙江省三大旅游高职院校之一。城市学院和宁大还因先后培养旅游职教师资本科人才等原因与宁波部分旅游中职院校合作密切。有鉴于此,可整合上述院校资源,组建非实体性的“宁波中东欧旅游学院”,贯通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四个层次,统一开展与中东欧旅游院校的合作,合力打造中国—中东欧旅游教育合作的宁波品牌。 4、提高地方政策保障水平,增强配套支撑能力 市政府各部门梳理各项有关政策,提高其对中东欧人文交流尤其是旅游、教育等领域合作的保障水平。比如,在引进境外高校来甬办学及鼓励在甬高校境外办学中特设中东欧专项;激励境内外旅游企业参与宁波和中东欧旅游院校各种形式的合作;等等。此外,系统谋划提升涉及中东欧合作的配套支撑能力,重点争取疫情后开通中东欧客运直航,初期可考虑经停主要国际口岸枢纽的航线,以确保上座率。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中法联合学院旅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