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同富裕的“高新图景”之一

让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成为共同富裕的“火车头”


高新区一景

均胜厂区

永新光学车间

软件园亮相数字大会

    孙佳丽 郑 勇

    余三军 文/图

    

    编者按 今年8月,宁波勇担国家使命,确定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重点行动,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争当“先锋军”,正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同发展、城乡融合、群众获得感等方面“狠下功夫”。

    今起,宁波日报报网端将推出“共同富裕的‘高新图景’”系列报道,从三大角度对高新区在共同富裕方面的重点行动和具体成果进行全方位解读。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2021年度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报告和中国电子信息企业TOP100名单,其中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企业均胜电子锚定汽车电子信息领域的数字化发展路径,在汽车行业数字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位列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榜第24位。此前,均胜电子还连续三年入选“2021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今年排名第22位。

    均胜电子相关负责人收到捷报时并不感到意外,他告诉记者,汽车行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均胜电子正努力把关键技术深层次融入到自主产业链中,并实现自主研发和可控,尤其今年新设立的均胜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和均胜新能源研究院,正继续推进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新能源电控领域的创新研发,开展新一轮关键技术攻坚。

    共同富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不只是均胜电子,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平台为支撑,集聚各类高端创新要素,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把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率先赋能前方共同富裕路。

    

    ■驾好企业创新“主动轮” 打通科技发展“主动脉”

    

    

    实现营收3.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08%,其中光学元件组件业务实现收入同比增长71%,这是永新光学在今年上半年取得的战绩。总经理毛磊还表示,永新光学还计划通过5年时间,实现5倍产值规模和5倍人均效率,具体在2021年以条码扫描光学和机器视觉产品实现高速增长,2022年在高端仪器方面会有较大突破,2023年至2025年期间除原有业务保持较高增长以外,希望在车载光学及激光雷达方面取得进展。

    谈及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秘诀,毛磊透露,就是持续不断的研发创新。在永新光学的研发楼,除企业自身研发团队外,校企共建的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光电分院也落户于此,直接推动了产教融合,实现了大量光学产业关键技术研发转化,目前,双方联合攻关的又一国家重大专项已进入申报阶段。

    “其实,在劳动力供给和资本存量对于经济贡献度偏低的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科技在发展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做大做强中的战略定位,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投入、重视数字化理念创新、加强产品设计与体验等,打造高附加值就业机会,为共同富裕‘铸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如表示。

    高新区就是这么做的。今年以来,高新区全力推进科技争投指标攀升、区域创新能级提升等重点全年工作,各项科技指标稳中向上。

    今年1-8月,全区企业研发投入19.4亿元,同比增长23.6%,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9.65亿元,同比增长19.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8亿元,同比增长37.2%,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7.7个百分点。实现有效发明专利397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1件,位居全市第一。

    创新主体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前三季度,高新区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93家,拟通过认定190家,其中首次认定137家,再创新高;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4家、市科技型中小企业125家。重点科研平台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投资1.4亿元的国家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已投入运行,研究院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18名,引育天擎航天等科技型企业18家,承担各类科技项目57项。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诺丁汉大学卓越灯塔计划(宁波)创新研究院一期即将启动建设。

    “目前,高新区肩负使命,正围绕宁波打造‘三城三高地’的部署要求,强化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平台打造,着力提升创新主体活力和科技创新实力,力争到今年年底,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家,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贡献‘高新’科创硬核力量。”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驶好平台载体“辅助轮” 激活产业经济“大心脏”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科技创新是重要支撑,而高能级科创平台是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能引领中小微企业联合先富起来的龙头企业进行创新,解决产业发展共性问题,为共同富裕“聚力”。这也是高新区赢得创新资源的关键法宝。

    “规上工业总产值、新材料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新材料规上工业增加值……在这个平台上,全省新材料产业相关数据已实现一手掌握。”看着初步成型的新材料科创大脑场景应用项目——“新材云创”平台(新材料科创高地数据支撑系统)1.0版,平台负责人如是介绍。

    据了解,该项目作为科创高地建设的重要载体,已被列入全市数字化改革32个重点打造的数字经济系统多跨场景应用项目之一。目前,平台应用已形成创新要素的全景视图,建立新材料数据库,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的服务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不只是“新材云创”平台,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区加快了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步伐,聚焦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和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建设,联合产业链上中下、产学研、大中小创新主体,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前三季度,该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7.1亿元,增速达到24.8%,排名全市第一;数字经济制造业核心产业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20.9%;软件产业营收实现204亿元,规上软件企业增速达25.5%。

    与此同时,随着产业能级的提升,高新区产业孵化对全市“一区十园”的“溢出”效应进一步显现。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激智科技董事长张彦一直有个梦想,就是以激智科技为开端,在宁波打造一个以光电显示领域为集群的产业综合体。在高新区的帮助下,江北激智、象山激智、浙江紫光等激智科技的产业版图在宁波各地铺展,多点开花、产业链发力的格局基本形成。

    研发、孵化、溢出,科创板上市公司瑞晟智能在奉化建设研发大楼和中试工场;国内注塑机控制系统领域领先的伊士通在江北区布局新厂房;工业智能安全防护系统研发企业纬诚科技在北仑开设工厂;新乐造船在象山产业区打造了船舶制造基地;奇亿金属超薄精密不锈钢项目在宁海县全面投产……

    据统计,近年来,高新区转移到分园和周边地区优质企业300余家,总投资超过200亿元;总额1亿元的“一区多园”发展基金已经支持分园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研发机构及公共服务平台兑现发展资金近8000万元;“一区多园”科技信贷代偿补偿“风险池”,已累计发放贷款近6亿元。

    下阶段,高新区会持续深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充分发挥研究院技术人才优势,加速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产出一批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的成果转化项目。

    同时,以综合体建设为抓手,联动重点企业、高校院所等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以先富的龙头企业带动后富中小微企业,再以后富协同先富形成创新合力,在“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下,全面提升产业平台对产业创新、新业态培育的服务能力,加快打造新型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发展格局。

    

    ■稳好创新生态“从动轮” 注入科技服务“新血液”

    

    

    

    10月16日,2021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暨天使中国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在宁波落幕。令人惊喜的是,通过大赛,共有FLOW-3D CAST铸造模拟等7个项目落户高新区,下一代“端+云”EDA设计工具等8个项目申报“甬江引才工程计划”项目、“高新精英系列计划”项目。

    “宁波在铸造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而高新区作为全省高能级战略平台,更在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赋能具有先发优势,所以在大赛举办期间,我们就决定落户高新区。”FLOW-3D CAST铸造模拟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评价一个地区的创新生态好不好,关键在于企业的获得感有多强。从举办各类大赛“以赛引贤”,到落实完成区级软件及制造业政策研发投入补助,再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实质性运作,今年以来,高新区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打造真正服务创新型大中小企业的主阵地,为共同富裕“造血”。

    就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高新区共有11家企业入选。截至目前,该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队伍已扩容13家,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率”达到11.8%,各类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及培育企业数量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36.8%,有效印证了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助力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据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企业优质服务,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高新区谋划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工业投资、数字化转型、企业培育、绿色制造、平台建设六大企业发展路径提供政策支持,以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同时,落实完成区级软件及制造业政策研发投入补助,发挥财政资金、扶持政策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切实有效缓解企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压力;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实质性运作,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专家库,推动基金管理公司组建运行,积极开展子基金设立及项目投资相关工作。

    人才引进和服务方面更是不遗余力。高新区以“快、狠、准”的引才特式,积极推进甬江引才项目,目前已落实人才尽职调查工作。高效解决一系列人才补贴、子女就学、人才住房问题,如妥善安排伊顿高端人才子女就学问题、办理美诺华等企业人才公寓续租审等。

    “高新区对于企业的创新服务政策,正计划从奖补支持向资本逐利倾斜,尤其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科技金融的有效供给,实现科技、金融融通创新发展,争取为实现共同富裕试验出一条‘高新’路子。”该负责人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