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政治纵深·人民政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塘河文化精品线成为宁波“金名片”

——政协委员和专家为塘河保护开发出谋划策

后塘河(丁安 摄)

    

    

    

    

    

    

    

    

    记者 何峰

    

    “塘河是个宝,是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塘河开发和综合利用中,我们应倍加珍惜,打开视野思路、提升开发格局,与流经区域的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等有机联系起来,把宁波塘河的稀缺性充分地挖掘、展示出来……”

    9月23日下午,地质大厦会议室气氛热烈,市政协在这里举行“请你来协商”活动暨委员月谈会,8位市、区政协委员和1位专家围绕“挖掘塘河文化,打造塘河精品线”协商建言。

    宁波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六塘河与三江构成了宁波城区水系网络的骨架,造就了“三江成网、六塘织造”的格局。千百年来,宁波以水为魂,倚水衍生,悠悠塘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宁波人,也孕育了璀璨的塘河文化。在前期专题调研基础上,委员和专家款款深情讲述塘河的前世今生,用真知灼见为塘河的未来建言献策。

    

    系统谋划 让千年塘河美丽回归

    

    

    塘河是宁波城市最为鲜明的人文地理特色,承载着千年的城市记忆,也寄托着宁波人的乡愁。如今的塘河虽然没有了往昔的繁华,但依旧是宁波城市的“血管”,是市民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公共空间。加快推进塘河文化精品线建设,还河于民、还绿于民,是委员们的期盼。

    “塘河的本体是水,有干净清澈的水是塘河变美的首要前提。”屈晓萍委员说,近年来,我市加快补齐塘河水生态环境治理短板,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但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塘河水质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处于城区末端的河段,一到夏天气温升高时极易出现藻类,影响居民生产生活,与水清岸美、鱼翔浅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她的话让不少委员感同身受。

    塘河水质的改善,直接关系到能否秀出水韵宁波。屈晓萍委员为此建议,“要做精做细沿线生活小区的截污纳管工作,有序推进上游农田氮、磷拦截生态系统建设,将再生水纳入塘河水资源调配体系,通过逐段补水的方式增加塘河的生态用水,逐步提升水质。”

    如何实现“河、城、人”和谐共生,让塘河重新回归市民的日常生活?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特邀专家江怀海将宁波塘河与相似的上海苏州河做比较。“2018年年初,上海提出推进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对苏州河岸线64处断点进行逐个规划,将苏州河滨水区打造成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经过整治后,坐着游艇从梦清园码头出发,沿苏州河穿过桥洞,荷塘、曲折木桥、宋代水车、葡萄架、游艇码头、生态湿地错落有致,一路江南风光尽收眼底。”江怀海建议,加快推进宁波塘河复兴与整治工作,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增添魅力。

    “推进塘河文化精品线建设,系统谋划城区重要节点是关键。”潘德梅委员建议,依据城市规划,结合区块功能配置要求,重塑历史街区风貌,增强塘河与历史街区连接的紧密性。“以塘河的‘水脉、绿脉、文脉’为依托,与周边的居住、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功能相互融合,把整个片区打造成宜业、宜居、宜乐的混合功能区块。”他说。

    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如何处理三江和塘河的关系,也是委员关注的焦点。“三江汇聚,大气磅礴,沿三江六岸修建办公、休闲、娱乐建筑为主,减少住宅的开发。这样不仅能打造特色城市名片,而且独特的地理条件和集聚的白领能加速促进月光经济繁荣发展。”鄞州区政协委员邵潇猷建议,“而塘河文化婉约恬静,适合与人文居住相结合,让居所环境更具江南特色,夜晚散落的星点与喧闹的三江沿岸相映成趣,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不同的时段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植入产业 让古老塘河再现年轻光彩

    

    

    曾经在历史里繁华的塘河,如何在当下“活”起来?委员们建议,要进一步丰富塘河沿线城市功能,适当植入文化体育设施,谋划休闲经济项目,进一步集聚人气、拉动消费,让这张流光溢彩的城市名片成为市民享受慢生活的地方。

    “文化挖掘与产业导入相结合,才能让塘河更具生命力。”郑坤法委员说,当前,塘河沿线以南塘老街为代表的岸上文旅产业为主,塘河亲水产业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随着塘河精品线路逐步贯通,滨河慢行步道将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对塘河文化的体验感。”郑坤法委员建议,由市政府牵头,谋划联动塘河特色文化产业空间功能框架,制定亲水文旅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开发“塘河怀古游”等亲水游产品,推动塘河亲水文化产业的发展。他同时提醒,在深入挖掘塘河沿线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沿线各区县(市)塘河亲水游产业要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情况发生。

    “在进行历史研究挖掘的基础上,保护修缮历史文化遗存,恢复原有航运和旅游接驳的河埠头,增设亲水设施,适时重塑有历史记载的河旁商贸区块,在已有历史风貌与遗迹的基础上,植入历史文化、名人典故的展示,发展特色农产品交易、餐饮(农家乐)和民宿等业态。”潘德梅委员在建议引入新业态的同时,还建议将基础最好的西塘河作为精品线示范工程来打造。“在完成西塘河沿岸重要节点及片区打造的基础上,塘河沿线加大亮化系统打造力度,增设塘河沿线的水上旅游线路,让塘河‘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柳永胜委员强调塘河的综合开发利用。他说,“塘河沿岸都是风水宝地,塘河贯通工程既要重视社会效益,也不能忽视经济效益。他建议集思广益,提前谋划综合开发利用方案。”

    “宁波塘河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塘河岸边创建一些各具特色的休闲驿站,将塘河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在驿站中,给忙碌的城市人创造慢生活空间,闲暇时在美丽的塘河边观景、学习、喝茶、聊天。”鄞州区政协委员伊阳说,在塘河沿线建设休闲驿站,让塘河成为居民的网红打卡地。

    产业要发展,资金从何而来?“在增加政府投入基础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塘河项目建设,加强塘河滨水空间与腹地统筹联动,并通过塘河滨水空间的建设,带动腹地的溢价升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岑孟荣委员这样支招。

    

    挖掘传承 让古老文化焕发现代价值

    

    

    塘河是展示宁波江南水乡城市的独特标识。讲好塘河文化故事,续写塘河文化记忆,是塘河保护开发的重中之重。每位委员在发言中,都强调要挖掘传承好塘河文化。

    “塘河是宁波的生命之河、商贸之河、文化之河。”江怀海充满感情的提炼和概括,触动了在场“新老”宁波人的乡愁。“六塘河上桥梁星罗棋布,碶闸错落其间,两岸古村林立,名人辈出,塘河自形成之后也逐渐成为宁波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形成了独特的宁波塘河文化。”他建议,要加倍重视塘河的文化价值,以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为塘河文化和历史遗存的保护传承利用打好基础。

    “塘河比三江和一湖具有更高的地理辨识度。”张华委员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他继续解释,“三江”环绕和“城中湖”,是滨水城市的“标配”。以塘河为轴线的水利设施、灌溉方式、航运模式、聚落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其系统性、生态性及开发的精细化程度,是宁波作为江南水乡城市的重要地理标识。“塘河在鄞奉平原串起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据中国城建规划研究院专家实地考证并统计,至少有28处直街遗存,在中心城市紧邻区域保留如此众多的古代村镇遗存,其体量和系统性,在全国都是罕见的。”详实的数据,让与会人员油然生出自豪感。

    张华委员建议,组织市文广旅游局等单位加紧做一次遗存普查,制定统一的保护规则,研究确定空间范围和保护标准。此外,他还建议,目前上海提出了打造世界级江南水乡古镇遗产群的设想,其范围在太湖东到上海西。规划部门可组织相关单位研究宁波塘河所串联的镇村遗存,作为江南水乡的独特组成部分,争取列入江南水乡古镇遗产群。

    四通八达、流淌千年的塘河,把宁波的一颗颗文化“珍珠”串起来,记录和延续着宁波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这些文化已成为年长人心中的乡愁、年轻人耳中的故事。如何让古老文化焕发现代价值?

    郑坤法委员提出,让宋韵文化赋能塘河“新生”。“宁波具有深厚的宋韵底蕴,丰富的宋代遗迹、著名的宋代人物、一脉相承的宋代经济特色,都能在塘河沿线找到分布。”郑坤法委员以后塘河为例做介绍,“后塘河起源于江东大河头,流经张斌桥、五乡碶、福明桥等地,止于东吴镇,塘河钱湖文化线贯通后,张斌桥以及沿岸史氏故居、阿育王寺、天童寺、南宋石刻公园等重要宋代文化印记,都能以后塘河为轴联动起来,形成宋韵和塘河形象集成。”郑坤法委员建议,将塘河作为宁波宋韵文化的地理载体,加强塘河文化与宋韵文化关联性的挖掘,进一步梳理塘河文化、海丝文化与宋韵文化间的关系,打造以宋韵为特色的塘河文化,进一步丰富城市主题文化体系,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合力推进 创建“精特亮”标志工程

    

    

    “三江六塘河”赋予宁波与众不同的城市气质,塘河文化精品线的建设,对提升城市品质、展示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都具有重大意义。

    塘河“归来”,已是众望所归。但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保护开发建设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塘河建设存在的碎片化、总体进度滞后等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委员和专家建议,进一步统一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思想,形成合力,切实将塘河整治提升工作放到城乡建设的关键地位,争取创建“精特亮”标志工程。

    “塘河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资规、住建、水利、文广、城管等多个部门,工作涉及用地保障、项目建设、水体保护、文化挖掘和后期运维等,必须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才能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岑孟荣委员说,宁波塘河虽然逐渐淡出城市生活中心,但在“三江六塘河”的空间格局下,塘河沿线的生态环境品质仍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幸福体验感,将塘河整治纳入我市“精特亮”创建工作,必定可以让宁波更美、让市民更幸福。

    岑孟荣委员进一步建议,塘河整治必须要强化统筹协作,建立塘河整治的市级综合协调机构,统筹推进全市塘河整治各项工作,落实目标责任,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加强市、区、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的统筹联动,强化要素保障,合力推进建设。

    “我家住西塘河边上,能直观感受到塘河贯通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水清了,鱼儿、鸟儿回来了,环境好了,漫步的人群也多了。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断点比较多,需要统筹协调,结合断点实际情况,通过部门协调制定打通方案。”接过岑孟荣委员的话题,柳永胜委员从自己的居住体验出发,建议因地制宜制定方案,部门协同迎难而上,打通塘河贯通工程中的断点、堵点、卡点。

    江怀海建议强化规划引领。“六塘河组成的城市内河体系的生态系统、文化资源、景观空间正受到城市发展和扩张带来的冲击,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塘河的保护与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他说。

    活动中,委员和专家的发言言之有物,相关部门的回应及时诚恳。关于塘河,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暗,但大家仍然意犹未尽。“政协将持续关注塘河沿线建设,全力助推塘河实现美丽蜕变,让千年塘河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