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最干净城市 坚守环卫人初心

——写在浙江省第二十五个环卫工人节之际


宁波老外滩

环卫工人挑选心仪的租赁房

全品类智能投递箱

宝贝集市

    杨绪忠 郑 勇 

    何开艳 吴秉承 文/图

    

    

    今天是浙江省第25个环卫工人节。25年来,环卫人用“坚守初心”四个字走过了近万个日夜,他们始终如一日地起早贪黑,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是他们的坚守,让我们的城市在悄无声息中变得越来越清爽,越来越美好。

    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让我们真挚地向他们道声感谢:“‘城市美容师’你们辛苦了!”

    

    高点定位 坐拥洁净城市

    

    

    “我家就在这附近,白天没什么事就爱来这里走走逛逛。这里的老年人很多,公园里一直都很干净,尤其是今年更干净了,我发现环卫工人保洁工作更细致了,角角落落都不放过。”老宁波人张阿姨笑呵呵地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中山广场作为今年创建成功的“席地而坐”客厅示范区域,由新广场和老公园组成,总面积为83750平方米。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广场的岗位作业流程不断精细化,同时实施分类定岗作业,完善考评机制,从而实现公共区域无死角、地面无积尘、城市家具无污渍、水体清澈无垃圾,道路保洁见本色、绿化绿地见景致。

    据市城管环卫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市将在去年成功创建26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的基础上,再创40个,力争在2022年底前创成100个高品质示范区域。

    今年7月,宁波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宁波市全面打造“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从 “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到全面打造“最干净城市”,不仅满足了市民群众对人居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是高标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大任务,是高质量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生动实践。

    我市将通过9大专项行动,用3年的努力,坚持问题导向,以市容环境卫生为突破,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市容环卫顽疾,确保城市道路洁净、城乡人居环境洁净、市场商圈洁净、产业功能区洁净、公共空间洁净、施工工地(闲置地块)洁净、河网水域洁净、车辆洁净、公厕服务质量大提升,从而打造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最清爽”示范项目,全面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

    今年我市将以街道为单位针对中心城区56个街道内的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公共厕所等5类重点区域开展“干净指数”全面测评,切实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的各类问题,力争30%的街道测评指数达到“干净街道”等级。到2023年底,90%以上街道干净指数测评达“干净街道”等级,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携手共进 走向共同富裕

    

    

    是谁,每天在凌晨的街道向城市道出第一声早安;是谁,每天在万家灯火之后仍整理着街道的面容。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是“最可爱”的人。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背后是他们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付出。

    对于一线环卫工人的辛苦与付出,广大市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爱心驿站、环卫子女新年微心愿、高温慰问、节日慰问、公益义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到关心关爱环卫工人的队伍中来,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环卫工人的肯定和感谢。

    一直以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线环卫工人住房保障问题。为了让一线环卫工人更深切地感受到来自城市的善意和温暖,在甬城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今年7月,宁波发布《关于解决一线环卫工人住房困难的通知》。

    对一线环卫工人予以全面公租房政策倾斜,取消社保、年龄、积分评价等其他限制条件。把“无房一线环卫工人”纳入公租房租赁补贴范围,提高租赁补贴保障水平。根据环卫工人分散作业、职住平衡要求相对突出的特点,加大公租房筹措力度。同时,改善现有环卫职工宿舍条件、新增环卫职工宿舍数量等专用宿舍保障方式,为需要就近居住的环卫工人定向提供专用房源;通过租赁市场试点培育等市场房源保障方式,为环卫工人提供更多小户型的市场房源。“环卫工人一直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希望他们也能在这座城市拥有一盏属于自己的家。”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宁如是说。

    为确保住房保障政策及时、有效落实,市、区两级住建部门、城管环卫部门积极创新思路,通过合适房源改建、存量土地新建、现有环卫设施内增建等方式,积极缓解一线环卫工人住房难。目前,市住建局根据一线无房环卫工人的居住需求,主动筹集了85套成套住宅面向一线无房环卫工人提供租赁服务,首批宝丽茗苑租赁住房经改装后已投入使用;余姚市采取“零盈余”合作模式,由中国建设银行余姚支行将闲置建筑翻新改建为宿舍并负责租赁运维,60间宿舍已基本改造完成;东钱湖落实50套公租房用于解决环卫工人住房问题;高新区计划安排13.5亩土地建设环卫综合体,并配建专用宿舍。

    

    垃圾分类 引领“无废”城市生活

    

    

    随着《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我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氛围已然形成。我市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数字化改革,以世行贷款中国塑料垃圾减排项目—宁波城镇生活垃圾智慧分类、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为契机,建立全过程监管的垃圾分类智慧服务新模式,从源头进一步创新资源循环利用方式,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渗透到实际生活中,形成最好的垃圾分类文化即生活化。截至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资源化利用率100%,无害化处置率100%,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分别为68.49%和54.9%,城乡生活垃圾总量增长率-5.4%,实现持续负增长。全市市民分类知晓率达97.4%、支持率达98.1%,基本形成了全域分类、全面管理新模式,养成了主动分类、精准分类好习惯。

    

    科技智能 让垃圾投递更方便

    

    

    今年4月至今,我市已经陆续落地12台全品类垃圾分类智能投递箱,这是我市垃圾分类数字化改革的最新成果。通过智能AI、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对垃圾源头分类进行精准溯源和分析,助力我市垃圾分类源头提质。同时智能箱体可实现24小时投递,方便居民生活,有助于杜绝小区源头垃圾包产生。就目前12台试点来看,投递平均比例达到70%左右,最高的万安小区已达86%。

    同时,为了更好地限塑,实现从源头对塑料制品更好地收集,在箱体中设置了“其他塑料”类别,将原先投入其他垃圾桶的塑料袋、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餐盒等归属到此类。后台数据显示,这部分垃圾投递已达20%,基本满足世行项目设置的目标要求,从箱体目前回收的整体数据看,精准分类比例已经达到了90%,循环利用指标达到了73%。

    

    资源化再利用 让垃圾处置更绿色

    

    

    

    自2019年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投递、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链条建设后,宁波在有序收运处置垃圾的同时,积极探索垃圾源头减量处置新模式。厨余垃圾就地处置是我市正在积极探索的垃圾分类处置新方向,通过安装处置设施,在源头就地完成厨余垃圾处置,省去现有收运和转运环节,是更加先进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

    目前我市多地已经开始进行试点,镇海区光明新村、永旺村建立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理中心,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不仅实现了餐厨垃圾就地处置,而且转化后的肥料对于种植、改善土壤环境功效非常大,备受村民喜爱。江北区已有8台设备在农贸市场、高校、旅游景区等地落地使用,设备运行以来江北区累计实现减量8760吨,在源头减量的同时减轻了收运过程中滴、漏、撒等二次污染的产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旧物可循环 让城市生活更“无废”

    

    

    

    让资源循环利用是宁波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目前着力打造的时尚生活方式。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废旧织物的创意再造,以“零浪费”为核心理念创立了“0+”环保活动品牌,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教学资源,搭建平台,组建团队,在旧纺织物创意再造领域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学院通过“0+”平台推进了“布袋子工程”“废旧织物创意再造研究推广中心”等项目,推进废旧织物再造在实践领域的运用,使之不再只是简单的工艺品,而是市民可以使用的日用品。同时学校组建“0+”创意团队,积极为各类社会活动提供项目技术支持,促进废旧织物创意再造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运用。

    今年10月,该校的“‘0+’环保活动—宁波纺织废弃物创意回收利用公益宣传教育”项目荣获2021年度国际固协沟通宣传大奖第一名,宁波的旧物再造探索已经取得了醒目成果,并且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肯定。

    此外,宁波还率先在儿童旧物循环利用上做了有益探索,通过搭建“宝贝集市、绿色生活”平台,组织市民将家中闲置的儿童玩具、书籍等旧物进行交换,在源头减少垃圾产生。

    

    智慧公厕 开创科技之光

    

    

    

    便捷的公共设施是城市文明的底色。自2017年底我市启动实施公厕提质行动以来,通过新建、改建环卫公厕,创新公厕建设养护模式,加大社会公厕开放力度等举措,推动形成了以环卫公厕为主、社会公厕为辅,覆盖全面、布点均衡的公厕设施体系。我市中心城区超额完成三年新改建环卫公厕565座的工作目标。三年行动期间,环卫公厕从保洁质量到人文服务都得到了极大提升。目前,我市配置无障碍设施的公厕419座,占比62%;360余座公厕配置爱心驿站,450余座公厕提供免费厕纸服务,110余座公厕在冬天提供热水洗手,70余座公厕设有免费wifi,中心城区核心区域已有580座环卫公厕24小时开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今年,我市为深化“公厕提质行动”成效,结合数字化改革,开展智慧环卫建设。利用现代智能控制、传感传导等技术实现大数据共享,建立公厕“一张图”数据库。同时,市民可利用App程序查找附近的公共厕所,在App程序上还可查看是否有第三卫生间、无障碍设施、热水、充电服务和食品加热等服务。

    作为宁波市5座五星级公厕之一的江北区甬江大桥公厕是宁波市首座可实时调剂男女厕位的“潮汐”公厕。2018年,甬江大桥公厕由于设施设备老化,男女厕位比例不均,加之周边人流量大,如厕排队现象严重,为进一步提升外滩区域公厕品质,江北环卫部门在原址上对公厕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男厕厕位4个,小便斗4个,女厕厕位10个,另加4个厕位可作为男厕和女厕机动转换使用。此外,区环卫部门还开辟了爱心驿站、第三卫生间,增设了除臭设施、洗手台出水冷热控制、智控灯光、储物箱、免费网络等人文关怀设备,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如厕需求。此外,它作为全市唯一智慧化试点公厕,全面采用了感应启动的水龙头、取纸机,并配备了耗材监测系统,当卫生纸和洗手液消耗殆尽,会通过公厕管理平台通知管理人员及时更换。公厕还配备了指定时间紫外线消毒系统、智能更换坐垫马桶垫。另外,公厕通过集成智慧公厕引导系统及搭载相应的设备,如显示屏、厕位引导、人流量检测设备、温湿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将数据传至服务器或云平台,实现对智慧公厕的数字化管理。

    注重服务细节,拓展服务功能,宁波的公厕正在努力成为展示城市文明的小窗口。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