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聊聊“音乐宁波帮”

——写在《甬上乐人》出版之际


2002年8月,作者与俞峰(左)合影(贺秋帆供图)

    贺秋帆

    

    上世纪70年代,我常随父亲从宁波汽车东站坐长途车到咸祥镇,在横山码头摆渡,到象山西泽码头上岸,再转车去泗洲头公社,总之,小镇咸祥年年路过,却不知三十年后,会以另一种方式重返——那是2002年,我知晓了马友友祖居在此,且其祖坟碑文还是沙孟海先生的手笔,按照现在通行观点,生在巴黎长在纽约的马友友就是宁波人……本文只说我跟《甬上乐人——宁波现当代音乐家小传》里提到的其他三位甬籍音乐家的接触情况。

    姚关荣

    2019年2月20日,姚关荣先生飞抵故乡,参加“音乐宁波帮”系列专题音乐会,24日晚在宁波大剧院,姚先生除了指挥宁波交响乐团演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李焕之《春节序曲》、德国作曲家韦伯《邀舞》,还举行了自己的第一交响曲中国首演。2月22日上午10时许,在宁交团长童铭女士安排下,我利用排练间隙采访了姚先生……

    姚先生是北仑大碶人,1955年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公派去前东德的音乐专业留学生,到莱比锡高等音乐学院专攻指挥。巴赫曾在莱比锡生活27年,姚先生毕业证书上打的钢印就是巴赫头像。姚关荣求学(后转到魏玛音乐学院)期间,师从海因茨·罗格纳与赫尔曼·谢尔欣,两位皆属乐坛巨匠,由于历史原因,莱比锡指挥学派战后影响力式微,但上世纪80年代起,罗格纳在日本将莱比锡学派精髓熔铸于读卖日本交响乐团,东德指挥群像重受世人瞩目,而姚关荣则是莱比锡学派在中国的唯一承继者。至于谢尔欣更是怪才,其人并无科班专业背景却写出一本《指挥法》,成为德国院校教材,妻子萧淑娴为旅欧作曲家,其岳父萧伯林即是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萧友梅之兄,谢尔欣的女儿萧桐为著名先锋派作曲家。“德国两位大师帮我解决了指挥的基础性问题。”那天的交流,姚关荣谈得较多的还是改革开放之初他去西德结识匈裔英籍指挥家索尔蒂爵士的往事,“他很随和,演出时拖儿带女,排练时特别邀请我坐到乐队中间,我就在单簧管手旁边,从乐队立场来听他们发出的声音,那次他排练威尔第的歌剧《法斯塔夫》。”

    姚老时年83岁,精神很好,排练后一时无法从情绪中脱出身来,沉思良久,我一直等他回神,在简洁地回答了我的提问后,他说要去午睡20分钟,后面就是我跟姚太太聊,聊80年代姚先生南下深圳,带深圳交响乐团的往事,聊他现在的创作。最后姚太太讲到,姚关荣目前有一部《配器法》手稿,是他几十年的心血,不晓得故乡的出版社有没有可能出?两天后,我在“宁交”团部演艺厅再度邂逅姚先生夫妇,不料一别,竟成永诀,今年5月26日,姚老仙逝,令人扼腕。《甬上乐人》里,姚老是我第一个动笔的传主。

    俞峰

    最早见到俞峰是1997年元旦,刚刚落成的雅戈尔体育馆,他带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组成)出演新年音乐会,我才知道央音指挥系主任是宁波人。这场演出有韦伯《邀舞》,尾声高潮结束后有一段大提琴独白,代表舞者跟舞伴惜别,不过在当时现场听众看来,高潮结束就不应该再有尾巴了,所以未等大提琴出声,满场掌声已经杀到。我寻思,可能从那天起,俞峰就有了一个念头,要建一支家乡的乐团,否则宁波听众的素养永远无法跟城市地位匹配……第二次见俞峰是2002年8月,电台同仁周月来电,约我去演播间见个大人物,到了才知是俞峰,正在里面录节目,等他出来,看到他手里拿了一张CD,是卡拉扬指挥的老柴意大利随想曲。那天聊的话题,有两个还记得,一是他聊到切利比达克的排练之漫长和频繁,闹到乐手想自杀,这时,他做了一个右手捏枪对着太阳穴的姿势。彼时国内仅有三联《爱乐》有过专题推介切利比达克,俞峰等于提供了从国外得来的一手见闻,殊为难得;另一件是谈到音乐教育,他说许多好苗子需要及早严格训练(大意),否则就会乱长。所以俞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个铁腕人物,说一不二的乐队训练师。采访结束,留下合影,一晃已近廿年矣。

    2015年12月22日上午10时许,我赶到宁波大剧院中剧场,去旁听宁波交响乐团史上第一次排练。到得早了,见俞峰正给年轻乐手们开会,说到“乐团没有双休日,没有长假,没有加班工资”,因为阵容不整,所以那天排练声部残缺,俞峰不时地高喊一声“管乐”,然后自己哼唱一句来代替,排练后,我们再次做了简短交流,因任务在身,聊的都是严肃宏大的话题。一周以后,“宁交”在俞峰指挥下举行了史上第一场音乐会——2016年宁波新年音乐会,撰写本文时,“宁交”刚刚在俞峰带领下完成史上篇幅最长的马勒第三交响曲广东巡演。这五年,俞峰的“宁交”音乐会我全部听了下来,或许,他将是我一生听过最多现场的指挥家,所以,这本书里俞峰的篇幅也是最多。

    俞潞

    2020年11月20日下午2时许,经团长童铭安排,我在“宁交”团部三楼拜访了刚刚结束排练的俞潞,俞潞人高马大,着黑T恤,湿漉漉的头发黏住额头,神情在开怀和沉静之间切换,过去只是远远地看他挥棒,这次近观,第一印象就是爽朗的大男孩,接受采访过程中手掌依旧按在三大本贝多芬《命运》(乔纳森·德·马尔编辑)的净版总谱上,谱子里写满了好几种颜色的注脚,密密麻麻。寒暄过后,俞潞很快进入到另一个状态,一种伴随着思索但又能精准迅速地表达的状态。

    第一个问题是,“宁交”现在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声音?“有,并且是我给他带来的。”俞潞很自信,“创造属于自己的声音,需要指挥把要求带给他们(我插话,‘就是杨松斯对您说过的,把好声音放在口袋,需要时拿出来?’),让乐手明白要做到哪一步,‘宁交’很年轻也很聪明,创造理想的声音是一个相互激发的过程……”这时俞潞伸开两掌做了把十个指头缠绕拉伸的手势,“指挥和乐队就像谈恋爱,双方投入进去才能达到你要的更高的高度。”我提及2019年10月12日晚保利那场俞潞故乡首秀,开场的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一出声就把全场镇住了,真正前所未闻的宁交之声,阔大厚壮,气沉丹田,这种声音,颇有卡拉扬鼎盛期的柏林爱乐乐团的功架,可能正是《艾格蒙特》的出彩,让俞潞有了2020年底连续五晚全套贝交隆重推出的念头吧。

    “这次我们的贝九,将带央音合唱团过来,85位歌手的庞大阵容,四位独唱也已经敲定……我跟欧洲的同行,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的朋友聊起我们的全集计划,他们也肃然起敬,全世界敢这么做的乐团也没几个,国内只有我们‘宁交’,恐怕也是亚洲仅有。可惜今年欧洲巡演的合同因为疫情都取消了,否则的话,我现在正在指挥维也纳广播乐团演舒伯特《未完成》。”我搭话,“所以‘宁交’成了最大赢家,有幸拥有了跟您全方位合作的机会。”俞潞爽朗地回答,“宁交也给了我机会。”

    身为本书最年轻的传主,俞潞的欧洲、日本游学演出履历不单为国内新一代指挥里仅有,亦使其具备了未来国际化大师的潜质。我们的访谈愉快、随意而短暂,告别时刻,俞潞吐出一句豪言,“贺老师,卡拉扬的徒子徒孙会让宁波交响乐团发出柏林爱乐乐团的声音。”此言另一方面可能也正表达着他对曾经追随的小泽征尔、杨松斯两位当代巨擘的敬意,因为两者都曾获得卡拉扬指挥比赛的大奖并得卡拉扬的亲炙,而俞潞这层渊源自带的光环必定会不断制造华彩,推动宁波朝中国音乐重镇迈进。

    未完成

    本书涉及的音乐家里有5位在成书过程中离开了人世,除了上文提到的姚关荣先生,另有姚莉、孙慎、巫漪丽、柳和埙四位,所以《甬上乐人》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一种来自故乡的怀念。2019年初,应宁波出版社之约,我开始准备,到3月动笔,10月交稿,计20万字,涉及参考文献75种,音乐家32位——分钢琴、弦乐、声乐、作曲、指挥、管乐6个领域,其影响力之深广,举国罕见。宁波音乐家群体完全可与近代实业家“宁波帮”群体、现代院士群体成鼎足之势。

    然而这又是一个无法由我个人完成的稿约,我只好求助于前辈及朋友们。远在洛杉矶的画家及音乐史料收藏家章杰民先生提供了他的好友、钢琴家洪腾的资料,并且帮我确认了洪腾的出生地在慈溪,章先生还提供了胡晓平上世纪80年代初期演出的节目单。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张佳林提供了恩师应诗真(鄞县人)的材料以及黑胶唱片资料,还有斯义桂先生的录音资料。旅德钢琴家何宁提供了迄今最齐全的由环球公司发行的李名强钢琴录音,使我在写作时能够跨越中国唱片公司专辑4CD的局限,我的好友、旅法学者冯昱提供了赵梅伯先生的签名照片及欧洲求学时候的珍贵照片。当然,我必须提到三联《爱乐》的同仁詹湛,没有他几次三番入上海有关部门档案库寻访,以及对参考文献有问必答式的解惑,这本书估计早已半途而废了。写作中,我还就书中绕不开的历史问题的叙述角度聆听过家父贺圣谟的训诲,2005年11月,乡亲们敬赠马友友五十大寿的寿幛上那副对联正是由他斟酌定稿、由他的学生张忠良落笔。

    回到马友友。2002年,由王重光先生发起编印的小册子《月是故乡明》(我在里面写了一篇《他属于全世界》,对马友友的艺术成就做了阶段性总结)托有关方面转交芝加哥华商领袖李名信先生(小港李家传人),并由李先生面呈马友友。李先生的回复里谈到,马友友将为故乡带来许多——其中应该包含了给我带来的巨大变化。马友友返乡之后,我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唱片聆听者,遂关注起沪上世界级现场音乐会信息并每月置身于沪甬间的夜行列车;2014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乐评集《洗耳恭听》,随后宁波电台约我主持《相约秋帆,洗耳恭听》,至今已播出560期。2015年,我开始在甬图开讲《秋帆乐话,如是我闻》,迄今讲罢144期,2018年,宁波交响乐团约我做一个与演出季配套的系列讲座《宁波交响,秋帆导读》,迄今做罢68期。《甬上乐人》上架的同时,我的另一本乐评集《听其自然》(广西师大出版社)刚刚完成三校——廿年以来,我不单做了宁波音乐生活的见证者,而且渐渐参与到宁波当代音乐史的构建中,但愿我自动生成、远未了结的这一切,配得上生我养我的宁波,配得上这座音乐之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