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馆为群众提供查档服务。 |
|
“小主人·梦想实践家”走进市档案馆。 |
|
海曙区鄞江镇建岙村利用档案资料办红色村史馆。 |
|
宁海县西店镇档案库房。 |
|
市民在市档案馆参观《百年风华 红色印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档案图片展》。 |
记者 王佳 通讯员 任腾飞 照片由市档案局、市档案馆提供 有一样事物,从一个人出生就有,从一项工作起步就有,从一座城市“诞生”就有,它,就是档案。 档案,不仅见证历史,更能传承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的作用不断显现。用档案说话,史实更明;以档案为凭,难题破解。 近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宁波市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5年,我市档案事业发展在哪着力?与百姓生活又有哪些关联?今天,记者为您一一解读。 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随着最后一卷档案上架,宁波市档案馆顺利接收宁波天童司法鉴定中心的一批司法鉴定档案,共27852卷。原梅山盐场档案,涵盖文书、会计、图纸、气象资料等4000余卷档案,亦入藏市档案馆。 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优质高效的利用须以丰富的档案资源为保障。我市档案部门以资源建设为重点,打好档案接收、征集“组合拳”,加大民生档案接收力度,开展“宁波记忆”工程,实施“境外宁波档案资料抢救计划”等项目。“十三五”时期,全市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达到252.9万卷,比“十二五”末增长52%。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加大档案资源收集力度,形成“重要窗口”档案资源体系。涵盖全方位收集反映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活动和地方中心工作等重点领域的重要档案;加强教育、就业、卫生、社保、住房等重点民生领域档案收集;多渠道做好社会征集,使更多更优民间档案资源向档案馆汇聚,建成门类更齐全、种类更清晰、结构更优化、公共服务更精准的馆藏体系。到“十四五”末,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总量增长40%以上;其中,民生档案数量占比40%以上。 “在提升馆藏资源总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档案资源质量。”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进一步规范管理事业单位改革和企业产权变动档案、农业和农村档案等,并统筹开展馆藏专题数据库建设,比如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 数字化浪潮之下,如何健全数字宁波记忆?规划中明确,建立以数字资源为核心的档案资源体系,加大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力度。深化“存量数字化”,对重要档案数字化成果进行文字识别(OCR)和语音识别(ASR);推进“增量电子化”,开展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数字档案资源收集,加强电子公文、电子政务数据、公务电子邮件、新媒体电子文件归档。 到“十四五”末,县级以上综合档案馆馆藏、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档案室室藏传统载体档案实现文件级电子目录全覆盖,保管期限30年(长期)以上档案数字化率达到100%,数据化率达到50%;各综合档案馆新增电子档案占新增档案数量的60%以上。 深入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 老三进鞋店、楼茂记酱园、升阳泰、寿全斋、四明药房、天胜照相馆、赵大有……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印迹和文化符号,老字号凝聚了数代人的乡愁。 为老字号品牌传承保护助力,今年市档案馆在指导促进老字号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加强老字号史料收集记录整理、推进老字号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深化企业档案利用和老字号档案信息开发等方面“主动出击”,加强档案培训指导,协助档案查阅利用,合作开展老字号档案编研。 企业档案,同样是一种社会记忆、无形资产。铸就百年企业,离不开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创新档案监督指导方式,完善档案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同配合的专业档案管理机制,建立企业分类监督指导体系,加强对非国有企业档案业务的监督指导,探索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档案馆分类别分层次的监督指导,形成各有特色、相互借鉴的协作互助模式。 档案服务乡村治理,正在四明大地兴起。去年以来,我市试点地区围绕“资源建设”“保障有力”“共建共享”等领域重点着力,确保村级档案收得完整、收出特色,管得安全、管出质量,用得方便、用出实惠。试点地区还把档案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承载乡愁乡情,营造乡风文明。 为了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档案管理体制,推动建立县、乡、村三级密切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整体提高档案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实现县、乡、村档案资源共享。到“十四五”末,全市10个区县(市)100%实现村级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与此同时,深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构建档案工作整体智治。到2022年,80%以上核心业务实现网上协同,建立档案业务和资源基础数据库;到2025年,档案工作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广泛应用,整体智治新格局全面形成,档案工作实现上下贯通、高效协同。 深入推进档案利用体系建设 在宁波工作的胡女士,在“浙里办—镇海掌上查档”上提交查询户籍迁移档案申请,查询其1981年“农转非”,户籍由镇海农村迁入宁波市区的档案资料。没过几秒,手机显示查到相关档案,还可以直接下载。“真是太方便了。没想到这么快,不用跑去镇海,连电话都不用打。”胡女士兴奋地说。 一些原始材料因保管不善丢失的王女士,则按照档案部门编制的《宁波市民生档案分布与查阅指南》“路线”,一天时间便将证明材料补齐。 过去5年,我市深入推进民生档案“异地查询、便民服务”,实现长三角区域查档“一网通办”、省内的省市县三级以及省外多地民生档案互查互证。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市综合档案馆共接待档案利用者21.3万人次,利用档案39.9万卷(件)次;已向社会开放档案30.7万卷、3万件。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档案开放利用,依法依规落实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期满25年档案开放要求。进一步提升档案利用服务能力,探索建立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相关档案利用调度机制;深入挖掘各立档单位档案资源,鼓励跨专业合作,及时精准提供决策参考;切实提升国家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持续优化档案利用环境,有效简化档案利用程序,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深化查档在线服务和档案远程利用举措,真正实现档案服务“零跑腿”;加快融入档案工作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推出特色档案公共服务。 到“十四五”末,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通过网站或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布开放档案目录,开放档案总量有大幅提升。档案查询利用服务覆盖全市100%乡镇(街道)和80%村(社区)的党群(便民)服务中心。 我市还将进一步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综合运用展览陈列、新媒体传播、史料编研、公益讲座等方式,推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档案文化精品。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实践基地、档案教育基地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与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单位合作,建设基层档案文化阵地。“十四五”期间,全市3个以上档案馆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10个以上基层档案文化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