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决策要重视“看不见的结果”

    

    

    王东京 

    

    经济学定义的“机会成本”,是指人们面临多种选择时,做一种选择而放弃其他选择的最高收益。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说,由于既定选择的收益可以看见,而放弃其他选择的收益(机会成本)却看不见,若仅仅依据“看得见的结果”做经济决策,往往会得不偿失。

    比如,有人认为: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创造就业;商业银行贷款不该嫌贫爱富;高关税壁垒可以保护本国企业与就业。骤然听之,似乎不无道理,可若结合“看不见的结果”作分析,这些说法其实似是而非。

    其一,关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地方政府发债建造商业大楼为例,为了证明建商业大楼的决策正确,地方的主事官员通常会告诉公众,建造该大楼新增加了多少就业岗位、创造了多少利润和税收,还列出了一大串数字予以佐证。商业大楼已经建成,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何况人家又是用数据说话,你凭啥要反对呢?

    这位官员所讲的当然是实话,但他所说的只是看得见的结果。地方债的最大买家是银行,设想一下,若地方政府少发债,而让银行用这笔钱发放企业贷款,请问企业用这些钱是否也能建造商业大楼?是否也同样可以创造就业、利润和税收?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后者并未发生,这样的结果人们看不见而已。

    其二,关于银行贷款。近些年我时常听到不少企业家抱怨,指责银行嫌贫爱富,对亏损企业见死不救;也曾见过有地方官员给银行施加压力,要求银行给当地亏损企业贷款。结果银行真的放了贷款,也真有亏损企业起死回生,有人说,银行原本就应雪中送炭,优先照顾那些经营亏损的企业。

    可这只是我们看见的结果;看不见的结果是:由于信贷资源有限,当银行将贷款给了亏损企业,那些盈利企业也可能因为得不到贷款发生亏损,增加失业和减少税收,而且由此付出的代价(机会成本)往往更高。

    其三,关于高关税壁垒。举个例子:甲国生产衬衣,每件价格为500元;而从乙国进口同样的衬衣,价格为450元。甲国为了保护本国的衬衣企业,对从乙国进口的衬衣每件加征100元关税,让进口衬衣价格升至550元。如此一来,进口衬衣不再有竞争力,于是国内的衬衣企业和就业得到了保护。

    然而从看不见的结果看,代价非常高:若不加征关税,消费者可用450元买到进口衬衣,对消费者显然有利;而加征关税后,消费者要用550元才能买到乙国衬衣。这样,甲国衬衣企业虽然得到了保护,可多花钱买单的是本国消费者。

    一个好的决策者,做经济选择时要有“机会成本”意识,要重视“看不见的结果”。也就是说,决策者要有“眼光”。眼光不同于眼力:眼力是指别人看得见的结果你也能看见;眼光则是别人看不见的结果,你却可以推测得出。

    来源:北京日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