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永均 “宁波号”经济列车行驶平稳,稳中有进。26日,市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宁波经济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10332.9亿元,首次在第三季度突破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0%。 今年以来,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经济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特别是宁波经济外向度高,受疫情影响和冲击更大。从三季报看,记者发现,在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的同时,宁波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这是三次产业应时优化的“10.0%” “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2019年服务业首次超过制造业成为全市经济第一支柱。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服务业造成了重创,当前服务业仍处于恢复增长阶段。在此背景下,工业大市宁波注重发挥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优势,工业“压舱石”作用再次凸现。今年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长12.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5%,尤其是工业带动作用突出,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0%。 与此同时,服务业增势平稳,前三季度服务业增长8.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6%。其中,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在旺盛的内外市场需求带动下,分别增长13.3%和11.7%,合计拉动GDP增速2.0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在信息服务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业推动下增长10.2%,拉动GDP增速1.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从增速来看,前三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10%,高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7%预期目标,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为5.4%、6.0%、5.9%,最高增速和最低增速之间的差距为0.6个百分点,相对来说比较平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农贵新分析,“前三季度宁波GDP10%的增速还是不错的,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了基础。” 这是发展基石不断夯实的“10.0%” 看一座城市的发展,GDP总值是一个衡量的维度,同时更应关注经济增量和其背后的创造者。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增量达到1571亿元,超过以往年份全年增量(以往全年增量最高为2017年的1174亿元)。 财政收入结构优化。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0%,其中税收收入占比达到86.1%,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收入结构更加优化。在地方税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4.0%、40.3%和28.6%,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3.2%、16.2%和15.7%。上述税收增长,是在持续开展大规模减税降费后实现的,实属难能可贵。 企业利润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9%,两年平均增长14.3%。总部位于北仑的东方电缆是宁波众多快速增长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刚刚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9个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7.69亿元,同比增长64.04%;累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1亿元,同比增长56.76%; 目前公司在手订单约64亿元。最近,这家专注于生产海陆缆的高科技公司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的“海洋强国”板块亮相。 这是居民获得感更强的“10.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强调共享发展。今年,我市出台了《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增加群众身边的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加快补齐托幼、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保等方面短板,打造一批民生“甬有”的金名片,包括“甬有善育”“甬有优学”“甬有健康”“甬有颐养”“甬有安居”“甬有保障”“甬有温暖”等行动。 今年以来,我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领先城镇居民0.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不断好转,医疗保障稳步提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眼下,距2021年结束还剩60余天,我们要全面认识当前经济社会领域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定力、集中精力,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全力冲刺“全年红”,奋力交出经济社会发展高分报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