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1月0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亚浦耳”如何冲破洋商垄断

20世纪30年代的亚浦耳厂房外景。(崔引 翻拍)

    

    

    

    潘玉毅 

    

    宁波帮博物馆里,展示有一只名为“亚浦耳”的靛蓝色灯泡,简介写着八个字——中国首创,省电耐用。“亚浦耳”是灯泡厂的名字,创办者是镇海人、“中国电光源之父”和“中国灯泡之父”胡西园。

    胡西园从镇海县立中学毕业后,考入了浙江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当时中国,北京、天津、上海都已普遍使用电灯照明,却都从国外进口,没有一只是中国制造的。

    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资本倾轧,想要研制国产电灯,谈何容易?胡西园心中憋了一口气。毕业后,胡西园除了谋生之需,把剩下的全部精力用在了电灯泡的研制上。

    电光源在当时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制造灯泡的工艺复杂不说,相关的原材料也十分匮乏,需要从国外进口,价格极为昂贵。不懂制作工艺,那就自行摸索,胡西园一边搜寻着报纸杂志上对于电灯泡制作的介绍,一边跳进图书馆书海,翻找有用的资料。

    有了理论支撑,还需要实践验证。胡西园专门腾出了家里的一间房子,用作实验室。终于,经历一次次失败后,1921年4月4日,第一只国产灯泡——长丝白炽灯泡制造了出来。在那个连一颗钉子也要向外国人购买的年代,这一成果无疑是相当了得。很快,名为“亚浦耳”的灯泡走进了千家万户,凭借过硬质量在市场站稳脚跟。电灯里,终于有“中国制造”的影子。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国人购买国货的热情高涨,“亚浦耳”的销量随之骤增。

    “亚浦耳”灯泡的出世,鼓舞了国人,也震惊了洋人。以美国的奇异灯泡厂为例,在“亚浦耳”出现之前,它一年就从中国人的口袋里掏走近百万银圆,“亚浦耳”出现以后,奇异灯泡由于价格质量都不占优势,销量大大下降。

    几度谈判不成,洋商的封锁随即到来。

    “首先奇异厂的俞某向我游说,要重价收买亚浦耳的商标,不成;后来又要我厂与他们签订限额生产、分区销售的产销协定,也没有遂愿。于是,美国奇异厂恼羞成怒,把上海生产的灯泡铜头,全部包买下来,企图使我厂有灯无头,无法销售。”

    “美国奇异厂唆使它的附属厂‘天开祥’老板,带了中外流氓包探到鑫泰厂吓唬,声称制造铜头是‘天开祥’的专利,未经‘天开祥’授权,任何工厂不得制造此项铜头,否则要赔偿一切损失。我厂代鑫泰请律师登报驳斥,群众舆论的指责使美国奇异厂的阴谋未能得逞。”

    从胡西园这些自述里,可以管窥交锋之激烈。妄图保持垄断的洋商们,卑劣招数远不止这些。胡西园的亚浦耳灯泡厂与国外资本开展了一次次抗争,最终力挫强敌。

    “亚浦耳”何以冲破洋商垄断?得益于胡西园的严格要求,首先是追求质量,“亚浦耳”灯泡能达到连续通电1000小时灯丝不坏,这在当时属于国际先进水准。其次是国内民众和商户的支持,上海几处繁华地段的路灯里,“亚浦耳”成了灯泡的首选品牌。

    有了“亚浦耳”这个“排头兵”,怀揣“实业救国”理想的民族资本家,纷纷采取行动,中国百年照明工业史迎来了第一次高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