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1月0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守护人民生态福祉

    

    

    

    张国庆 孟献丽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与现实反映。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践行初心使命就要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守护人民生态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其中,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守护人民生态福祉。

    着力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当前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深刻地阐明了生态环境建设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现阶段,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人民群众已经不再简单满足于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和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人民既要优质生存又要良好生态,既要满足温饱又要实现环保,既要生活富裕又要身体健康,生态环境建设的好不好已经在人民生活幸福指标中变得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人民的良好生态环境需要相比总体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双重任务压力仍然不小,我们要实现的经济发展目标不是环境恶化的生活富裕,生态保护的目标也不是贫穷落后的山明水秀,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因此,要着力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治理好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环境污染,建设好人民群众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努力做到让良好生态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生活在更安全、更健康、更美丽的生活环境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需要。

    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良好生态环境对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已经成为基本的民生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深刻理解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以守护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都以努力改善民生、坚持造福人民作为永恒的初心。现在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有了新期待,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就成为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选择。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良好生态环境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愈加突出。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人民的各方面需要变得丰富起来,既要生活富裕、精神富足,也希望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提供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生态产品,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正是积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

    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就要把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作为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尽最大努力提供惠及全体人民的生态福利,明确界定政府是提供环境公共产品的责任主体,确保可持续的环境公平与正义。要重点关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把其作为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优先领域,重点解决社会极其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力量治理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要持之以恒推进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守护好这个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赏到更多的青山绿水,为人民群众留住山清水秀和花香鸟语。

    充分发挥人民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每一个人都密切联系,这就决定了生态环境建设要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带动群众人人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展经济,搞现代化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环境保护是一项为人民谋幸福、为后代造福利的伟大事业,也是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所在。

    为此,建设良好生态环境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全体人民的力量,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要让每一个人的身影都闪耀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使其成为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者、推动者和享有者,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要在以人民为主体的前提下,协调处理和积极调动包括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畅通公众参与渠道,让民心民意成为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强大动力;强化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承担环境保护的应有之责,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采取更多举措鼓励群众朝着绿色生活方式转变。只有充分激发人民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凝聚起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合力,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生态环境的建设者、推动者和享有者。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