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博 通讯员 郑瑶 昨天上午,鄞州区白鹤街道85岁的老人刘兴志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鄞州区红十字会发的一张《遗体/角膜捐献登记卡》。收到“礼物”后,老人内心十分激动,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保管好。 事情还得从今年8月在白鹤街道召开的一次红十字会活动说起。当时,刘兴志作为居民代表参加了活动,这次活动后,他萌发了捐献遗体的想法。“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有‘三献’,造血干细胞、器官角膜、遗体捐献,我亦有此意,当时就担心不知道自己身体是否符合要求。”刘兴志说。 记者在老人递交的捐献遗体申请书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身高1.7米,体重55公斤至60公斤,目前为止未发现“三高”等疾病,视力可以,每日读书看报4小时左右,在光线好的情况下不用戴眼镜……这是老人在递交申请书时对自己健康状况的客观描述。 “我生活规律,全身各‘部件’除牙齿以外,都是‘原装’。”刘兴志说,对于红十字会的了解,还得从12年前的一件事说起。2009年,他在野外勘察作业过度劳累住了院。住院一周一直高烧不退,后来是在红十字会的协调下送往了杭州红十字会医院,确诊为肺结核,经多方治疗挽救了生命。 怀着这份感恩之心,自那以后,刘兴志开始投身志愿服务。他每年都会主动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还经常活跃在社区的垃圾分类、文明督导等志愿岗位上。 在老人看来,现在活着身体健康,要通过志愿服务为社会作贡献;以后“驾鹤西去”了,把遗体捐赠出来,不仅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还可以贡献医疗事业。“活着时开开心心,死后也要作贡献。”刘兴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