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1月0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里红妆:传承宋韵,华丽转身


十里红妆婚嫁场景

万工轿

十里红妆文化园(顾光辉 摄)

千工床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名单,宁海县凭借“十里红妆”申报项目顺利入选,这是此次评审中宁波唯一被命名的区县(市)。

    宁海具有悠久的民间文化艺术传统,以宁海为典型的十里红妆婚俗是浙东地区特有的传统婚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红妆看中国,中国红妆看宁海”,宁海是“十里红妆”的主要发源地。2008年6月,宁海十里红妆婚俗上榜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发展,“十里红妆”已成为浙东地区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杨小娣 /文

    

    全国首个婚俗主题馆的江南风情

    缓缓步入古朴典雅的十里红妆博物馆,一排排红妆家具器皿便在我们的视线中相继呈现,错落有致、跌宕绵延。夺目的红色闪耀在眼前,这是灿烂的生命底色,也是绚丽的文化色彩。

    2003年,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宁海县跃龙山畔的十里红妆博物馆开馆了,这是一家展示古代女性文化生活的专题博物馆,是当时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民间民俗博物馆,也是全国首个以婚俗为主题的民俗博物馆。浙东的婚俗文化、吴越的传统工艺、内房的闺阁生活融汇其中。

    展品包含了生活起居类、日用小木器、女红用品三大部分,制作年代多为清代,少数延至民国。它们集雕刻、堆塑、绘画、贴金、泥金、罩漆等工艺于一身,朴素、古雅而富丽,其中的“中国红”朱砂漆工艺可称中华工艺瑰宝,是宁绍地区传统漆器、雕刻技术的综合体现。馆藏珍品不仅可让人欣赏器具之美,其浓厚的人文色彩,也为研究明清时期浙东的婚俗文化提供了较好的实物样本。江南女子的闺阁生活、婚俗文化以及“三寸金莲”的文化史虽成过往,但曾经让她们笑过、哭过、爱过、恨过和荣耀过的一切生活方式,仍然是值得研究的事。

    走进博物馆,就像走进一座传统婚嫁文化的宝库,明清时期富家小姐的生活空间全面展示在观众面前。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千工床”和“万工轿”。“百床风情”展厅展出了从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小姐床、春宫床、婚床、竹凉床、罗汉床、架子床等各种形式的床,各有千秋,风情万种。“千工床”又称拔步床、踏步床,其床前部称为“拔步”,是床沿前的小平台。拔步前有挂面,设雕花柱架、挂落、倚栏、飘檐花罩,上有卷棚顶,右边安放二斗二门小橱,左边安放马桶箱,后半部为卧床。床的三面围着可拆装的雕刻板或彩绘屏风,像是一个缩小的戏台。床体现了古代“一生做人,半世在床”的传统理念。而花轿则是明媒正娶的象征,浙东民间有“八抬大轿抬过来,十里红妆嫁过来”之说。雕龙画凤的花轿,朱漆为底,采用透雕、浮雕、贴金、涂银等工艺,喜气洋洋。虽则龙凤图案历来是皇家专用,但因为有“浙东女子尽封王”的传说,所以江南民间也允许使用凤冠霞帔。

    展馆中的木桶是“十里红妆”最有特色的品种,包括米桶、水桶、茶壶桶、果桶、梳头桶、首饰桶、讨奶桶、洗脚桶、子孙桶等。桶是红妆中最丰富的品种,也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具。桶体朱红透亮,造型千姿百态,雕刻精美,饰金错银,线条变化富有韵律,洋溢着女性特有的气息,是最能体现女性审美情趣的家具。

    展厅中形式各异的箱也很引人注目,有杠箱、银箱、百宝箱、皮箱、首饰箱、大箱笼、小红箱、竹箱、梳头箱等;竹编也是红妆中内容丰富的器物,有担篮、套篮、提篮、菜篮、饭篮、针线箩等;还有闺房内琳琅满目的女红用具:针线篓、针线桶、线板、针盒等,以及展示小姐手工工艺的刺绣,如丝绸衣服、披肩、荷包、肚兜、香袋、绣花鞋等。还有用朱砂和金饰打扮得十分精致的缠脚架,这是古代女子痛苦的缠脚用具,“三寸金莲”的故事隐约可见。

    这个以婚俗为主题的民俗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明清时期红妆器物1600多件,从针头线脑到“三寸金莲”、各色肚兜和箱笼柜桶直至精美绝伦的千工床、万工轿,内外房家什一应俱全,为江南民间同类收藏之最。

    

    

    

    从民间传说到千年婚俗的演变

    

    “十里红妆”是浙东宁海一张绚丽的文化名片,承载着岁月与情感,古老的传说是十里红妆婚俗形成的精神基础。

    在宁波各地流传着大同小异的家喻户晓的古老传说:宋康王赵构被金兵追到宁波西乡,一个农家姑娘在晒场上用箩筐把康王罩起来,并顺手将青布腰襕覆盖在上面,金兵被姑娘搪塞蒙骗了过去。康王得救后,就向姑娘说明了真实身份,并承诺:等我政权稳固后,请姑娘去皇宫,报答救命之恩。并相约以青布腰襕为凭。第二年,康王派人来寻恩人,结果村子里有姑娘的人家,每户门口都挂上了青布腰襕。皇帝和使者无法判断哪家姑娘是真正的救命恩人,也无法兑现承诺,只好下了道圣旨:“浙东女子尽封王。”从此,浙东女子婚礼时可享受凤冠霞帔和半副銮驾的厚遇,嫁妆可以雕龙画凤,并日臻奢华。嫁妆队伍绵延数里,民间夸张地谓之“十里红妆”。

    动人的传说最后演变成了婚俗,“十里红妆”成了旧时嫁女的隆重场面。由一担担、一杠杠流光溢彩的嫁妆组成的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洋溢着吉祥喜庆,展示着殷实富足,人们常用“良田千顷,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十里红妆”最后演变成婚嫁的代名词、明媒正娶的符号,更是四乡八村文化交流的民间活动,在浙东大地上广为流传。

    十里红妆婚俗文化也是宋韵文化之一种。宁海十里红妆婚俗   主要包括婚嫁仪式中的婚姻礼仪,定情、做媒、相亲、备嫁妆、花轿迎娶、拜天地、闹洞房、回门等结婚礼俗和红妆器物特有的制作工艺。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妆是浙东家喻户晓的婚嫁现象,世代相传。嫁妆又是江南手工技艺的集中体现,独特的红色表达了喜庆、吉祥、热烈的美好愿望,是江南地区民俗传承的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外来文化的冲击,十里红妆婚俗现象渐渐淡化,但在宁海乡村仍顽强传承着,虽然没有像之前那么传统完整,但坐花轿、串箱杠及准备红马桶、红棉被、红家具、红鸡蛋、红对联、红双喜等十里红妆嫁女儿的婚俗仍然可见。

    千百年来,宁海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十里红妆”的精华部分相沿成习,将其发展成一种包含历史学、民俗学信息的婚俗文化。在新编越剧《十里红妆·风雨情》中,就可以看到旖旎丰厚的宁海风情。编剧杨东标在简介里写下了一段美丽温暖的文字:“十里红妆,一幅民间婚嫁习俗的风情画;百年婚姻,一部凡间美好爱情的赞美诗;千载真情,一段人生大爱无言的咏叹调;万世流芳,一曲人性大善无垠的交响乐。”

    十里红妆婚俗,也是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及至江南地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人生礼俗的缩影,承载了农耕社会中丰富的民俗文化。宁波市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矗立起一座艺术高峰,展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丰富的江南意象,把十里红妆和江南自然景观及民间风俗提炼成文化符号,完美呈现在舞台上,已多次走出国门巡演。

    正如对美满婚姻的永恒向往,一份丰厚华美的红妆永远是闺阁女子最美丽的憧憬。从十里红妆博物馆到大型原创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从新编越剧《十里红妆·风雨情》到电影《十里红妆》、文学读本《十里红妆婚嫁传说》以及地方旅游风情剧《十里红妆·宁海情》,在各种艺术形式的探寻中,似乎能感受到古代女子对婚姻的美好向往,而我们仿佛也分享了传说中康王赐予浙东女子的那份荣耀,深切地感悟着那些有温度有灵魂的情爱故事……

    

    从保护、传承到发展的“转身”

    说到宁海十里红妆婚俗的恢复和发展,何晓道功不可没。他是宁海县大佳何镇人,中国民协会员,中国民办博物馆协作体副主席、宁海县民协副主席,喜好收藏传统艺术品,也是民俗研究专家。何晓道以坚韧的毅力和文化责任感,历经30余年不懈努力,使藏品形成了明清时代几大类民间民俗工艺的文物体系,包括红妆系列、明清民间椅子系列、民间绘画系列等,其中好几项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他还著书立说,出版了数本学术专著,其中《十里红妆·女儿梦》被改编成现代舞剧并获“五个一工程”奖,《江南明清建筑木雕》一书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2年,何晓道与莫言等人一起获“中华文化人物奖”。2020年,何晓道《江南内房家具绘画》一书出版,为十里红妆文化注入了新的研究成果。

    作为浙江民间收藏家和民俗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何晓道就沉迷于红妆物件的收藏,如华美的女红作品、雅致的木刻雕板,还有色彩浓烈的宁绍朱漆嫁妆家具等。2001年他在相关部门支持下,解决了建筑、展品等诸多问题,在家乡大佳何办起了占地7亩的江南民间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有明清时期的十里红妆器具3万多件,成为我国江南民间收藏之一大观,为研究当地的社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2003年,何晓道又以公助民办的形式创办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使十里红妆婚俗的保护传承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传承范式。十里红妆博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共四层,陈列明清时期红妆器物1600多件,成为我国民间收藏界的独特风景。何晓道倾注全力完善博物馆的建设与展品的扩充,向人们宣传介绍十里红妆婚俗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让更多的人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投资运行的十里红妆婚庆服务社为社会提供花轿、串箱等传统婚庆物品,使十里红妆博物馆不仅有静态的展示,更有活态的传承,许多已经被淡化的十里红妆结婚礼俗在宁海又得到有效传播。后来前童古镇也兴起了十里红妆婚俗演绎,从此在宁海城乡,吉日里经常能看到坐花轿结婚的喜庆场面,很多年轻人将传统婚礼视为时尚,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充分绽放。

    为了让十里红妆婚俗文化在民间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何晓道先后出版了《红妆》《十里红妆·女儿梦》等书籍。《红妆》中精选了作者20年来收藏的近200件红妆家具的照片,包括床、柜、箱、桌、椅、桶、女红用品等,简直就是十里红妆博物馆在书本上的微缩景观。《十里红妆·女儿梦》中,以“女婴”“缠足”“闺房”“女红”“婚嫁”“花轿”“礼俗”“婚房”“妻妾”“为人媳”“美红妆”等章节,诠释了旧时代女人凄美的一生,勾画了旧时浙东一带的女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赋予十里红妆婚俗丰富的民俗内涵。

    何晓道还参与策划了电影《十里红妆》,也为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担任民俗顾问。他积极参与各项十里红妆婚俗的宣传展示活动:2005年参加台湾宜兰十里红妆闺阁展;2006年参加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2008年参加文化部组织的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2009年参加文化部组织的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和展览。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十里红妆专题展览,接待参观游客170余万人次。2008年,宁海“十里红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何晓道为代表性传承人……

    2010年,时任宁海县文联主席的刘尚才组织一批作家编写的《宁海十里红妆婚嫁传说》出版,通过民间传说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江南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婚俗文化。2011年,此书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1年5月,宁海被授予“中国婚嫁文化之乡”称号。随着一批又一批人的参与,一项又一项荣誉的获得,宁海研究十里红妆的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何晓道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宁海民间收藏家李和康也有同样的想法,打算下一步和红妆文化研究者建立一个“红妆文化”研究会,整理红妆文化系列丛书,通过不断挖掘、整理、收藏,办一个流动的民俗博物馆,打造一个文旅大品牌,让“红妆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18年宁海徐霞客开游节期间,位于外环西路的十里红妆文化园惊艳亮相,古今交融的建筑风格、曲水流觞的设计布局、琳琅满目的藏品器具,再次向世人呈现着红妆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这个红妆主题文化园由政府全资建造,是宁波市重点文化工程,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婚俗文化园,占地面积78亩,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著名建筑学家王澍设计。

    王澍用诗意的手法将一个艺术容器打造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整个建筑物由竹、木、石、土、金属等材料建成,辅以景观水池,加上红妆主题,与宁海“人意山光、灵动山水”的意境契合,展现了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整个文化园就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以十里红妆婚嫁习俗为主线,设置了六大主题展厅、三个临展厅,分别命名为“百世流芳·红妆”“十里迎亲·婚嫁”“流金溢彩·妆奁”“洞房花烛·红鸾”“千年情缘·卧榻”“衣香鬓影·女红”“缑乡传承·非遗”“匠心工巧·坐具”“百年好合·婚书”。文化园已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

    从农家小院的私人收藏发展到走出国门的宏大展示,从纯粹的收藏演变成时兴的文化旅游新业态,以及未来的文化产业园,宁海“十里红妆”实现了华丽转身。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何晓道及十里红妆文化园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