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魏玉坤 王浡 朱程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涨幅虽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宏观调控预期目标,消费市场供需基本平稳。 从CPI“篮子”商品价格变化情况看,10月份,占CPI较大权重的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4.0%,降幅比上月收窄2.9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2.5%转为上涨15.9%;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1.0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2.2%和35.7%。 “分结构看,鲜菜、能源价格上涨是推动CPI涨幅有所回升的主要原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说。 专家分析,部分食品和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显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正向部分终端消费品传导。据统计,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 一个关系居民生活成本,一个关系企业生产成本,10月份CPI与PPI涨幅均有所扩大,表明保供稳价还需持续努力。记者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正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重要民生商品及大宗商品供应充足和市场平稳运行。 针对蔬菜价格上涨过快,国家发展改革委迅速部署,指导各地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各地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加强蔬菜产销衔接,降低流通成本。 “黄瓜10元/公斤、豇豆11元/公斤……”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的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记者走访发现,各类蔬菜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加大蔬菜调运,日均进场蔬菜量已稳定在1800吨左右,市场供应有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各地保供稳价措施的落实,蔬菜批发和零售价格已有所回落。 “展望今年后两个月,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蔬菜供应总量充足,居民消费领域商品和服务供给充裕,CPI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全年物价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实现。”郭丽岩分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冬有可能形成拉尼娜事件,出现极端天气,这将对部分地区蔬菜、水果生产造成影响,给民生商品供应带来一定压力。 针对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等对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带来的影响,10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此外,有关部门正大力推进煤炭等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全国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电厂和港口存煤加快提升,动力煤期现货价格大幅回落。 持续高涨的大宗商品价格,也推动中下游企业加速转型,依靠创新开辟新市场、塑造新优势,平抑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 虽然业内人士普遍预计,10月PPI同比涨幅很可能已达到年内最高值,但当前家装等多个行业出现价格上涨,大宗商品价格向部分终端消费品价格传导的压力不可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