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全球创新赛场上,宁波制造的力量正在创造更多奇迹。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宁波企事业单位牵头、合作完成的8个项目荣膺国家科技奖。为透视国家科学技术奖背后宁波企业持续迸发的磅礴创新动能,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探秘国奖背后的创新基因”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记者 冯瑄 通讯员 王虎羽 项目介绍:慈兴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高性能滚动轴承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是一个飞速旋转的世界。从汽车高铁到飞机火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灵魂”:轴承。 浸淫轴承业十多年的慈兴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坤说,前往北京领奖不仅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更是慈兴十年磨一剑,攻克轴承核心元件高一致性和高表面质量加工世界难题,用小轴承“转”出中国大制造的有力证明。 微米之内见真章 轴承,业内称之为制造业的“关节”,精密性与一致性是其“命门”。 十年前,市场倒逼之下,生产农村家用鼓风机轴承起步的慈兴转战高端轴承领域,并联合浙江工业大学、洛阳轴承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科研团队攻关“高性能滚动轴承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 “该项目里,慈兴承担的任务,主要是研发轴承设计技术、轴承及套圈的批量制造技术,研发国内尚无的关键制造设备,成套性能测试台架。”赵坤说。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研发分段超精研技术、精密配套技术等,突破轴承表面质量欠佳、精度离散大等技术瓶颈。 这十年,慈兴一头扎进了轴承一致性技术的攻关里。至今赵坤仍记忆犹新,有那么两年,慈兴的新品试制车间,“报废产品成吨计算”。 在那样的光景里,慈兴进行了三代产品试水:第一年,轴承表面轮廓度在10-20微米之间,公差太大,无法量产。随后通过调整参数,第二代轴承出炉,轮廓度缩小至5微米以下,公差精度达标,但合格率不尽如人意。 随后两年内,借力伺服精准定位技术,第三代自研加工设备问世,轴承的异形沟道轮廓度过程能力达到1.67以上,一次下线合格率超过99%。对此,赵坤作了个形象的比喻:“这相当于轴承生产的公差范围仅有头发丝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8秒产出一个轴承的生产效率,公差范围对标民用批量轴承最高等级P4级,慈兴一举打破了长期以来高性能滚动轴承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十年间,慈兴不断突破项目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从普通轴承“升级”到高端乘用车轴承,再到工业机器人柔性轴承、新能源汽车用高速轴承,完美实现“四级跳”。十年间,慈兴营收94.4亿元、净利润10.7亿元,并成功牵手博世等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大咖。 新风口上“会飞的猪” 纵观全球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成为发展“新风口”。如何成为新风口上“那头会飞的猪”?慈兴亮出法宝——技术创新。 “新能源车的轴承要更‘高能’。”在慈兴展厅,赵坤介绍,这种轴承看上去貌不惊人,但性能令人惊讶。同类型普通产品的极限转速大约为10000RPM, 它的最高极限转速已在理论计算值的2.5倍以上,并确保在急刹车、猛踩油门条件下连续交替操作20个小时无异常。 两年前,慈兴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高速轴承开始量产。今年供货量飙升至每月4万套,可用于2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在沃尔沃、吉利等新能源汽车中,都可以看到慈兴轴承的踪影。目前,慈兴新能源汽车轴承国内、国际市场份额分别占到了近30%和10%。 创新,也让慈兴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在工业机器人市场迎来一路繁花。 2013年至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市场。然而,全球超过半数的精密减速机市场被日本企业垄断。实现精密减速器的国产化迫在眉睫,高精度轴承是其关键零部件之一。 为此,慈兴用了4年时间,牵头实施科技部863课题,使得最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柔性轴承达到国内最高性能水平。如今慈兴的工业机器人轴承占国内市场份额约为25%。 成功抢滩两大新风口的慈兴,正式开启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近三年,慈兴销售总额达到39亿元,净利润4.1亿元。 插上“隐形的翅膀” “创新,好比‘隐形的翅膀’,引领企业飞得更高更远。”在董事长胡先根看来,国奖背后,是慈兴38年来对自主创新的“无怨无悔”。 今年本科毕业的李鹏是慈兴研发中心的一名技术人员。在中心一楼实验室,机器人在对一款高性能汽车轴承进行检测,用电脑实时记录测试结果是李鹏的日常工作。 人才是创新的原动力。慈兴全球4000多名员工中,技术人员占比超过十分之一。不仅如此,近年来慈兴相继在德国、美国建立了研发分中心,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CNAS认可实验室三个“国”字号技术创新平台。年均研发支出9000多万元,占营业收入的5%以上。 优秀人才的集聚、产学研平台的搭建,让慈兴在抢占国内、国际高端市场,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中一路高歌。 EPS用四点接触球轴承、车用微型滚珠丝杠等多个项目填补国内空白;获得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30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9项;参与制订、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30余项…… 站在全球创新的新赛道上,慈兴将继续瞄准轴承高端应用市场,谋求整体转型。到2025年,年销售规模有望达到30亿元,比2020年增长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