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秸秆打捆离田。(张昊桦 摄) |
记 者 陈朝霞 通讯员 张昊桦 厉迪桑 昨天上午,在海曙区集士港镇银山公路旁连作晚稻田中,4台收割打捆一体机有序收割晚稻,驶过之处留下“打包”好的秸秆,再由工人收集留下的“秸秆包”并装入运输车。不到半天,一片40亩的稻田完成收割,后续只需翻土,便可直接种植后茬作物。 “这些秸秆将被运往慈溪的一家奶牛场和余姚、奉化等地的雷笋基地,分别作为奶牛饲料和雷笋基料,合作社抛弃了原先秸秆焚烧的处理方式,每年近3000吨秸秆有了‘新归宿’。”种粮大户、宁波海曙顺裕粮机合作社负责人戴国芳介绍。 自2018年开始,在海曙区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该合作社陆续购入收割打捆一体机,采用秸秆打捆离田收集新模式,实现秸秆回收,同时向周边种粮大户推广并提供秸秆打捆服务。 海曙区农业技术管理服务站工作人员董作珍介绍,相较于从前的焚烧处理,将秸秆打捆离田,更有助于提高后茬作物的出苗率以及减轻越冬病虫害对后茬作物的潜在不利影响,同时还能减少大气污染。 记者了解到,海曙区积极推动秸秆打捆离田工作,实行秸秆打捆补助政策:去年补助标准为每吨200元,发放补助资金100余万元;今年为使补助标准更加科学,促进打捆面积扩大,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亩75元。海曙区打捆离田面积由初期的七八千亩增至去年的1.4万亩,今年预计可增至1.8万亩。 “为了保证打捆工作监督到位,补助资金公平公正发放,我们在每台打捆机上安装了‘测亩仪’,可以记录打捆时间及打捆轨迹。”董作珍说,现场还有第三方测绘服务公司入场,对实际打捆面积及质量进行全面核查,以此作为资金补助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