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评“打捆”审批为企业减负。 |
|
扫一扫“环保健康码”,企业排污信息一览无遗。 |
|
康中企业承接了周边小微企业的集中喷涂业务。 |
|
入园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处理。 |
记者 冯瑄 通讯员 王钧钧 “过去需要4个月,现在只要1个月。这样的环评速度,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一项创新改革,让小微园区——北仑万洋众创城招商部负责人颜乾庆再也不用担心“交房后企业因环评原因无法早点投产”了。 消除颜乾庆忧虑的这项创新改革就是“打捆”环评审批。顾名思义,就是将多家企业的环评打包在一起进行审批,提高审批效率,为项目引进和投产提速增效。 在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作为块状经济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小微园区如何另辟蹊径,加快能耗排放“瘦身”,走出“双碳”新路? “我们从要素保障到污染治理再到服务监管,全方位360度推进小微园区‘绿色’蝶变。”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副局长林良宽介绍。今年以来,针对工业集聚区在环保管理中存在的“自觉性不高、投入不足、管理不强”以及“入驻企业量大面广、环保监管疲于应付”等问题,北仑推出了“绿岛”模式,探索小微园区“双碳”新路。 所谓“绿岛”模式,是针对工业集聚区(小微园区)及入驻企业,在生态环境领域全面实施准入政策简化优化、产污工段集约集成、治污工程共建共享、环保监管统合统一、产业链条融化融合的系统集成改革试点。此项改革被列为省级年度生态环境领域改革试点,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大园区112家企业 省下环评编制费89.6万元 临近年末,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公司副部长邱纪侠忙碌依旧。“四个人一组,每天不停地在各家企业间奔波,少则四五家,多则七八家。”邱纪侠口中的企业,是来自北仑4个新建的小微园区。 他笑言,“打捆”环评审批,着实为企业减了负,但是却为自己“增负”了。这项在小微园区开启的环评创新改革,是“绿岛”模式的一大亮点。“过去单家企业做环评,从提出申请,到编制环评报告,再到审批完成,至少需要三四个月。”邱纪侠告诉记者,现在,企业通过“打捆”环评审批,只需要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这意味着,新项目可以上马投产了。 要把小微园区打造成为“绿岛”,首先要在要素保障上做文章。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局长王涛说,今年北仑制定出台了有关指导意见,明确了小微园区环境准入要求,实现“免审批不免责任、免审批不免要求”,同时实行园区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 也就是说,入园企业项目环评直接引用园区环评结论,简化环评内容。园区内同类型、同地址或同行业的企业项目可以“打捆”开展环评审批,单个项目不再单独开展环评。采用“绿岛”环境治理模式,建设共享环保公共基础设施或集中工艺设施的,仅需明确一个责任主体依法开展环评,其余依托共享设施的企业,项目环评类别判定无需考虑依托的“绿岛”设施内容。此外,优化审批许可程序,开展环评与排污许可融合试点,创新两个审批事项一次性办理形式,同步予以审批和排污许可。 一场生态环境领域的审批改革在北仑启动。今年,由北仑区政府出资130万元,为28个纳入“绿岛”方案的小微园区编制园区(规划)环评,将近千家企业纳入简化审批范围。 在此基础上,针对万洋众创城、大碶模具创业园、滨江装备园 区(二期)和霞浦汽配园区(三期)等4个新建小微园区,分别按照同行业、同地址和同产业链项目开展“打捆”环评。到今年年底,全部112家企业将通过8本打包环评报告完成审批,环评编制数量和环评报告内容大幅度简化。 据测算,首批10家参与“打捆”环评的企业,从开始委托编制环评到获取批复不足20个工作日,单家企业环评编制费用4000元,较改革前节省三分之二以上。112家企业全部完成环评后,可节省环评编制费89.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企业环评费用大幅减少,依托园区管理机构的牵头对接和环评中介单位的代办代跑,小微企业负责人全程均未到园区和区行政服务审批中心进行政策咨询或环评审批资料报送等,真正实现了“跑零次”。过去这半年,23家小微企业在完成环评审批时同步进行了排污许可证申领,企业环保审批中“最多跑一次”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废气废水固废集中共治 千家企业成本减一半 正午时分,在北仑大港工业园区康中企业生产车间外面,各类汽配民用件堆得满满当当,车来车往应接不暇。“原来我们只有3条生产线,现在扩至9条,已经在满负荷运行了。”企业经理方水兰说。 康中企业生产线的“一扩再扩”,正是缘于小微园区的“绿岛”创建。针对量大面广的涂装工序,北仑在每个新建小微园区设置不多于一个涂装车间或企业。方水兰告诉记者,康中企业承接了包括小微园区企业在内的近300家企业的涂装业务,每天处理10万件左右,到今年10月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销售额。 集中喷涂也为小微企业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方水兰说,小企业自己上马一套喷涂设施至少得上百万元,如果产量不大,根本上不起。通过集中喷涂,可以为小企业节省近四成的生产成本。此外,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集中喷涂带来的环保效益更不可估量。 对于已建成小微园区的改扩建项目,北仑全面启动现有企业整治,规范形成19家集中喷涂中心,为区内企业提供绿色高效的共享服务。持续创新的源头管控,更是消除了老百姓的“心肺之患”,有利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截至今年8月底,北仑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9%,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其中臭氧浓度同比减少11%以上。 除了废气,北仑在小微园区“绿岛”创建中,对废水、固废也实现了集中治理。 今年,该区投资14.7亿元,新批用地220亩,按照“全省领先”标准建设北仑表面处理中心园区,形成10个专门从事酸洗、磷化、铝氧化和电镀的专业表面处理企业集群。目前,入园企业正在进行搬迁前的车间装修和设备安装等,其中废水处理站采用国有资本统一建设、专业第三方运维,废气拟采用统一标准建设、环保公司专业化运维。预计年底开园投运后,废水在分质分流处理后将稳定达到国标表3排放标准,每年中水回用量超10万吨,重金属较入园前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固废方面,北仑今年建成3个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储存中心和5个街道一般工业固废分拣点,为全区4000余家中小微企业的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废提供“一站式”服务。 据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有关负责人保守估计,共享污染治理“绿岛”企业治污成本将减少一半以上。 “码”上监管 打破污染源信息孤岛 在北仑台塑园区和青峙园区企业门口,用手机轻扫上面的环保码牌,企业大气、水污染排放信息一览无遗。 “这相当于给企业装上了‘环保健康码’。如果企业出现轻微或潜在环境违法行为,环保码牌将变成黄色或红色,届时,政府部门将给企业输出问题清单,在督促整改的同时,企业在银行信贷等方面或将受到限制。”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该区在全国率先开启的“区块链+环保码”的创新改革,也是为了打破污染源信息孤岛,实现小微园区科学、精准和依法监管。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北仑首批数百家企业将陆续亮出“环保健康码”。 为了加快推进小微园区“绿岛”模式,北仑将现行的环保部门单一监管转变为园区、属地和行业等主管部门联合监管;将针对所有企业“一刀切”的执法式监管转变为面向小微企业的服务式监管;将政府部门参与为主的监管模式转变为商业伙伴、社会组织、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携手联合、齐抓共管。 除了建设区块链赋能环保绿码应用模块,北仑还进一步拓展绿色供应链改革试点,海天、吉利、德业等8家当地龙头企业,将下游1000余家供应链企业的环境行为列入验厂制度,商业伙伴的义务“连带监管”效力在环保领域进一步增强。同时,该区建立健全绿色保险配套制度,完善“保险+服务+补偿”为一体的绿色保险管理长效机制,推动5个园区保险试点,累计参保企业140余家。 “绿岛”模式在小微园区的实施,让北仑持续“产”出新动能。过去这半年,北仑灵峰现代产业园区重点拓展智能装备及服务、5G+工业互联网、工业关键基础件、高端汽配零部件等四大产业领域,累计入驻格拉默、敏实等13个产业项目。在“芯港小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园区,为助力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关键材料、平台、设计、应用等全产业链加速成型,维凯集团乘鹰新材料项目正式开工,锦越新材料、福至新材料项目陆续投产,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的新动能优势进一步凸显。 本版摄影 冯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