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溪上林湖是我国越窑青瓷发祥地和著名产地之一。(邱文雄 摄) |
余寅同 敖丽红 徐迪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该方案指出,支持浙江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打造一批具有高辨识度的浙江文化“金名片”,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鲜明的个性和表现符号,以及因之而散发出来的浑然气质和精神特质。慈溪有董黯孝母、母慈子孝的慈孝文化,有兼容并蓄、善于开拓精神的移民文化,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围垦文化,有塑造了能商善贾、精工细作精神及衍生的“海上陶瓷之路”的青瓷文化。这些优秀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习惯,为慈溪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慈溪自古人杰地灵,从东汉的隐士严子陵、初唐书法家虞世南、南宋名儒黄东发,到近代教育家杨贤江、宁波商帮代表人物虞洽卿,慈溪人在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各个行业中都留下过自己的痕迹,这也是慈溪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目前,慈溪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文物保护点71处。 尽管近年来慈溪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成长的烦恼”: 一是文化战略定位“模糊化”。目前,慈溪仍然缺乏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相关规划的建设路径也与周边地方大同小异,未能有效凝聚起本地民众的集体认同。文化战略定位的“模糊化”,将很难为慈溪地区提升文化引领力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是城市文化品牌“同质化”。“慈孝、移民、围垦、青瓷”,是目前慈溪正在着力推进的四大地域文化。虽然这些都是当地较有特色的文化产品,但未与其他地区尤其是周边地区形成差异性。“慈孝”作为一种品德,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非常强的认可度;“移民”“围垦”的范围遍及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青瓷”也并非慈溪地区独有,丽水龙泉青瓷的影响力远大于慈溪青瓷。 三是地域文化传承“碎片化”。慈溪现有的四项地域文化间缺乏内在关联,虽然在形式上并列为慈溪地区的地域文化,但在实质上并没有构成一个具有区分度的文化地标。同时,慈溪还有大量文化资源,尤其是历史人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只进行了较浅层次的开发。 笔者结合对慈溪城市文化建设的研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本地文化品牌辨识度。对现有的“慈孝、移民、围垦、青瓷”四项地域文化进行整合,增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使之形成一个更加具有高辨识度的本地文化品牌。 挖掘内在价值,提升本地文化社会认可度。一座城市需要形成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意识,为发展提供足够的精神支撑和动力,这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慈溪可以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为重点,依托各类文物设施,寻找本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拓展精神外延,使区域文化在本地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可。 创新模式,提升本地文化美誉度。在发掘区域文化新内容的同时,通过官媒、自媒体、网络直播等多种媒体融合的传播手段,将慈溪本土文化的影响范围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提升慈溪本地文化的美誉度。 促进文创融合,提升本地文化产业关联度。资源要素流动和集聚对区域经济和经济形态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改变着慈溪人传统的心理定势、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将区域文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尤其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区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提炼和升华出新的慈溪精神,以实现慈溪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宁波市湾区经济发展研究基地、慈溪市委政策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