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文化/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0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情之下宁波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思考


宁波美术馆。

艺术教育中心版画体验。

“艺术背后的故事”系列活动。

“美术馆之夜”舞台剧现场。

    

    

    

    岑佳妮/文 宁波美术馆供图 

    

    宁波美术馆作为宁波的文化地标、艺术教育的窗口,公共教育每年都会策划不同主题的展览活动。时至今日,馆内已连续十五年举办庆六一少儿艺术大赛、艺术工作坊、美术馆之夜等项目,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如馆庆10周年艺术庆生派对,以“中外艺术大师欣赏”课开启,用彩色奶油与艺术蛋糕涂抹,拼贴而成一幅梵高的作品《杏花》,分享给在场的100位小朋友,即有创新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又如2019年结合宁波本土历史文化策展的“海丝之路·放飞梦想”,推出了角色扮演、互动舞台剧“美术馆之夜——印象海丝”,让大小观众耳目一新,孩子们在学习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更获得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此次活动吸引了100余户家庭参与,其中包括20余户外籍家庭,参与人数近300人,现场座无虚席。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和馆舍提升改造工程,宁波美术馆闭馆长达一年,但我们坚持闭馆不打烊的理念,将公共美育主要阵地转移到了线上。围绕“追寻宁波籍艺术家们对关于宁波文化历史的共同记忆,唤起观众对宁波本土文化的共鸣”的宗旨,我馆策划了“静待‘画’开·ONLINE:宁波籍艺术家馆藏展公教系列活动”,通过“直播‘云课堂’”、电台广播、艺术家写生直播等多种形式的线上主题活动,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市民群体,并与天一书局等文化机构合作完成了多场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公教活动。

    在2021年疫情趋于常态化之后,宁波美术馆又自主策划全新公共教育项目“艺术背后的故事”系列活动,以小规模、限人数、多频率为主要形式,围绕《命运三女神》《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中外名画赏析、生活艺术+等主题展开。活动邀请艺术家嘉宾生动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拉近了艺术与观众的距离,使他们感受经典艺术作品背后的独特魅力。不仅如此,宁波美术馆还突破场馆空间,开展了对外延伸的“外滩印象”系列公教项目,项目以宁波美术馆为中心,以毗邻美术馆的宁波老外滩为主线,围绕外滩历史主题而进行的公教活动。活动通过线上限量预约报名,组成线下小分队走出场馆,小分队在天主教堂体验彩色玻璃屋的公教活动;在老外滩临江写生用笔勾勒民国旧影,以此挖掘宁波美术馆与周边历史建筑的联动性。市民纷纷表示,虽然这些朝夕可见,但通过这次公教活动,使观众感受到这些历史建筑沉淀的文化底蕴。

    在今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策划的“变革中的‘别样红’——馆藏宁波籍艺术家纸本作品研究展”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尤其是此项目中的“盲盒不‘盲’——艺术解锁走一个”创艺活动,以“‘盲盒’ 不‘盲’”呼应展览中的“变革”一词,旨在用探索的方式来展现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们,在面对未知境遇时的迷茫与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期待。借鉴当下年轻人热衷的盲盒玩具,活动以艺术知识作为盒里内容,以盲盒的未知性吸引年轻群体戳破“盲盒”一探究竟,刺激他们反复观看。同时,活动采用了别具一格的人机对话形式,结合数字化影像、交互装置,强化展品与观众间的联络与再创造。这种自主式的公共教育活动让观众实现自我学习和实践,在当前疫情之下也能顺利有效的开展。

    美术馆作为一个有着特定传播目的和学习教育的文化场所,其公共教育也有着特殊性,而自助式公共教育则成为了疫情当下美术馆与观众实现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何为自助式公共教育?即美术馆围绕主题设计场景和操作引导,让观众自己动手来探索、认识艺术。这种便捷式的艺术传播手法在“盲盒”和“交互空间”活动中显然激发了观众的参与性,也为美术馆在传播和教育效果的探索上提供了方向。

    近期正式开放的宁波美术馆艺术教育中心,又将是公共教育的一个前沿阵地,它不仅承担着展览的职能,定期开放各类艺术展览活动,开设国画、书法、版画、陶艺等公益课堂。同时还担负美术馆艺术普及推广、志愿者团队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通过互动性、沉浸式公共教育,让孩子们牢固树立“与时代同步,文化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使命意识。这对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宁波美术馆通过丰富多彩的公教主题活动,加快推进大众的艺术知识普及,让宁波美术馆真正成为一座除了艺术品展示、艺术交流之外,还能拓展教育理念、培养艺术人才、实现青少年独立思考和挖掘宁波本土文化艺术知识教育殿堂。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