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嘎 |
|
郭诚军 |
|
扫二维码,观看本次全媒体策划更多内容,欢迎大家在专题留言,为共同富裕支招。 |
永旺村位于庄市街道东部、甬江科创大走廊规划范围,村域面积约2.69平方公里,曾获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善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十四五”时期,永旺村将坚持党建引领,以“服务甬江科创大走廊、打造都市后花园”为建设目标,以“农创、科创、文创”产业为引擎,依托精品村、未来乡村建设,全方位多渠道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努力打造成为“景美、善治、共富”新时代美丽乡村。 巴贡村位于西藏那曲市比如县城所在地,海拔4000米,原本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农牧民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近年来,比如县委县政府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宁波援藏工作组积极探索变“输血”为“造血”的宁波模式,巴贡村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集中力量发展村特色产业,农牧民获得感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一个地处雪域高原的西藏比如,海拔4000米,空气稀薄,交通不便。 一个位于江南沿海的浙江镇海,城乡接合部附近,人流混杂,空间有限。 巴贡村和永旺村,两个看上去“短板”明显的村子,在党建这根“红线”的牵引下,紧紧拴在了一起。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一对跨越山海的村子以此结成了“亲戚”,加油鼓劲、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携手同行,努力调制共富路上“独家配方”。 一串项目惠民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其实,这场跨越山海的缘分,几年前就已埋下伏笔。 2019年年底,1997年出生的赤列拉姆,在第九批宁波援藏工作组的帮助下,走出了雪域高原,接受就业创业培训,并在距离永旺村不远的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工作。 周末到了,同事邀她去永旺村的花海野餐。她记得,漂亮的花海中央,是一块绿色的草坪,各色的帐篷中间,大人们悠闲地喝着咖啡享受午后阳光,小孩子则撒开了腿尽情玩耍。 “当时就觉得村子很美,人气很旺。没想到,自家村子和这个村子结对了。”作为村里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的大学生,赤列拉姆期待这里浓浓的创新氛围和实干的创业传统,能够给家乡带来新的变化。 先富带后富,先进带后进,重要的不仅是产业、项目,更是理念、民生。 长期以来,抬眼即是高山,隔断的不仅仅是巴贡村的交通,还有包括教育医疗在内的各类公共服务。生了病,硬生生扛着;生了娃,上山挖虫草。这样年复一年,仿佛是个没有终点的恶性循环。 好在,一批又一批宁波援藏干部,将沿海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观念带到了比如。如今,比如镇的入学率几乎达到100%,远远超过其他藏区乡镇;得益于镇海区青年企业家协会的捐助资金,镇里还建立了大病救急周转基金,光今年就帮助了4户因病致贫的农户。 眼下,和赤列拉姆一样,共有7名比如籍大学生在宁波就业。在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或将成为一颗颗种子,等着他们回到家乡,在雪域高原上,生根发芽。 “我们以后一定要结好这门‘亲’,让宁波援藏多年的好传统不断延续,也让我们一起奔向共同富裕!”两位书记不舍地道别,约好有机会再聚。 那时,一定春暖花开,葳蕤繁祉。 挖掘特色 一条街区富口袋 “我们这儿有个说法,秋天一过,这个时候肉质最好。所以现在恰逢‘冬宰’,家家户户都在采购肉类酥油糌粑,准备过冬。”布嘎书记一字一句,努力用标准的普通话,传递来自千里之外的热情。 在其不远处,人流集聚的地方,正是宁波援藏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民俗手工业园区。这个总投资数千万元的街区,依次分布着家具店、藏餐馆、小商店、修理厂等,是镇子里新的人气点。 不用开车翻山越岭,“家门口”既能买到生活必需品,又能展示当地民族特色产业,自然受到欢迎。目前,51间门面房承租给各领域商户,巴贡村借此得到每年每户万元的分红。 “听着就觉得欣欣向荣,好想能实地感受下。”郭诚军下意识将手机屏幕挪得更近点,脸上挂着真诚的笑意。 要不是这波疫情,位于村子核心区的特色街区已竣工。以后到永旺村,不仅可以看花海,还可以品美食、搞文创——原本靠着“城市后花园”出圈的永旺村,有了更大的“野心”。 清退低小散乱的企业,改建成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发挥比邻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引进农创、文创、科创的优质项目;打造青创公寓,吸引青年优质人口流入……按照规划,小村子也要和高质量发展挂上钩。 “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有物质基础,老百姓的钱袋子要鼓起来,集体经济要强起来。不论天南地北,发展都是乡村振兴的硬道理。”郭诚军的话,得到了布嘎的连连肯定。 明年,巴贡村也有个小目标。看到园区里的产业“下金蛋”,村子也想盖个房子开超市,为集体经济添收入。“我们还想让村里的年轻人去汽修厂培训学习,回头村子自己也能干。”布嘎说。 有了好政策,还要不等不靠加油干。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各类资源禀赋用足、用好、用活,特色之路才是康庄大道。 点灯指路 一张蓝图绘到底 午后,阳光正好,远处皑皑的雪山上,尽是明晃晃的银光。巴贡村党支部书记布嘎,裹着藏袍,别着党徽,自带藏北汉子的粗犷。他望着摄像头,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又平添了几分淳朴。 屏幕这头,和他对话的,是永旺村党委书记郭诚军。连日来一线抗疫,口罩背后是难掩的疲惫,但郭书记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热情地挥手招呼。 这一次跨越山海的“视频连线”,源于一个月前的约定。在宁波援藏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已经结对的比如镇和庄市街道决定再迈一步,将共富的对子扎根到最基层的农村。 巴贡村很小,25户人家,109名村民,基本都是以放牧为生。虽说当地被誉为“藏北江南”,村子又沿怒江而居,但原生态的土房子、老旧的基础设施,一旦碰上地质灾害,就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永旺村不大,却集聚了2000多本地人口、5500多外地人口。这里比邻中心城区,集聚了一批“低小散乱”小作坊。只是,人流混杂带来的一系列环卫和治理压力,让这个小村苦不堪言。 资质平平的村子,要想华丽蝶变,需要着眼长远的引路人,更需要烛照前方的领航者。 2016年,在地方党委和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巴贡村推掉了灰墙土瓦的砖房,除掉了杂乱无序的草,宁波援藏资金投资2000万元修建了巴贡小康示范村。24幢钢筋水泥小洋房,干净整洁的道路,功能齐全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巴贡成了远近闻名的样板村。 2019年,永旺村请来了同济大学专家团队做规划,将农村闲置的宅基地流转到经济合作社,统一进行改造提升,一大片四季不败的花海,先为村子赚了一波人气,带动整个村子环境大整治。 短短几年,两个“普通班”里的小乡村,都在各自党委的引领下焕然一新。这份“不约而同”,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验证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所言非虚。 记者手记 产业援藏填补浙江援藏史上多个第一,长荣娜秀制衣成为那曲首家规上工业企业;宁波路、比如镇海双语幼儿园先后落成;“天路医行”、“最美上学路”、爱心浴室收获口碑……电话那头,宁波援藏干部的一番话,让人心里感觉暖暖的。 说起来,实地去比如采访,也有三次了。教育医疗、产业项目、基础建设……在海拔4000米上的高原,一个一个采访这些点位,一个一个和当地的干部群众交流,方能感受20多年宁波援藏之路的艰辛,真切体悟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深情厚谊。 不过,这次因为疫情云端开展的采访,还是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毕竟,当下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完成,正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新时代,新征程,先富带后富、先进带后进的新故事,需要用更为精细的画笔细细打磨,需要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用心用情。 巴贡村和永旺村,两个并非“优秀生”的村子在党建引领下握手结亲,让人看到了两地为了打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共富路模式的决心。着眼自身、挖掘潜力,每个村子都能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每个村民也都能拥有自己的“逆袭人生”。 虽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 永旺村连线巴贡村 郭诚军:庄市街道永旺村党委书记 布嘎:比如镇巴贡村党支部书记 扎西德勒!听说你们现在正处于疫情一线,这几天估计累坏了吧! 确实,天天连轴转。疫情大考也是对我们村班子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坚决要打赢这场仗! 这些年,解决了基本温饱和基础建设,我们村子也想再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不知道你们这儿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还是要找专业力量和外援外智。我们当时谋篇布局时,邀请同济大学专家团队做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花海的具体操盘,则是找了上海有经验的团队负责网红咖啡馆的日常经营。效果确实不一样。 对对对,毕竟村子里的眼光还是有局限的。我们这些年也是努力培养大学生,输送年轻人去外头学技术学本领,希望他们学成归来,可以为我们村子多多出谋划策。 这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径。年轻人脑子活、本领多、干劲足,如果可以把他们求新求变求好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对村子的发展肯定大有助力。我们未来也是要打“青年牌”,吸引周边高校优秀青年到我们村来创业创新。 好好好。等开春了,我们村干部要先来打个前站,到你们永旺村取取经,学学新农村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 非常欢迎,相互学习。现在结了“亲”,以后要多多交流,多多擦出火花。 庄黎波: “走火入魔”的农创客 “一开始投入农业,只是出于兴趣爱好。没想到,现在有点‘走火入魔’了。”不惑之年的农创客庄黎波笑着说。作为2014年才到村子里的新永旺人,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换来了健硕的肌肉和小麦的肤色。 1979年出生,放在其他行业,或许已遭遇“中年危机”;但在镇海农业领域,庄黎波绝对属于年轻那拨人。2019年,他从永旺村流转了80亩土地,农业生产也从之前的小打小闹变成了如今的规模运营。 在一个个农业大棚内,记录光照、湿度等各类数据的传感器,一字排开。这几年,不满足于“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庄黎波开始探索数字农业,第一步就是积累各类数据,找到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种植的数据参数。 “农业里头的学问实在太多太多,只能不停地学习钻研,不停地探索尝试。”抱着“小学生”的心态,他重点针对水果番茄、草莓等品种,通过控温控肥以及对生物菌类的应用,让水果更加绿色健康,同时还兼具口感提升。 数字农业,需要的不仅是先进的理念,还有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这些年,仍在进行“试错”的庄黎波,基本上把之前赚的钱都投了进来。还好,区里和街道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补助,大大缓解了他的压力。 在永旺村的这些年,他还亲眼见证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原本的“脏乱差”不见了,反之是干净卫生。村里也来了越来越多观光赏花的游客,打卡照出现在了不少人的社交APP里。 “统一规划、统一流转,现在村子里的创新氛围还是很好的。我真心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来做点事。村庄的未来发展,靠的是年轻人探索,应该把舞台交给他们。”庄黎波说。 贡曲格列: 逆袭人生的奋斗者 电话采访时,35岁的贡曲格列刚刚从比如参加人大代表活动回家。2017年度比如镇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度比如镇扶贫先进个人……荣誉背后,这个巴贡村里的“名人”身上,是一个个奋斗逆袭的励志故事。 “我们家里很穷,小时候我没上过学,一直帮着家里看牦牛,每年5月就跟着父母上山挖虫草。”1986年出生的贡曲格列是家里的老大,也是为了弟弟们上学被“牺牲”掉的那个。 18岁,已经长成壮小伙子的贡曲格列,做了人生中最大的决定。在那个家家户户放牧的时代,他毅然背起行囊离开村子,到更大的城市里学手艺、做生意,凭自己的努力和奋斗重新书写人生。 23岁,贡曲格列开了自己第一家服装店,瞅准了农牧民上山挖虫草的商机,他专门出售虫草服和采挖虫草的手套。随后,当地支持农牧民创业带动就业,他就成立了自己的农牧民施工队,承包县乡一些小的建筑项目。这几年,区市县三级党委政府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嗅到商机的贡曲格列又注册成立了西藏那雪虫草圈有限公司,售卖比如县名优农特产品。 “现在,很多人拿我当榜样,让我给村里的年轻人、大学生上课。其实,我也是抓住了乡村振兴和西部发展的机遇,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贡曲格列说。致富后,他还带头成立了农牧民合作社,吸纳了当地建档立卡农牧民就业,同时还自掏腰包,为村子里的老弱病残群体捐资捐物2万余元。 去年,他也跟着宁波援藏工作组到宁波参加展销会,对接内地企业制作了虫草酒,一下子拓宽了新的市场。“去一趟宁波,多了很多客户,让我对未来发展信心更足了。”贡曲格列说。 结合自身禀赋,先富带后富走好共富路 两个村子都是在上级地方党委支持、自身党委引领下,踏上了村庄更新、产业更迭、收入增长的最初台阶,其中身居东南沿海的前者走在前面、走得更远。实现先富带后富,关键在于先行者传导经验、后来者消化借鉴,在于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互动,走出结合自身禀赋的共富之路。 一是党建互促,耕育共同富裕之苗。完善落实两村党支部共建,建立党员干部日常交流机制,活跃思想、拓展思路,进一步优化村党组织“领航”水平,强化党员干部“头雁”效应,提升致富带富能力,带领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二是资源互通,浇灌共同富裕之花。永旺村在引入社会资源、拓展产业链条等方面有着更丰富的经验与更便利的条件,而巴贡村有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与风光景观,双方应积极分享各自优势资源,在产业、平台、人才等多方面创新拓展合作方式,实现双赢。 三是全民参与,长享共同富裕之果。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互相帮助”来实现的,要关注村民群众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中的主体性作用与长远性利益。从以土地流转后的租让收益为主,走向更多元、更健康的发展模式,强化村民的实践参与与幸福归属。 (宁波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孙肖波) 赋能牧区经济,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听闻比如的巴贡村和镇海的永旺村要结对共建,还是很期待的。宁波对口支援比如已经20多个年头,也为当地的发展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乡村振兴,真正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牧区,这里有很多优质的畜牧产品,也有很多发展的潜力和可能。和沿海地区结对后,牧区可以持续拓展畜牧产品研创的新途径,以农牧户为基础构建共同参与的新格局,不断拓宽畜牧产品销售渠道和提高深加工水平,加快牧区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其中,“牧民+合作社+生物科技企业”的模式,或许是比较不错的发展途径。对畜牧产业原材料和生物产品,比如牛血清、酐酪素以及牛角、牛绒、牛羊皮等进行分类,由牧区合作社负责提供粗加工和半成品,再由宁波这边的专业企业承接后续的深加工和销售,实现双赢。 与此同时,两地也应该以智力援藏为抓手,加快提升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比如,让年轻力壮的农牧民到对口地附近的生物科技企业和相应产业基地培训,采取导师带徒的办法,提升实操技能,再鼓励他们返回家乡,全方位带动这里的合作社纵向发展。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少数民族经济博士研究生导师 尕藏才旦) 宁波日报记者 黄 合 比如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永珠旺姆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