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才涌三江 创新澎湃

——新时代我市人才工作纪事

    

    

    

    记者 黄合 通讯员 勇祖轩 

    

    今年以来,全市入选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1名,自主培养海外院士2名,入选省“鲲鹏行动”计划3名;入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实现“零的突破”,入选新一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工程、国家“杰青”、省特级专家等3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宁波1月至11月新增就业大学生18.88万人,同比增长22.6%,全年预计超20万人;新增1家国家级人才企业上市过会、累计达6家;外国专家1人新获评中国政府友谊奖、12人新获评省“西湖友谊奖”,均领跑全省,首次入围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十强城市”。

    秋收冬藏,持之以恒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沉甸甸的丰收喜悦。这一年,宁波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系统谋划、清单推进、争先进位,全市人才工作在连续11年蝉联省考核优秀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量质并升、高位运行的较好态势。

    以人才之名,举全市之力,走创新之路,四明大地之上,生机盎然,未来可期!

    党管人才,系统谋划导向鲜明

    今年4月20日,谷雨,宁波人才日如约而至,以“来!与宁波·共成长”为主题,以一座城市的最高礼遇向人才致敬。

    这已经是宁波连续第三年为人才“喝彩”。才产融合、区域联合、全球聚合,聚焦打响“青年友好城”品牌,紧扣人才一体化发展趋势,强化人才链和产业链耦合,打造助力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大脑”。

    宁波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理念,不断完善与之配套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抓方向抓战略抓引领、抓大事抓要事抓难事,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全市人才工作谋篇布局。

    今年以来,市委已3次专题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充分体现党委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的导向情怀。新一轮人才政策完成制定,在政策点位上实现高端基础“梯队全覆盖”、引育留用“环节全覆盖”、就业创业“周期全覆盖”。

    按照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的要求,重点聚焦世界一流强港、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市等建设,研究制定院士服务保障、企业引才、医疗卫生高端团队、制造业人才、服务业人才等一揽子专项、定制政策举措,不断完善产业导向的人才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加快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各类优秀人才。

    紧贴发展大局,精准发力,导向鲜明。聚焦打通人才与人力资源,覆盖36万余家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完成,通过大数据形成“发布-推送-匹配-反馈”的人才供需闭环机制。把脉宁波,聚焦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我市继续加大从海内外招才引智力度。

    今年,甬江引才工程就吸引包括29名海内外顶尖人才、161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2427个高端人才(团队)项目申报,同比增长26%,其中相关领域项目申报数同比增长43%、占科技创新领域项目申报总数的71%,建议入选数同比增长133%。

    改革赋能,打造战略平台雁阵

    今天,宁波将首次全面展示向企业、高校院所、重大平台等放权松绑的创新举措,侧面反映这些年宁波以改革赋能人才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人才工作必须尊重人才发展规律,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顶天立地战略平台的搭建,为人才松绑,为人才赋能,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最大热情和动能,促进人才集聚裂变。

    今年5月,甬江实验室(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揭牌成立,计划到2030年,该实验室人才规模达到3000人,持续产出国际一流、代表国家实力的系统性重大创新成果,在多学科交叉前沿材料领域占据全球战略制高点。

    如何为这样一个高能级的平台赋能、真正展现宁波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和担当?对此,宁波将突破原有机制体制模式,首次实行“两个直接”“三个自主”,即实验室自主认定的人才直接享受市级人才政策、择优举荐的人才项目直接入选甬江引才工程,以及职称自主评聘、项目自主管理、薪酬自主确定。

    与此同时,宁波主动融入、合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发展建设,全力支持宁波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创新人才集聚支持举措,打造超常规引才管理评价机制。赋予制造业“大优强”等重点企业人才举荐认定权、优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评价机制、实行企业用才激励等支持举措即将落地。

    其中,聚焦融入长三角、唱好“双城记”、推进“山海协作”、加强宁波都市区人才合作交流,宁波更是主动出击、动作连连,突破固有的时空局限,全力打造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平台。

    开园2年的浙江创新中心,已累计集聚各类人才企业、科创平台161家,其中省内外人才企业17家;今年4月,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正式开园,已引进上海高层次人才超300人;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效应更是加速显现,两地累计互派设立领军人才工作室36家,专家服务一体化平台覆盖两地人才专家1.5万人。近日,宁波还将携手丽水共同发布甬丽人才联合行动方案,以人才协同发展助力共同富裕。

    数字助力,立体支撑最优生态

    今年11月,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凭借“超高纯铝钛铜钽金属溅射靶材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全市首次。面对荣誉,公司负责人、国家级人才姚力军再次对宁波的人才服务生态表示感谢,并由衷点赞。

    人才工作,必须以人才为本,调研人才需求,倾听人才心声。对此,宁波始终将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作为目标,以钉钉子的精气神,结合数字化改革,围绕人才需求用心用情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减少各类人才在甬创业创新、安居乐业的后顾之忧。

    从人才存在的“后顾之忧”入手,今年首次推出青年人才租房补贴、优先购房等系列举措,试点建设优先或定向供应高层次人才的共有产权住房。

    从人才最关注最需要的“关键小事”入手,线上打造宁波“人才码”,初步集成政务服务、双创服务、生活服务等30余项高频服务事项,目前已入库各类人才20余万人,今年以来已有57万余人次扫码享受政策兑现、免费公交出行、免费场馆健身等服务。

    从人才最亟须的资金支持着手,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金融支持人才17条”,政府、银行、资本、保险多方联动,“投、贷、融、保”全链发力,创新“人才贷”“人才保”等产品,设立1亿元人才信贷风险池,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支持人才企业初创、成长、壮大全生命周期。

    与此同时,线上打造“金凤凰”人才金融服务数字化平台,集成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人才企业、人才需求,实现“需求对接-传导解决-跟踪反馈”有效闭环,线下推动各级金融机构开展“千企对接专项行动”,4个月内发放低息贷款14.48亿元,根据企业所需所急,支持人才安心创业。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宁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为宁波坚决扛起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提供更为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