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晏河清信如磐

——镇海战“疫”纪实

    

    

    

    

    记者 何峰 沈孙晖 成良田 

    镇海区委报道组 房晓暾 

    

    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海晏河清终为景!

    12月25日下午4时,宁波人民迎来好消息:解除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应急响应,转为常态化疫情防控,解除镇海区蛟川街道封控区和管控区的临时封闭管理措施。此时,距离本轮疫情发生已走过20天。

    从遭遇战到阻击战,再到歼灭战,这场艰苦卓绝的大战大考背后,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心,是越艰险越向前的定力。

    自疫情发生以来,宁波迅速进入紧急状态,科学决策、精准调度,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坚决果断阻断传播链,一战到底、慎终如始,始终牢牢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夺取了最后胜利。

    冲向一线: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

    “‘天使白’‘警察蓝’‘志愿红’都是抗疫战士,‘环卫装’‘保安服’‘安全帽’都是出征战袍。何其有幸,我们有你……”12月20日,镇海区委区政府一封致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的感谢信,勾勒了闪耀在抗疫一线的无数个动人剪影。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日夜坚守奋战的社工们深谙这杯“酒”的酸甜苦辣。身处“风暴眼”的临江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胡维君将辖区近6000名居民的需求放在心头,用“民生账本”一一记录大家的特殊要求,每完成一个居民“心愿”便对账销号。骆驼街道静远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雪白天生龙活虎担任核酸采集点的点长,晚上悄悄在办公室用镊子自行更换纱布。居民事后才得知,这位病号刚动完大手术出院。

    白衣执甲,广大医护、疾控人员用行动诠释义无反顾。疫情期间,镇海区龙赛医疗集团蛟川院区护士长卜元萍一家四口四个“家”:女儿在杭州培训被隔离,同是医务人员的夫妻俩各自坚守岗位无法见面,独自在家的儿子只能托付给邻居照顾。区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蔡曦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扎根负压环境的PCR实验室长时间“捕捉”病毒,加样加到手抽筋,拧盖拧到手指麻,憋尿、饿肚子成了日常。

    抗疫一线,常有擦肩而过的父子兵或夫妻档。12月11日晚,招宝山交警中队民警孙孟豪在甬江隧道北口值守时,偶遇刚被调来支援、同为交警的父亲孙志鸿。此后14天,父子轮流上阵,每次只能在卡口远远对望一眼。但和父亲并肩作战,是孙孟豪最骄傲的事:“我们爷俩就像在进行田径接力,终点就是疫情结束的时候。”

    有不期而遇的惊喜,也有心头有雨、眼底有霜的悲伤,但他们选择不回头地逆风飞翔。镇海区统计局党员干部夏雨的父亲12月12日过世,他强忍泪水料理完父亲后事,主动申请进驻蛟川。12月18日是蛟川第六轮核酸检测的日子,也是夏雨父亲“头七”。“让大家早日和家人团聚,是我告慰父亲的最好方式。”夏雨的身后,是镇海近2万名党员冲锋在前的群像。

    岁月静好,是有人负重前行。镇海人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切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蛟川解封时,临江社区居民张敏在网上发出由衷感言:“感谢逆行者,用万般辛苦点亮万家灯火,让寒冷冬夜温暖如春。”

    全市合力:筑起战“疫”强大防线

    守护镇海,就是守护宁波。

    力量一线下沉、物资一线保障,疫情发生后,全市迅速构建起统一指挥的工作体系,统筹全市力量,成为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最大保障。

    12月7日2时,全市启动I级应急响应,同时对镇海区实施临时封闭管理。这个重要决策,为疫情防控取得早日胜利奠定了基础。

    全市一盘棋、全市一条心,向镇海集结!“我是党员,我先上!”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交警局等单位的党组织第一时间提交请战书,全市公安干警火线驰援镇海。

    干警在高速公路路口、高架匝道设置封控隔离带,不分白天黑夜落实路面封闭管理措施;在镇海城市道路路口和村道卡口24小时执勤;在镇海和江北、慈溪交界的河边、山上站岗,牢牢把住防疫每一个卡点。“每晚冻得双脚冰凉,也要睁大眼睛盯住。”慈溪龙山派出所民警孔周胜和7名同事分两班在慈溪镇海交界处的三界亭疫情防控执勤点24小时驻守。

    流调,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最长一个电话打了1个多小时,放下电话口干舌燥嗓子痛。”市疾控中心环境与职业卫生所副主任技师金永高说。

    

    疫情发生后,我市115名流调人员赶赴镇海,第一时间调查感染者的活动轨迹,以便确定下一步的管控范围和措施。

    全员核酸检测结果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依据之一。逆行,冲向第一线,全市1.2万余人次医护人员支援镇海核酸采样。

    12月7日凌晨,睡梦中的李惠利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张翠芳接到紧急征集医护人员支援镇海核酸采样的电话。凌晨3时,张翠芳坐上了前往镇海的大巴车。“医生,我的手术能不能推迟,我临时有任务。”路上,张翠芳悄悄给医生发了个微信。“推迟手术不算什么,很多医护人员五进镇海。”张翠芳说。

    前方采样紧锣密鼓,市区六大核酸检测基地实验室则24小时连轴转,“病毒捕手”们沙哑了嗓子、熬红了眼睛,仍然手眼不停。

    镇海实施临时封闭管理后,物资保障迅即成为难点和焦点。比邻镇海的江北20小时内建立接驳点,保障镇海重点物资的转运。“连夜做方案选场地,安全有效可控地将物资送入镇海,我们义不容辞。”江北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有一种磅礴的力量,叫齐心协力!由于疫情的发展,12月11日晚上蛟川街道管控区内有3899人需要集中隔离。各区县(市)不讲任何条件,连夜腾出3200余间隔离用房。“这充分体现了各区县(市)的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市疫情防控办常务副主任王仁元说。

    众志成城:用爱温暖一座城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温暖让人勇往直前。

    “排队”“搬物资”“打电话”……12月16日,一段喃喃梦呓,让每位听者无不为之心疼。这是镇海“95后”抗疫志愿者周洁的梦话。连着几天,周洁在睡梦中仍念叨着维持秩序,发放物资。

    “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周洁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进入蛟川管控区后,只能睡在办公室,每天睡眠时长不到4个小时,但她从没喊过累。

    疫情期间,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不分年龄,不计报酬,不论职业,伫立在寒风中,守卫在最危险的地方。他们是这座城市最平凡的普通人,却用不平凡的选择,温暖着这座城市,温暖着每一个人。

    “做志愿者,算上我们。”王杭阳和文家乐怎么也想不到,到镇海出趟差,竟会遇到全区封闭管理,最终滞留于此。正为无家可归着急之时,街道、社区提供了住宿和食物。“反正回不去,不如参加抗疫志愿活动,他们太累了。”

    封闭区里,没有人选择置身事外。居家隔离两天后,“封控区”蛟川街道临江社区居民黄聪利坐不住了。12月8日晚上,她主动向社区报名,夫妻俩一起成为所在小区第一位居民志愿者。“有些工作人员好几天没睡过安稳觉了,能帮一点是一点。”自此,采集核酸、送中药、送物资成了黄聪利的日常。

    镇海区骆驼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赵芳,因疫情困在封控区里,看着同事们奔波于防疫一线,睡觉只能按分钟计算,一颗心怎么也静不下来。“感觉自己像个逃兵,内心很愧疚。”很快,赵芳向院方申请报备,然后联系社区,做起了封控区里的“巡回医生”。“既然出不去,那就在这里继续做医生。”

    封闭不封爱。病疫面前,点滴爱心,汇聚成海。广大市民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致敬逆行,温暖镇海。

    微信上,一条“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征集暖宝宝”的消息,发出不到3分钟,就筹集了价值近2万元的暖宝宝及手消液物资。

    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和爱心,让镇海信心倍增:在封闭区物资接驳点,市民自发为镇海送来方便面、暖手宝、折叠床;鄞州瞻岐两农户看到新闻,封闭当天就送来自家种的400公斤蔬菜和500公斤大米;在甬湖北人纷纷募捐爱心款,一次次送来奶茶等物资,以报去年“千里援鄂”;远在湖南的网友,在镇海一家奶茶店下单,默默订下50杯奶茶送给抗疫人员……

    深夜逆行、路灯下核酸采样……市民蒋凯华用沙画记录战“疫”的动人瞬间刷屏网络,传递的坚韧和温暖感动无数网友。“平凡人贡献伟大力量,感谢每一个为抗疫作出贡献的人。”一位网友这样留言。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但这个冬天,将被宁波人民永久铭记。“我们如此热爱这里”,这么多人的勇往,只为了一个共同的期待——海晏河清、海定波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