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号线一期路线图 |
|
5号线蓄势待发 |
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即将开通运营! 此前三天的免费试乘,早已迈入地铁时代的宁波人从容理性:有人特地避开早晚高峰,为通勤族“让让座”;有人利用试乘在双休日先探个路、算算时间,便于合理安排上班路线;还有人带着孩子感受站在开放式司机室内看列车飞驰…… 人们不再是冲着“免费”来坐地铁,而是淡定地看着这个城市,在地铁的陪伴下变得越来越便捷、时尚、美好。 5号线作为宁波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环线,具有特别的意义。一期工程是其中的东南半环,它西起海曙布政,途经临空经济示范区、石碶中心区、鄞州南部商务区、东部新城、国家高新区和镇海新城南区等重点区域,止于镇海庄市。 5号线一期全长27.9公里,全线地下铺设,设车站22座,它串联起两个中央商务区CBD和南北高教园区,有效填补轨道交通线网在城市南部东西向的空白,加强了东部南北向的联系,为构建高质量发展城市空间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5号线一期开通后,宁波将迈入5线并行的网络化运行新时代,运营规模将达到183公里。5号线一期还是轨道交通线网中换乘最多的线路,与既有的1、2、3、4号线均有换乘运营,同时预留了与6、7、8号线及远期线路的换乘条件。它让宁波地铁线网换乘更便捷,而且使宁波东南面形成地铁网络“闭环”。 从2014年5月30日地铁1号线一期开通,地铁正在重构宁波交通、商业、商务、人居乃至整个城市格局。以最灵活的商业为例,目前宁波5条地铁沿线覆盖了60多个商业项目,仅5号线一期沿线1公里范围内,至少覆盖10个商业项目,仅海晏北路站就有宁波阪急百货、宁波文化广场、宏泰广场等综合商业体。 再将视线放大到宁波地铁线网的TOD。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导向越来越明显。以“站城一体化”为导向,10多年来,宁波轨道交通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宁波特色的TOD开发道路,形成了车辆基地盖上开发、拆迁地块再次利用开发、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以及站口沿线500米半径范围专项储备开发等四种模式。打造了杨柳郡、公园道、未来道、春来晓园等众多深受市民追捧的TOD开发“红盘”。近年来,结合未来社区建设和城市有机更新,宁波轨道交通正加快打造前殷、李家洋、骆驼北等TOD综合开发示范区,特别是围绕第三期建设规划,谋划了六大场段、五大区块,构建多元布局的TOD综合开发集群。 风物长宜放眼量。一条条地铁线,便捷了人们的出行,重塑了城市的格局,让曾经的乡村融入城市,让人们全方位体验幸福生活。即将正式开通的5号线一期,则带着全新的使命,承前启后,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厚植“创新基因”。 顺势而变,调整方案 建全省首条全自动地铁线 坐在地铁上,列车驰骋而过,看着车头前闪烁而过的灯火,宁波人总会自豪地说,5号线一期是我省首条全自动运行的地铁线路。 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一条地铁线从建设到投用通常为五年;这还不包括前期大量的论证等时间。但是,5号线一期全线全自动运行,是市委市政府面对数字时代的顺势之举,从2019年经市政府批准初步设计调整为全自动运行线路到完成调试、开通运营,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世界第一条全自动运行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法国里尔1号线,其首期段于1983年4月通车,全线于1984年5月通车。这对于中国绝大部分城市连地铁都没有的年代,只是一个“传说”。 然而快速发展的中国基建,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地铁已在中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不仅如此,城市轨道的全自动运行系统也在我国崭露头角。2019年,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了全自动运行线路示范工程现场会,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自主创新迈出重要一步。那一年,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也派了专业的工程师参加现场会。 只有一步在先,才能步步为先,全自动驾驶定将成为轨道交通驾驶技术发展的方向。不久后,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向市发改委申请,将原计划部分试点全自动运行的5号线一期改为全线全自动运行,2019年7月,市政府批复同意5号线一期工程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 更改运行系统的申请得到了批复,但开通时间仍须按原计划进行。面对“主动请缨”的挑战,全自动运行就像是军令状,必须保质保量交出满意答卷。为此,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成立攻坚专班,抽调骨干力量进行全线路的智慧化应用,开展全自动运行的建设。抓住智慧城轨发展新机遇,以智慧乘客服务、智能列车运行、智能运维安全、智能运输组织、智能能源系统等8大应用体系为目标,开展智慧城轨探索实践。 宁波轨道交通运营分公司作为运营主体,成立全自动运行项目部,全程主导全自动运营场景设计、功能调试及运营筹备工作。从今年6月起,开始依靠“自主力量”24小时联调联试,让宁波轨道交通省下调试成本4000万元。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从5号线一期初步设计调整为全自动运行到实现开通运营,是大胆创新、敢闯敢试的决心和勇气,才造就了如今飞驰在半个宁波城市区的蓝色“小五”。 先行先试,为6、7、8号线全自动探路 三天的试乘,很多乘客对5号线一期的感受是“新鲜”——线路新、车辆新、车站新……确实,5号线一期是让人耳目一新的,首先在于它是全省首条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自动化程度达到最高的GOA4等级。 不过,这种“新”,在乘客眼里,可能只是看不到驾驶员,只是开放式驾驶室,而实际上,全自动运行是个系统工程。通俗地说,它是通过信号、车辆、综合监控、通信、站台门等5大核心系统远程指令自动联动列车、车站和控制中心,涵盖100多项全自动运营场景。 全自动运行可以实现列车自动唤醒、自动出库、正线运行、终点站清客、自动折返、自动回库、自动洗车、自动休眠等功能。此外,系统还具备站台门/车门对位隔离、车辆故障远程复位、乘客紧急对讲、站台门和车门间隙检测报警、区间水位监测报警等应急功能。 运营分公司全自动运行项目部技术部通号组组长朵建华表示:“全自动运行列车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可以自主判断道路情况、调整运行状态。节省了人力,提高了运营效率,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列车的安全可靠性。” 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还具有舒适的智能恒温系统(BAS系统)。通过安装在车站各处的传感器收集的环境数据,发出指令调控温湿度,还可以根据未来时段客流量的大小提前动态调整,使车站环境恒久舒适。乘客每天进出地铁车站,不会感觉太热也不会感觉太冷,就是靠这个系统实现的。 5号线一期的列车还有一个小秘密,即“智慧车窗”。它采用最前沿的透明OLED高清显示技术,市民乘坐过程中通过可交互的触摸显示屏了解轨道交通线路信息、列车运行信息、车站架构信息、周边生活服务信息(本地景点与美食)等等,一屏尽在掌控,如果你有机会坐上这趟列车,别忘记去试试哦。 在5号线一期三官堂站,正试行着一套“智慧车站”管控系统。工作人员在车控室通过一块高清数字显示屏,能看到车站内的温湿度、设备运行状况等各类信息。 此外,5号线一期三官堂站率先试点智能巡检机器人。机器人在设备房内对车站配电柜进行安全监测,完成数据和图像信息的扫描记录,全程无需人为操作,且精准度高。 “5号线一期的全自动运行仅仅是起步,它的更大意义是将为今后宁波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乃至更远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思路。”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总工程师姚燕明介绍,正在建设的6、7、8号线均将采用全自动运行模式。 聚焦低碳 推动本土产业链智制同行 很多人聚焦地铁,关注点首先是城市的发展。一条地铁线对城市扩容提质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当我们聚焦全自动运行地铁线,你会发现它是另一个层次的高质量发展——低碳节能、自主创新、提升城轨国产本土技术的智能化。 很多人积极践行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时,可能并没有关注到公共交通工具其实也是“用电大户”。节能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内在要求,5号线一期就是带着这样的使命而来。在5号线一期等前两期项目建设基础上,宁波轨道交通下一步将依托6号线一期工程、7号线工程、8号线一期工程,采用“产、学、研、用”模式,以“更节能、更先进、更友好”为导向,以创新节能技术为核心,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建设基于云平台的智能能源系统。 如在5号线一期全线采用的双向变流器加永磁同步牵引技术,它能够高效吸收列车的制动能量,能给线路牵引系统提升30%左右的节能率。又如在4号线使用的国内首创的专用轨回流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地铁多年的世界性难题——杂散电流腐蚀问题,不仅减少了对内部结构钢筋及周边金属管线的腐蚀,延长轨道使用年限,还在节能上效果明显。 据悉,宁波轨道交通智能能源系统正在申请全行业示范工程项目,它的应用将实现宁波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线路运营综合能耗下降25%。 在国产及本土技术、产品与轨道交通融合研发、应用上,以5号线一期为代表的宁波地铁,走在了前列。 姚燕明说,当前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的设备系统国产化水平达到90%,其中,信号系统就来自浙江本地的企业,已实现完全自主化、本地化。对于5号线一期列车而言,车体焊接、涂装、总装、调试、售后服务、运营维护等全过程100%实现本地化,车厢客室内装座椅、顶板、照明等产品100%实现本土化采购,整车本土化超30%,发挥了宁波制造业产业优势,着力稳链补链强链,以工业互联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真正实现宁波地铁宁波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