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励芳芳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者在宁波“万有鄞力会客厅”路演中心进行全球百强名校项目路演;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Josef Kittler受聘为科研平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通过“海外学子浙江行”活动筑巢引凤,又一家上亿产值企业即将破茧而出……落户不到五年时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以下简称宁波分院)积极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通过资源整合与体制创新,在产业、人才、科研等方面为宁波发展提升创新动能,利用“创新基因”下好发展“先手棋”。 科研平台服务一方发展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我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第一家,而宁波分院是围绕长三院“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发展定位谋划的“一主两翼”战略布局中的一“翼”。 2017年8月23日,通过整合“鄞州创新中心”和“清华宁波科技园”资源,宁波市政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鄞州区政府共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宁波分院深入践行“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协同创新理念,探索建立“科技园区+产业基地”发展模式,积极谋划建设高科技项目聚焦平台、高层次人才聚集平台、高效能资源聚变平台等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为园区企业、项目孵化、企业家交流学习等提供便利环境,引流高级人才、高新技术、高端项目,力争成为宁波科技创新重要示范窗口之一。 宁波分院聚焦体制机制创新,与地方政府协同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宁波分院的两大中心颇为亮眼,即以引导科技体制创新为目标的智库中心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技术中心。 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智库型创新机构,通过与省市区各级地方政府合力,实现科技体制创新,目前已为杭州、宁波、丽水等多地政府提供经济发展智库服务。在鄞州区,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当地“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展开调研。去年以来,鄞州区根据其相关研究成果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卓有成效,围绕产业新动能提质集聚、进中更优,在企业物种繁衍、人才种苗引育、资金活水浇灌、环境气候改善等方面下功夫,让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配置更加优化。 “双轮驱动”打造新产业新经济新增长极的思路研究、构建科技创新基金体系的研究、推进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一项项研究成果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提供趋势预测、政策设计、决策判断等创新服务,引导科技体制和模式的创新,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以院企(产)联建方式成立的应用型技术中心效应逐步显现,比如气动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高端气动技术的产业化研究,目前拥有的真空发生器、智能阀岛、比例阀三大高端产品掌握了气动行业核心技术,充分对接奉化气动产业需求,中心研发的国产核心部件可以完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由清华校友何盛华领衔的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的项目产业化公司(宁波数益工联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华创资本、高瓴创投两轮近亿元融资。 整合资源激发创新活力 集聚更多优质的“种子”,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营造更加适宜的“气候”,宁波分院不遗余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宁波知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智能管理柜、RFID共享图书馆等研发的高科技企业。2020年初入驻宁波分院,申请了3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我们有50多名员工,其中近半数为研发人员,在这里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公司总经理马鸣介绍,今年因业务拓展,在宁波分院的支持下,公司第三次“扩张”,办公面积已达1200平方米。“每一次‘扩张’,都是创新带来的活力,目前公司在共享图书馆等相关智能设备上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扎根宁波分院、加速创新发展的企业,远不止知行物联这一家。截至目前,宁波分院已累计孵化企业近百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年产值达到千万元的企业18家,超5000万元企业7家,破亿元企业2家,其中浙江北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进入Pre IPO阶段。 服务“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智加科技”团队今年参加了互联网大会和世界数字经济大会,其项目领衔人刘立恺就是宁波分院引进的清华校友;曾在国外知名半导体企业从事高科技研发及管理的刘戈平,则是通过参加“海外学子浙江行”活动,来到宁波创业的。他们共同选择落户宁波分院,实现了从孵化到年产值破亿元或即将破亿元。 清华基因的人才优势,使宁波分院为宁波这棵“梧桐树”引来许多“金凤凰”。 去年年底,由浙江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以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二届“海外学子浙江行”活动(第五届海纳创新创业大赛)在宁波举行,开启了宁波分院引才新篇章。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学子,带来百余个高科技项目和创业计划参会对接。项目领域涵盖新一代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赛引人,以心留人。宁波分院始终秉承服务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科技研究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支撑科技研究的宗旨,着力围绕高端人才、高新项目深耕细作,力争打造成宁波大都市圈新型科创平台标杆,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