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之所向 情之所钟 物之所归

——天一阁博物院近年藏品征集侧记

    

    

    

    

    

    

    王伊婧 文

    图片由天一阁博物院提供 

    

    “明州天一富藏书,福地琅嬛信不虚。”大文豪郭沫若在20世纪60年代到访天一阁时写下这句诗,感叹天一阁藏书之富。如今的天一阁博物院总藏量达23.5万件,品类众多,其中不乏稀有珍品。而这其中,除了天一阁的原藏,有很大一部分藏品来自社会捐赠。20世纪中期开始,冯贞群、朱鼎煦、秦康祥、张季言、孙家溎、杨容林等一大批收藏家和市民化私为公、慷慨捐赠,奠定了天一阁藏品的基本格局。时至今日,向天一阁捐赠藏品的良好风尚仍在延续,近8年来新增各类藏品近7000件。正是这心之所向、情之所钟、物之所归,才让这人间庋阁流芳千古,也使得天一阁“书藏古今”的文化内核不断传承绵延。

    

    捧出“传家宝” 让宝贝有个归宿

    

    

    

    “天一阁是大名鼎鼎的文物收藏机构,它有着完善规范的藏品管理制度,把宝贝放在天一阁,放心!”日前,河北王氏家族的代表王伟凯向天一阁捐赠了一件清代光绪年间的布悬谱,也称“家布”,成为天一阁博物院首次入藏的非纸质类家谱藏品。这件特殊的家谱文物已传承了136年,这在北方地区也属罕见。说起千里迢迢把“家布”捐赠给天一阁的初衷时,王伟凯这样表示,“特别感谢天一阁为我们的老家布提供了一个永久归宿。”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出身中医世家的宁波市民劳杰文专程将一批家传的清末民初医书古籍17种34册捐赠给天一阁。这批古籍包含《伤寒论》《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等著名医书,是他祖父当年悬壶行医时的案头书。“趁此时机,将这批祖传的医书捐赠给天一阁,希望能通过天一阁这块金字招牌,让它们在今天发挥更大的功用,服务社会。”劳杰文说。

    “天一阁不仅文物保护专业,服务工作也做得相当到位,把祖传的宝贝放在天一阁,放心!”2019年,来自奉化的王守琪将自家祖传的民国老家谱《星屿王氏外宅家谱》捐赠给天一阁。没想到天一阁不仅对这套家谱进行了修复,还将拷贝了全套数字化扫描资料的光盘和纸质复制品送还给他,这让王守琪十分感动和感激。后来,他呼吁族人和同村好友又向天一阁捐赠了一批清代至民国年间的老家谱,还专程赶赴杭州向高龄族人借来老家谱提供给天一阁扫描保存。

    去年,一位家住鄞州的陈老先生在天一阁文化志愿者的陪同下,将自己收藏多年的清抄本《走马塘陈氏宗谱》捐赠给天一阁。陈老先生说,这本家谱是他的“宝贝”,之前有不少宁波的公藏机构联系他想收藏,他都没舍得捐。“如今自己年纪大了,还是得给它找个新家。思来想去还是觉得非天一阁莫属。能让我的家谱和天一阁众多家谱保存在一起,对它来说应该是最好的归宿。”

    最近,天一阁还陆续收到了几批特殊的“红色藏品”,是宁波的革命老军人和热心老党员捐赠的各类毛主席像章共822枚。自从10月下旬,抗美援朝老兵周志高向天一阁捐赠毛主席像章捐赠近300枚并得到媒体报道后,天一阁陆续接到多位老同志的电话,希望能将自己收藏的毛主席像章也捐赠给天一阁。考虑到老同志年龄较大,行动不便,每次天一阁都派员专程上门征集。老同志们纷纷表示,天一阁博物院有更好的藏品保存条件,是这些像章的最佳归处,感谢天一阁的收藏和保管。

    

    捐出“先贤物” 让文化回馈乡梓

    

    

    

    在众多捐赠者中,不乏有一些名人后代,他们因着对家乡热土的眷恋和厚爱,将祖辈的文集手稿或珍稀藏品慷慨相赠,让它们回归故里、入藏天一、造福乡梓。

    2016年是宁波著名爱国教育家、藏书家、文献学家张寿镛先生诞辰140周年。为激发社会大众对甬上乡贤的追思之情,天一阁特别策划举办张寿镛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包括“四明功业——张寿镛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展”、《天一阁藏〈四明丛书〉珍稀文献图录》首发仪式、张寿镛先生纪念碑石陈列揭幕仪式,以及纪念张寿镛先生的座谈会。对此,张寿镛先生的后人十分感动。2018年,张氏后人向天一阁捐赠了祖传的五件书画,皆为存世珍品。经鉴定,这批书画包括1件二级珍贵文物和3件三级珍贵文物。其中包括明代宁波抗清志士钱肃乐、清代学者万经、清代书法家翁方纲的书法作品。此次捐赠不但彰显了名家后人化私为公的大义,并且对弘扬乡贤文明、保护地方文化均有重要意义。

    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生前是天一阁博物院的名誉院长,饶老对天一阁感情颇深,乃至他的弟子和家人都对天一阁有着别样的情愫和信赖。2014年,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副馆长郑炜明先生向天一阁捐献了他个人收藏的两种家谱雕版共计133块。此次获捐填补了天一阁家谱雕版的空白。2017年,郑炜明先生携手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另一位副馆长邓伟雄博士,再次向天一阁博物馆慷慨捐赠清代书籍雕版和木活字字盘等文物100件。“邓伟雄先生是香港有实力的收藏家,我们共事了15年,有着共同的爱好——收藏。藏品就像我们的儿女一样,年龄到了要把儿女托付给谁,我首选是家乡。”这位香港的“宁波人”郑炜明说道,“天一阁不论是其影响力还是文物保存实力对我来说都是首选。”天一阁还专门举办“雕文镂字·生活——邓伟雄、郑炜明先生捐赠展”,向社会大众展示民间艺术和往昔的百姓生活。

    同样希望自己的藏品能够“回家”的还有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档案馆。今年,该机构先后向天一阁捐赠现当代宁波籍和与宁波相关的名人的手书信札、文章手稿等珍贵资料共102件。其中涉及翁文灏、童第周、冯骥才、赵万里、徐邦达、傅璇琮等名人,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中铁隆档案馆代表称:“宁波先贤的手稿就应该回到宁波。天一阁是宁波的文化地标,我们对其充满景仰之情,也非常认可天一阁在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上所作的贡献。所以捐赠这些文书资料也是希望能借助天一阁这个平台,让这些藏品适得其所、发光发亮。”

    上周,宁波籍著名历史学家童书业先生的三女儿、浙江大学教授童教英女士向天一阁捐赠一批童书业论著手稿、档案等珍贵文献共计227件(册)。从2011年起至今十年中,童教英女士已经分三批次向天一阁捐赠了437件(册)童书业论著手稿文献,几乎倾其所有。

    童书业是20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先秦史、中国绘画史、瓷器史、历史地理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而享誉史坛。童氏祖居银台第位于宁波市区月湖之畔,至今保存完好,作为清代中晚期官宦住宅的典型,现已辟为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天一阁与其女童教英教授有着长期的友好联系,她对天一阁的藏品保管和整理工作十分认可。童教英教授表示,父亲的手稿等遗著、遗物送到天一阁保存,自己感到非常放心,“先严在天之灵定感欣慰”。

    

    寻觅“归藏缘” 让传承绵延不绝

    

    

    

    日前,常州清砚谱社向天一阁博物院捐赠《江南孔氏族谱》《暨阳刘氏宗谱》《钱塘袁浦袁氏宗谱》等家谱共计65种528册,创下了天一阁单次获赠家谱数量的新纪录。作为一大特色收藏,近年来天一阁的家谱征集持续面向全国开展,以“抢救老家谱,传承新家谱”为重点,收藏范围逐渐从浙东扩大至全国。并且由以往“坐等上门”的方式改为“主动出击”,例如与各姓族长建立长期联系,通过周到服务和专业帮助引导他们捐赠新修家谱;与民间专业修谱人(谱师)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谱师的引导动员获捐多族新谱;与印刷厂维持联系,获知更全家谱信息,辐射更多家谱捐赠人。越来越多的新老家谱通过多种渠道送进天一阁,实现疫情背景下家谱征集的“逆市飘红”,年入藏量涨幅超过50%。

    目前,天一阁馆藏家谱资源已超2000部,涉及姓氏165个。平日里,来天一阁寻根问祖、查阅家谱的市民络绎不绝,可以说天一阁的家谱收藏特色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寻找家族根脉的有效渠道,也为解码文化基因提供了有力的实证积累和学术支撑。

    2019年,宁波均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王剑锋以个人名义向天一阁捐赠丰坊草书《感遇诗三首》一卷。丰坊是明嘉靖年间著名文人、书法家,也是天一阁创始人范钦的至交好友。当年范钦时时向他借抄古籍,求写书法,可以说范钦是在丰坊生前拥有其书法作品最多的人。而范钦不畏强权的刚毅性格和敢于与权贵抗争的精神也深为丰坊所赞赏,丰坊曾写《底柱行》卷相送。这卷《底柱行》成为丰坊草书神韵翻飞的扛鼎之作,后被范钦刻于石上,至今仍收藏于天一阁内。由此可见,丰坊与天一阁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与情谊,而他的作品能够归藏天一阁可谓让范、丰两位大家再续前缘。

    数年前,王剑锋在拍卖市场上见到这幅作品,他得知丰坊是宁波人,且与天一阁有着较深的渊源后,以高价拍下了这幅丰坊草书《感遇诗三首》。这幅书法作品一入手便成了王剑锋的“心头好”,时常取出来观赏。而他决定将这件藏品捐赠给天一阁,也是希望它能得到更为妥善的保存并得以流传后世。

    天一阁举办名家作品展时,甬上名家和国内外艺术家都会向天一阁捐赠自己的作品。近五年来,接受捐赠近百件,品类涵盖书画、篆刻、工艺美术品等,其中既有周律之、何月桂、金林观、李羡唐、毛燕萍等甬城名家,也有岛田文雄这样的国际陶艺大师,以及冼星海女儿冼艳萍、版画名家徐仲偶、印纽雕刻大师姚仲达等国内知名大家。因展结缘,由展入藏,庋藏天一,实为快事。

    除了社会捐赠之外,天一阁还依靠政府大力支持,征得大量品质好、价值高、稀有罕见、与天一阁“缘分”深厚的珍贵文物。自2015年起,有了市财政文物征集专项资金的保障后,天一阁博物院所征得藏品的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且经常积极与拍卖公司协商,通过“不上拍”,直接向藏家购买的形式进行文物征集。这样可以用远低于拍卖成交价的“优惠价”征得珍贵文物。例如成功征得流失了160余年的铜版画《平定两金川战图》,使“乾隆三宝”再聚首;征得一批明代闵凌套印本古籍,使之与天一阁原有的套印本互为补充,成为天一阁馆藏古籍的又一个亮点。文物专家在鉴定后也赞叹不已:“能以‘截胡’的方式征得如此罕见的宝贝,实在是眼光‘毒辣’、下手‘神速’。这些文物一旦经拍卖流入市场就很难收回啦。可见宁波政府对于文化的投入力度还是很大的。”

    “文物征集工作对完善我市博物馆藏品体系,提升博物馆展陈规格,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影响巨大。”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与博物馆处副处长王赤洲说,“不管是来源于捐赠者的‘化私为公’,还是有财政专项经费保障的定向征集,都使得公藏机构的藏品汇流而聚,让我们博物馆的‘家底’也愈加殷实。”

    百川归海、公而不朽。致敬所有心存大爱、化私为公的捐赠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