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塔洋与白洋塔:市井故事知多少


白洋塔杨祠及埠头
(水银 供图)

“一杆双斗”

白塔洋一带

白洋古塔部分构件

张祠西山墙

杨坊故居

西成桥鳌头

    

    仇柏年/文

    

    

    一

    

    

    旧时,出望京门西水关,顺西塘河西行,过望京、大卿、万安、西成诸桥,水面豁然开朗,此处水域也称“白塔洋”。南岸田地平旷,阡陌交通;北岸村舍栉比,鸡犬相闻。

    宁波城乡水网交错,塘河多得难以计数,但称之为“洋”的,比较少见。

    白塔洋算是个稀奇地名,《坚瓠集》记载,清代有位花宗师,某年到宁波主持岁考。这位主考官应该是从浙东运河西塘河分支经白塔洋到接官亭上岸进城的。到宁波后,不知他是想玩弄文墨,还是想探探宁波考生的底子,让考生对联,上联为“赭山湾上浪高低,鲁班鲁肃”。考生们忖不出下联,花宗师便自对“白塔洋前风缓急,樊哙樊迟”收场。此联中嵌两地名四人名,人名双关,谐“橹慢橹速”“帆快帆迟”。刚一照面就来个下马威,真有点难为考生的味道,猜想这花宗师,当时一定有点洋洋得意。

    白塔洋北岸河塘上,有条石板纤道,算来也该是千年古道了。纤道旁兀然立着一座塔,高约八米,基座边长一米余,形方层七,逐层略做收分,每层有檐出挑,檐角起翘,顶为圆柱形塔刹。塔四面雕神龛,最高层的南面,镌有“白洋古塔”四字。塔通体由块石筑就,形状古朴,当地百姓称其为“白洋塔”。

    白塔洋,白洋塔,是塔以洋名,还是洋以塔名?这是一道难题,颇似问“鸡与蛋孰先孰后”。

    白洋塔其貌不扬,却藏有故事。

    故事发生在元末至正庚子岁,即1360年,当时方国珍占据浙东,天下并不太平。这一年的元宵节,宁波依然张灯结彩,百姓大多出游赏灯。

    城中镇明岭下,有一乔生,因妻亡未外出观灯,独自一人,倚门伫立,怅然若失。正月十五夜深时,游人渐稀,乔生见街上一丫鬟,手挑一盏双头牡丹灯,引导一美人向西款款而去。乔生见之,尾随而行。美女忽然回头,脸带微笑。乔生赶忙上前,作揖并问其姓名居址。美女回答说:姓符字丽卿名淑芳,奉化州判之女,先人已亡,家事衰败,只得与婢女金莲侨居湖西。乔生就邀其留宿,丽卿与丫鬟天将明时才离去,日暮之后又至,就这样过了半月。

    乔生家隔壁有一老翁,日久生疑,穴壁窥之,只见一粉妆骷髅,与乔生并坐。次日早晨,老翁盘问乔生,乔生起先还吞吞吐吐,秘不肯言。老翁叹了口气说:你大祸临头了,与鬼魅同处一室,居然不知!乔生这才惊惧,告知事由。

    将信将疑的乔生,就去月湖之西,寻找女子的居所,遍寻不得,后在湖心寺西廊内,看见一柩,上写“符州判女丽卿之柩”,柩前悬着一双头牡丹灯,灯下放着一明器,有金莲字。乔生大惊失色,狂奔出寺,连自己家也不敢住了,借宿在邻翁家。老翁说:元妙观魏法师是王真人弟子,他的符药蛮灵的,你快点去求。天一亮,乔生直奔元妙观,向法师求得两道朱符。法师告诉乔生,回家后将朱符一贴于门,一挂在床,以驱鬼怪,并再三叮嘱乔生,千万不能再往湖心寺去。乔生按法师所言行事,自此平安。

    过了一个多月,乔生到湖西衮绣桥访友,朋友好客,留乔生喝酒。乔至醉方归,神情恍惚,忘了法师叮嘱,途经湖心寺归家,不想被丽卿摄入柩中。

    邻翁见乔生不归,四处找寻,寻到湖心寺,见停柩室内,有乔生衣裾微露柩外。急忙打开柩盖,见乔生早已身亡,就将乔生及柩一起葬于西门外。

    此后,每当云阴月黑之夜,乔生与丽卿常携手同行,走夜路的人碰见后,很快就会得重病。西门外一带的人十分恐惧,请魏法师前去驱鬼。魏说:我的符箓只能治其未然,今鬼祟已成,我也无能为力。听说四明山中有铁冠道人,法术甚灵。众人于是去四明山,攀藤越涧,直上绝顶,果见有道人坐草庵中。众人拜告后恳求道人下山。道人先是拒绝,听众人说是经魏法师指点,便埋怨了句“老子饶舌烦吾”,就随众人下山到西门外,结方丈坛,端坐书符,遣将驱之,即令镇以白塔。自白塔建后,乔生丽卿再也没有出现。

    故事中的白塔,就是白塔洋畔的白洋塔。

    这个故事在康熙《鄞县志》(以下称闻志)、乾隆《鄞县志》(以下称钱志)中皆有记载,《四明谈助》也有记载,并载明出自瞿佑《双头牡丹灯记》。瞿佑的原文,描述更细致,情节更丰富,比上述记载要生动得多。不过,瞿佑原文之末,并无“即令镇以白塔,妖不复见”等内容,也就是没有提及白塔,这是最明显的区别。

    钱志沿袭闻志,而闻志中的“白塔”并非毫无根据、凭空添加的。宁波大学教授张如安先生在《古藤史氏宗谱》中,发现了清代状元史大成(1621年-1682年)写的《白塔行高下》:“君不见城西门外白塔高,下有千年人姓乔。乔生好色感鬼物,娉婷月下来招摇。月晕朦胧笼翠翘,灯光掩映飏青绡。明眸皓齿细舞腰,自称良家一阿娇。阿娇颜色美如玉,书生姓名轻于毛。君不见城西白塔高,至今晓夜乌鸢号。”说明在闻志纂修之前,白塔镇妖传说已在宁波流传。

    传奇小说名篇《双头牡丹灯记》“人鬼恋”故事,很早就流传到韩国、日本、越南,日本还把故事拍成电影,影响很大。但在故事发生地宁波,后来似乎流传不广,这可能与钱志之后的光绪《鄞县志》和《鄞县通志》均未载录瞿文有关,《鄞县通志》“舆地志·塔篇”中,也未记载白洋塔,仅在地图上有一标注。

    宁波民间流传的是另一版本,说一富家小姐害相思病去世,葬月湖欢喜庵,每逢夜半,墓里会跑出一只白羊,到处乱窜。白羊继而变成白衣美女,招惹人心,此事闹得满城风雨。后来茅山道士作法,白羊逃至西成桥,化作一缕白烟遁入石缝,道士就在桥边建塔镇住白羊。

    以前,西塘河上航船往来,船上说唱盲人过白塔洋时,就会绘声绘色讲这故事。

    

    二

    

    

    白塔洋畔,还有一处景观引人注目,就是白洋塔之西,竖着两根斗杆,高刺云天。斗杆,宁波人俗称“稻桶旗杆”,比较常见,宁波城乡祠庙门前大多有,但一般是单斗,即一杆一斗,而白塔洋畔的斗杆,却是一杆双斗,这在宁波极罕见,很有可能是孤例。

    双重斗杆,显示此处建筑非同寻常,斗杆之下,是两朝帝师张家骧家的祠堂。“像不像人样,看看张家骧”,关于张家的显赫,老底子宁波人耳熟能详。

    1886年,张家骧去世时,《申报》报道:“张子腾侍郎之灵柩由京南下……到宁波原籍……定于初七日入城。是日巳刻,列仗起行,入灵桥门,而出西门,官绅设路祭九处,提宪派大营兵勇站队迎接,道宪派卫安勇护送,英领事署派巡捕弹压。先有骖马吹笳者在前引导,继以銮驾全副排班徐行,杂以令牌火牌大旂伞扇冲天棍,一律鲜艳夺目,其衔牌如奉旨入城等约有百余对,又有御赐祭文亭、御旨亭、毅庙遗爱服物亭、赏给陀罗经被亭、御书福字寿字龙字亭,以及诰命亭、香亭、像亭、白公鸡神魂亭、珍物果品亭,共有十余座,皆有乐工鼓吹相从。又有御书‘砥德砺材’匾额一方,御赐座椅一把,紫禁城内驰马一匹,绿呢魂轿红缎材罩以二十四人扛抬。送丧各轿有三十余乘,沿途观者不下万余人,咸啧啧称羡,谓咸同以来,宁郡缙绅殡仪之盛,诚未有及侍郎者也。”这排场在宁波历史上大概是绝无仅有的,张家之显赫由此可见一斑。

    张家世居西门外望京桥西南郎官巷,这祠堂为何会建在四里之外的白塔洋畔呢?这是因为张家先代一二世祖坟墓在西南乡迈岁桥,三世在西乡新桥,两处均无丙舍,而白塔洋处于通向迈岁桥的庙后河与通向新桥的西塘河交汇处,在此建祠,是为了祭扫时兼顾两处来往之便。

    

    三

    

    

    “张家势劲大,杨家银子多!”白洋塔东边,也有一座祠堂,称西成杨祠。与张祠相比,杨祠门前没有高耸的双重斗杆,从外观看似乎少了点气势,但祠内的砖雕、木雕和石雕,据当地乡老讲,比张祠还要考究,更加漂亮。

    能与张家相提并论,杨家的祖上肯定不是等闲之辈。据文献记载,美国旗昌公司当年开辟沪甬航线时,最初把轮船定名为“孔夫子”号,乏人光顾,就改名“西太后”号,结果仍一样,后又改名为“杨憩棠”号。在西方人眼中,杨憩棠是能与皇太后、孔圣人并列的人物。西成杨家祠堂供奉的祖上,就有这位大名鼎鼎的杨憩棠。

    杨憩棠,字荣阶,名坊,谱名启棠,1811年出生于西成桥杨陈弄。5岁入塾读书,14岁随兄习会计,后在绸布店当店员,曾到教会学校习英语。1843年上海开埠时,他只身赴上海,进入英商怡和洋行任买办。后迅速发家,成为拥资百万名噪沪上的人物。

    杨坊参与镇压过小刀会起义、督同华尔洋枪队阻击过太平军,在清政府与英、法外交人员在上海的交涉活动中,起过很大作用。作为新兴买办人物,杨坊身上具有两面性,既投机牟利,也热心公益,如捐钱万贯,设局赈济,出银三万两,监修海塘等。《书宝顺轮船始末》《西成杨氏棠荫义塾记》等碑刻,记录有杨坊参与商购中国第一条轮船“宝顺”轮、筹办学塾等事迹。

    杨坊于1865年去世,去世前以“先世祭田未立、西成支祠未建、族中义塾未成、郡邑志书未修、卢氏抱经楼藏书未还”为几大憾事,执儿之手,嘱其“汝当善成吾志”。

    现今宁波老街区月湖盛园中,保留有杨坊故居,有台门、轿门、仪门、前厅和左右厢房等建筑,工艺相当精致。遗憾的是后院已拆,仅剩一半,否则规模更大。据《杨憩棠年谱》记载,咸丰四年(1854年),杨坊之妻胡夫人归甬时,在宁波城内竹湖东畔,营宅曰“崇礼堂”。竹湖俗称腰带河,今杨坊故居位置,正好在腰带河头东边,与记载相符,但现存建筑是否为当时所建,尚需考辨。

    

    四

    

    

    白塔洋的东端,有西成古桥,此桥也曾是西塘河上一道风景。西成桥南堍有白云庵,俗称西成桥庵,北堍有西成桥亭,亭之西侧,有七里堰桥。西成桥与七里堰桥,一拱一梁,组成双桥景观,尽显江南水乡风貌。当地乡老说,西成桥之精美,不亚于现今的望春桥。

    如果将白塔镇妖传说作为依据,白洋塔应始建于1360年,近400年后,乾隆丁丑年(1757年)施允常重建,又过了200多年,大约“文革”前白洋塔被拆除。所幸,有关部门在拆除前拍了照片,使我们仍能一睹此塔风貌。白洋塔被拆除后,部分构件先是存放在白云山庄,后又移放到庆安会馆展示。

    张祠与杨祠,后来都用作粮库,再后来相继被拆。笔者去寻访时,张祠的西山墙还在,杨祠已荡然无存。几年前建设西塘河公园时,将杨祠前的地表揭去,显露出旧埠头原貌,作为浙东运河遗存展示。

    西成桥在20世纪60年代被拆改成水泥平桥,后又拆除,易位新建新峰桥。西塘河上的古桥,有的还保留着原貌,如望春桥、新桥、上升永济桥、高桥等,风韵犹存,成了西塘河上的美丽风景。有的虽被拆,但留有旧影,如望京桥、大卿桥,后人还能在老照片中见到古桥之倩影。唯独这西成桥,居然连一张旧影都未见面世。西塘河公园中,曾遗有西成古桥一鳌头,可惜后来也不知去向。

    七里堰桥的桥栏嵌在西塘河墈中,现被遮挡。

    最后再说说白洋塔的准确位置,因为《鄞县通志》地图上所标注的白洋塔位置有误,西塘河公园介绍词中写的位置也有误。笔者根据旧影及其他文献,并几经问询当地乡老,确定白洋塔坐落于今新峰桥北堍西侧约40米处,与杨家祠堂前埠头近在咫尺。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1954年10月出生于宁波,先后辗转于农村、部队、企业和机关。退休前在江北区贸易局、人大、街道工作,专业职称经济师。省业余文保员。因考辨宁波旧影对本地历史发生兴趣,尤其关注江北岸外滩的演变,对浙海关、英国领事馆、天主教堂、邮政局、通商银行、英商洋行、朱宅等近代建筑的建造时间、变迁、用途等问题有一些新的发现,著有《外滩烟云》一书。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