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0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气预报 应当让公众听得懂看明白

    

    

    

    吴睿鸫 

    

    为了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通俗性、实用性和服务效果,中国气象局近日印发《气象地理区划规范》和《国家级气象服务产品地理用语业务规定》,强化气象服务用语地理区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尽管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随时随地可以查询到天气预报详细信息,电视天气预报类节目的作用正在减弱,但仍有不少观众还是通过电视了解气象信息。尤其是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是我国收视率最高的气象栏目,由于其提供的气象信息权威、准确,深受普通老百姓的欢迎与追捧。

    可是,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天气预报中部分模糊难懂的地理用语,是公众理解气象预报的最大障碍。譬如,华北北部、西北地区北部、华西、黄淮、江淮、江南……这些地区到底指的哪些省份?具体指的又是哪些地方?除非专业人士,大部分人会被弄得一头雾水。

    基于此,国家气象局隆重出台了《规范》与《规定》,纵观这两项公共政策,可谓亮点多多:一则,让充满“迷惑性”的地域术语,变得清晰易懂起来。譬如,“华北北部”变成“北京西部”,“江南”变成“江苏南部”。二则,气象服务产品细化到市县,乃至具体地点;三则,地理用语变得更加简洁、全面、概括性强。譬如,涉及省份较多可采用简称,如“京津冀晋豫鲁等地”。此外,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制定本地气象地理区划规范,并实行备案制。

    可以想见的是,随着这项制度安排的全面实施,不仅会让地理用语更加精准、易懂,也会拉近气象服务与公众间的距离,从而让气象服务产品更加接地气。这就要求气象服务工作者,在提供气象服务公共产品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气象领域的术语老百姓应当懂,应当明白,而应当为那些非专业人士与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满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