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德女校旧址,位于今解放桥北堍西侧的槐树路沿江公园(朱晨凯 摄) |
|
安格妮丝画像(图片来自宫宏宇《基督教传教士与宁波早期音乐教育》) |
|
以安格妮丝遗产捐建的体仁医院旧址:上海宁波路隆庆里(图片来自萨苏的文章插图) |
|
崇德女校和盲人技工学校(右二)旧影 (图片来自哈佛燕京图书馆官网) |
水 银 中国学者王治心(1881年-1968年)所撰的第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国基督教通史或全史著作《中国基督教史纲》,出版于1938年。 其中提到,“当1840年的时候,有某教士偶然收容瞽士六人,因中国此时尚无盲人学校,故分送二人至美,四人至英,入盲人学校受适当教育。至英国的四人中,后有一人返国充宁波‘瞽人院’院长。” 曾在宁波城内传教的英国圣公会教士戈柏,在他1860年出版的文献中曾说到,“由私人捐助出版的一本传授宁波方言的盲文小册子正在制作当中”。这些都显示宁波的盲人教育起步之早。 2012年,当时在宁波大学音乐学院任教的中国音乐史研究学者宫宏宇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发表《基督教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的盲人音乐教育:以安格妮丝·郭士立、穆瑞为例》一文,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 一 安格妮丝·居茨拉夫(1836年-1871年),这位有着外国姓名的人,其实是一位广东孤女,又是盲童,从小被郭实猎(1803年-1851年)夫妇收养,故以养父的名为姓。 1842年初,当她还只有5岁半时,被郭夫人玛丽·温斯娣送到伦敦盲人盲童学校接受教育,1855年学成毕业,以年薪10英镑的待遇,被中国传道会派遣到中国传教,同年9月乘船离开英国,次年春到香港。因同行者身体不佳滞留香港,原计划到厦门的安格妮丝,孤身一人到宁波,沿途还收留了三个盲童。 因为安格妮丝是盲人,又说不好汉语,所以被宁波的传教士们认为是个“包袱”。幸好宁波创办了中国内地第一所女校的艾迪绥小姐聘用了她,让安格妮丝负责三位盲童学生的教育和女校的音乐课。1858年,艾迪绥还开办了一个盲人技工学校,请安格妮丝负责该校,并担任学生的阅读课老师。这就是王治心在他的著作中所说的“充中国瞽人院院长”的情形。 安格妮丝会弹风琴和钢琴,还会教人唱歌。宁波英国圣公会主教禄赐悦理,对她的工作称赞有加,他特别提到安格妮丝在督导盲人技工学校的同时,还“为我们教会那些有音乐耳朵和音乐趣味的成员,和我们男童学校的几个男孩组建了一个唱诗班”,从那以后,宁波城里,有了来自西洋的歌声。 过去,我们只知道宁波是中国第一所女校的创始地,现在我们才知道,那位广东盲女安格妮丝,在甬城开创了大陆视障教育的先河,而且她本身还是一位视障人士,这需要多么坚强而执着的意志。 二 华美医院创始人、美国浸礼会传教士玛高温医生,曾在1857年前手绘宁波地图,当时艾迪绥女校(艾迪绥小姐在宁波开办的中国内地第一所女校),已从祝都桥(今呼童街与尚书街交会处附近)迁出,与美国长老会柯理夫人负责的女校合并(后来成为崇德女校),校址位于今解放桥北堍西侧的槐树路沿江公园(原槐树街道小学、江北实验小学旧址,今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办公所)。 1861年底,太平军占领宁波,安格妮丝迁居上海。1872年12月3日,《申报》上刊载了一则消息,其中说到—— 体仁医院施诊 兹珊记码头复设体仁医院,乃广东之处女,未嫁而盲,以致终身贞守,家则极富,临终时深怜病盲之苦,遂将家资捐赴各处,设立医院,延请西医,专治目疾。今设体仁院于上海,本为专治目病,因西医深通医道,发愿不论何项病症,一概诊视。 体仁医院,原为眼科专科医院,1882年因经费来源枯竭、难以为继而并入同仁医院。体仁医院是中国人在上海开办的第一家西医医院,报道中的这位“广东之处女,未嫁而盲,以致终身贞守”的女子,就是安格妮丝。安格妮丝是一个孤儿,终身未婚,“家则极富”却是未必,但她把所有遗产捐献出来,则是事实。 巧的是,体仁眼科医院最初的地址,就在上海的宁波路隆庆里。报道中的“珊记码头”,在今天上海的山西南路北端的苏州河畔;体仁医院的隆庆里,处于山西南路与宁波路交会处附近。隐隐之中,也许和宁波缘分未尽。 安格妮丝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创下中国近代史上的三项第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经过正规训练的盲文教师;近代中国第一位教授健全人西洋音乐的盲人;中国人在上海创办第一家西医院。 盲女安格妮丝在甬城开创的光明事业,值得我们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