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1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啥说徐霞客是君子

    

    

    戎章榕 

    

    谈及徐霞客,人们都会想到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游圣、千古奇人这样的评价。

    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徐霞客故里就在江苏省江阴市马镇南阳岐村,为了纪念徐霞客,马镇如今已更名为徐霞客镇。徐霞客故里由故居、胜水桥、晴山堂、仰圣园等组成。

    参观徐霞客故里后,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两次出行:分别是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两次出行均与母亲有关。第一次开启出行之路时,徐霞客22岁。他从小就怀有“穷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络”的远行抱负,然而19岁那年,父亲去世,为了守孝,更因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加上妻子去世,留下一个3岁的孩子需要抚养,致使他的出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但“勤勉达观”的母亲劝导他“长而有志四方,男子事也。吾为汝治装,行矣”。并缝制了“远游冠”,嘱咐他“第游名胜,归袖图一一示我”。

    最后一次是筹划已久的西南之行。为了鼓励儿子,高龄的母亲让儿子陪着她出游荆溪、句容等地。两年之后母亲病逝,在家守孝3年后,徐霞客自感日渐衰老,身体大不如前,念及母亲生前对自己的支持,认为只有出行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告慰。崇祯九年,年近50岁的徐霞客毅然踏上他人生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最壮烈的一次“万里遐征”。

    两次出行均从浙江起步。第一次出行首站是浙江天台山,最后一次的第一站也在浙江。首游历时9天,写下《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游天台山日记》;最后一次在浙江游历近一个月,写下《浙游日记》。出行结束后,《徐霞客游记》基本完成,以其文美、景奇、质实,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我对徐霞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一是徐霞客之“孝”。孔子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徐霞客谨奉孝道,母亲在世时,绝不远游。母亲过世后,他方才“不计程,亦不计年,旅泊岩栖,游行无碍”。明代文学家陈继儒言“弘祖之奇,孺人成之”。徐霞客游历也是母亲的心愿,是孝道支撑徐霞客终其一生的行走。

    二是徐霞客之“志”。徐霞客自小天资聪颖,博览家中万卷藏书,有“博雅君子”之称。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慕功名仕途,少年时便立下“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宏愿,并穷其一生实现这一理想。

    三是徐霞客之“勇”。从22岁启程到54岁辞世,徐霞客“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人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时人赞其“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即便旅途险境丛生,几次差点失去性命,徐霞客也从未生退缩之心。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郊诗曰“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徐霞客以孝为先,胸怀大志,且勇而坚毅,实有君子之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