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讲解奉化博物馆的前世今生。(王岚 摄) |
王岚 陈欣媛 高大粗犷的冷凝塔犹如一座巨型石像;长长的滑道梁柱倒映在泛着涟漪的沉淀池;高旷的堆煤场身披闪光珠帘与远处的输煤带相映成趣……当你靠近新建成的奉化博物馆,思绪即刻随着众多工业遗存开始翩飞。 近日,“2021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落下帷幕。奉化博物馆从1292个空间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但谁能想到,今日这个星光熠熠的“城市会客厅”在5年前还是一片破败厂区,宛如一块长在城市中的“伤疤”,黯淡无光。 修旧如旧,城市“伤疤”化身“工业乡愁” 奉化博物馆主体建筑原是1986年建成的奉化热电厂。随着时代变迁,热电厂因环保和持续性经营困难等问题关停,留下了一大片工业遗存。高大的烟囱和几幢几何体结构的厂房静立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城市中,像一幅忧郁的画面。 虽然破败,但这里却是块宝地——位于奉化县江西侧、大成路北侧,是奉化最繁华的黄金区域。 在最好的地块建设民生工程,把最美的风景让市民共享。2016年,奉化区投入8亿元对废弃厂房进行全面改造,既保留热电厂的框架结构,又体现新的文化内涵,满足民生需求,建立工业遗存的“活化”样本。这也是奉化有史以来投资额度最高、建筑体量最大的文化类公建项目。 按照展陈要求,整体修缮延续了原有的梁柱等钢构架弧顶建筑,保留了堆煤场、沉淀池、输煤带、车间、烟囱、冷凝塔等时代符号,同时增设内部平层、置入红色耐火砖,对馆舍进行二次设计和改造。 2020年6月12日,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奉化博物馆正式投入运营。在高空垂挂的大煤斗下,创意性设计的观众休息椅成了博物馆的网红打卡点;户外长52米的输煤斜坡带被改造为观景台阶,为观众提供了超强的参观体验。 “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在博物馆看到曾经每天接触的工具、张贴过的标语,真的很有感触。”原热电厂的一名老员工感慨道。因为这些工业遗存,城市“工业乡愁”的故事和梦想在这里延续,人们对“工业乡愁”的情感和情怀在这里重觅。 展教合一,时代内核注入文化肌理 不止情怀与情调,奉化博物馆更是以“展教合一”为运营理念,坚持质与量并重,让工业遗存与市民休闲生活相融合,将时代内核注入工业遗迹的文化肌理。 目前,奉化博物馆基本陈设文物3000多件,整个景区包含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诗词文化、民俗文化。游客在这里可探秘千年古迹、领略民国历史、体验奉化特色非遗项目、品尝奉化特色非遗小吃。博物馆还精心打造了广受青少年喜爱的“寻宝探秘”夜宿博物馆、“红小鬼”红色主题教育、“三官之谜”文物剧本杀等系列活动。 在博物馆外的广场上,高端演出、画展频频上演,文化集市活动连接不断——奉化文旅惠民消费季主题集市活动、“棒集”文化夜市活动、奉化首届“1986文化广场”艺术文化月活动、文化广场时尚秀……有活力与接地气在这里共同演奏着新旧碰撞融合的华美交响曲。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发布《浙江省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关于2021年度4A级旅游景区验收结果的公示》,全省11家单位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奉化博物馆位列其中。 围绕博物馆一体化打造的奉化城市文化中心,提供了全方位的景区配套设施:大型生态停车场、贴心的母婴室、功能齐备的3A级厕所、增强体验感的智慧旅游系统。功能多样的奉化城市文化中心成为奉化人民文化生活的主要供给地,让越来越多奔波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城市人心向往之。 希望与鞭策,催人奋进;肯定与激励,鼓舞人心。奉化博物馆已锚定了下一个目标:着力打造具有创新创意、互动体验的主题场景式的泛博物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创意产业基地,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