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文化/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长胜:小乡村“擦亮”红色基因

改造提升后的长胜村焕然一新。

    

    

    

    徐卓蔚 文/摄

    

    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沿着乡间小路向前,民宅门口的一个个小庭院既调性和谐,又各具特色。走进长胜村,红色村庄的美丽画卷缓缓铺开。

    长胜自然村位于镇海区西北部,坐落在群山环抱的九龙湖风景区旁。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优势。去年2月,长胜村结合本地革命历史底蕴,着手打造红色主题旅游村庄,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元素”。

    长胜村在这一轮改造提升中,重点打造红色历史陈列馆和红色旅游线路,重新“擦亮”了本地红色文化基因。3个月时间,村里闲置的旧仓库摇身一变,一座全新的红色展馆拔地而起,去年6月,展馆正式对外开放。

    “这座展馆现在作为镇海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也是九龙湖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九龙湖村党委副书记王丹凤告诉笔者,展馆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记录了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镇海革命的历史沿革,介绍了张人亚、陈寿昌等革命英雄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英勇事迹,展现了马家桥战役、洪桥战役等发生在镇海的红色故事。

    如今,展馆里还增加了数字乡村可视化大屏,结合智慧党建、智慧旅游、村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乡村数字化管理。

    长胜村还打造了一条拥有14个美丽节点的红色旅游线路。红色主题墙绘、红色景观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如今村里处处可见乡村“微改造”的累累硕果,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热潮。“去年,来村里的游客有7500余人,乡村改造提升后,游客数量更多了。”王丹凤说。

    如今的长胜村成了游客心生向往的城市“后花园”,它背山靠湖,生态环境优越,又毗邻九龙湖镇政府,生活出行便利。近可避世,出可入世,成为都市人群理想的休闲度假之地。你或许难以想象,30年前,这里是镇海最穷的乡下头。

    “我们的村子是‘众筹’出来的,村里的党员和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把乡村改造成了如今的模样。”九龙湖村党委书记杨勇说,改造过程中村民们参与热情高涨,得知村里在打造“美丽庭院”,有的村民把花花草草搬到门口用来装点;不少村民将家里的老物件捐赠出来,在村里的“知青馆”展出;还有的甚至腾出自家庭院,改造成为可供邻里游客停车、纳凉的公共空间。

    听说村里要进行改造建设,作为党员和退伍军人的沈信宝、沈伟峰父子两人立刻带头,不仅把自己家周围收拾干净,得空时还帮助邻居整理改造庭院。在这些党员、热心村民的带动下,村民们开始自发捐物,如施工用得到的木材、毛竹等原材料,还有的村民主动认领绿化维护区域,悉心照料。村民们拧成一股绳,为改造村庄贡献力量。

    半年多前,村庄还有些许古朴和纷杂,可如今,一处处红色景观连点成线、焕发生机。红色历史陈列馆和红色线路交相呼应的构造布局,让党校培训、党建活动、干部教育培训等各类活动在长胜村纷纷落地,打开了当地红色旅游的新局面。长胜村有效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不断提高村庄知名度,也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农家乐沈家小院,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生意不算太好。改造后不到一个月时间,生意却翻了一番。老板沈云耀高兴地说:“环境好了,钱包鼓了,一切都要感谢红色村庄的建设。”像沈家小院这样受益于村庄改造的农家乐,在长胜村共有4家。

    氧气民宿是村里唯一的民宿,民宿主人小王是土生土长的长胜人,随着返乡热潮,在国外工作的她回到家乡,开了这间民宿,过上了半城半乡的生活。在这个小村庄里,诗和远方都照进了现实。

    日新月异的长胜村,如今成为人人艳羡的美丽新农村,乡村改造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和提升。长胜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搭建起红色乡村的“精神家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