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实验室 |
|
上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 |
|
服务帮办 |
|
数字农田 |
|
海曙风貌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海曙全力以赴争先创优,一以贯之狠抓落实,精准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区。 凝心聚力谋发展,再展宏图铸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曙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对宁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扛起宁波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深化“十大系列”,实施“沿江、沿路、沿山”三沿开发,“创新、创意、创质”三创驱动,“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化互融,打响“海曙创造、海曙美好、海曙品质”三大品牌,实现创新开放、产业迭代、城市能级、民生福祉、社会治理五大新跨越,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 撰文 陈朝霞 孙勇 周唯轶 供图 海曙区全媒体中心 创新引领发展 打造开放高地 1月11日,海曙在月湖畔举行“工程师友好区”专题发布会,全省首家区级工程师服务中心揭牌成立,同时发布“高水平工程师队伍建设十五条”专项举措,向全球工程师发出“求贤令”,标志着海曙区“工程师友好区”建设正式启航,充分彰显了海曙建设全省领先、全市一流的工程师人才集聚地的目标和决心。 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宁波的中心城区和对外门户,海曙不仅将“求天下英才、建人才高地”作为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而且将创新人才和创新平台、创新主体的集聚壮大一体化推进,出台《海曙区硬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在创新街区(翠柏里创新街区)、“科创中国”省级试点区等领域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新材料、时尚产业三大科创高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超300家,实施高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技术、重大场景应用创新技术、未来前沿引领技术四大领域硬科技技术攻关,三生生物参与完成的“良种牛羊卵子高效利用快繁关键技术”获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国家级科技大奖零的突破。 2022年,海曙将聚焦改革创新,建设更大优势的开放高地——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推动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建设,促进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产业化项目落地,深化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打造翠柏里创新街区,探索“总部+研究院”模式,培育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5家以上。积极开展“人才汇海”四大工程,全年入选市级以上重点人才计划项目40个,新增工程师人才1.3万人以上。 形成更多数字成果。健全公共数据管理、项目管理、安全管理制度,构建数据资源体系。打造数字防汛、畅行南站等特色场景应用,推广“非现场非接触执法+信用联合惩戒”执法模式,新增5G基站300个以上,建设5G综合应用示范区。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千方百计惠企助企,加快社会经济贡献指数评价办法落地见效,新增市场主体9700家以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力度,实施“凤凰行动”计划2.0版,制造业贷款增长10%以上。启动5项便民利企“一件事”集成改革,确保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15个工作日。 不断激发开放活力。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杭甬“双城记”,实现户口迁移等6个领域业务事项“跨省通办”。投用宁波国际邮件互换中心,引进“9610”“9710”“9810”企业20家以上,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15%以上。 推动提质增效 产业更富韧性 近日,工信部第一批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平台)名单公布,拥有近百家入园企业、总产值近200亿元的海曙区博洋创客157创业创新园,作为全国9个示范园区之一入选其中,这为提升海曙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能力,创建区域品牌,促进全区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供有力支撑。 此前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海曙正式承担任务期为5年的浙江省服装产业大脑建设试点任务,这一由服装产业相关服务企业、产业平台和高校智库资源联合共建的任务,将建成全国领先的服装产业大脑,让纺织服装这一海曙传统优势产业再增新动能。 这也是作为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拥有大中小纺织服装企业4800余家的海曙产业加速迭代升级的缩影。 2021年,海曙服务业主导地位持续巩固,商贸业、金融业规模保持全市前列,制造业提质发展,启动实施《海曙区制造业“双三十”头部企业梯队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1家,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百家,“大优强”“小而美”“高成长”特色的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初步建立,数字经济系统建设考核评价全省第三。 新的一年,海曙将推动提质增效,构建更富韧性的产业体系—— 做强服务经济。服务业增加值突破980亿元。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港航服务、商务会展、现代物流、航空贸易等业态,打造设计产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顺丰华东创新产业总部基地等平台,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突破60%。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规划建设“三江汇海”城市新消费地标,更新开放东渡路高品质步行街,南塘老街争创国家级商业步行街。 做大数创智造。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量质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实施“新工网”行动计划,深化“5G+工业互联网”工程,支持supOS操作系统赋能应用,打造省工业互联网小镇和工业互联网特色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实施制造业“双三十”头部企业梯队培育行动计划,深化纺织服装全省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壮大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建成未来工厂、智能工厂6家,完成“小升规”企业60家以上,望春工业园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 做优都市农业。聚力推进“五乡五最”,加快建设未来农场,率先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提档升级稻米、茶叶、贝母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广“稻下经济”“林下经济”等特色种养模式,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打响“南塘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激活优质农产品“双进双回”通道,实现同城“半小时”配送。 项目攻坚落地 提升城市能级 1月8日,海曙区治水大会暨水利工程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海曙区低洼地改造工程、鄞江堤防整治工程Ⅵ标段工程、沿江泵排群工程(一期)叶家碶泵站工程、清水环通一期工程行春碶泵站工程等48个治水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标志着海曙区全域治水的提升战全面启动。 “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是海曙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能级迈出的坚实步伐。 2021年,海曙区针对防洪排涝体系短板,优化提升流域治理方针,鄞江堤防、樟溪河干流等工程项目快速推进,中小河流、山塘水库、小流域治理系统加快完善。扎实推动“精特亮”创建,4条精品线路、4个特色街区、20个亮点工程快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超80亿元。深入实施十大三年行动计划,6家企业入选省民营企业200强,7家企业入围市制造业50强,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工厂操作系统创新中心。加快转化十大前期项目,四明山环线公路、区中心福利院、区中心粮库、水利博物馆等一批项目落地。梯次推进十大区块开发,三市里、丁家湾、五江口等区块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启动实施,藕池等101个工业园区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启动,18个征迁项目实现清零。 新的一年,海曙将聚焦项目攻坚和全域提升,推动城市能级实现新跨越—— 开发重点区块。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新城开发和山区优化,持续加快城市西进、产业西拓步伐。启动实施千年罗城复兴计划,坚持“留改拆”并举,连片开发秀水、广仁、永寿等历史文化街区,实施孝闻、月湖、新芝等片区改造提升,沿奉化江西岸,全速推进宁波西综合枢纽前期工作,征迁核心区面积超30万平方米,丁家湾、三市里地块完成供地。沿姚江南岸,推动五江口滨水活力区、高桥西地铁小镇建设,启动望江、芦港等区域开发,力争长乐未来社区开工。打造四明山大花园,加快建设四明山环线公路和S309荷梁线。 建设重大项目。全年安排重大项目171个,新开工项目45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一体谋划建设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新建新典路等24条道路,续建万兴路等22条道路,启动三江口防护、沿江泵排群等48个水利工程,完成城市低洼道路改造14万平方米,鄞江堤防工程实现主汛期前主线封闭,建设梁祝变、古林变,开工建设君禾科创园等12个产业项目,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均增长15%以上。 提升城乡风貌。改造老旧小区64个345万平方米,改造城中村15个155万平方米,实现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启动建设姚江南岸等3条绿带,累计建成“席地而坐”城市客厅5个。深入实施美丽村庄宜居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拆旧建新90万平方米,梳理式改造5个村75万平方米,争创省美丽乡村和大花园示范区。统筹推进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农屋建设,建成省星级公厕20座以上。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省“无废城市”。 增进民生福祉 擦亮共富底色 去年10月14日,全省康养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海曙召开,作为全省首批康养体系建设试点,海曙为老人开展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等居家康养服务、“一地图、一名片”特色健康助餐服务、“幸福来敲门”活动等先进经验备受关注。 去年12月1日,海曙作为民政部社会救助“物质+服务”全国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其“1+8+X”(81890智慧救助服务中心1个服务平台、8个主体部门、X个社会力量,链接全区5500余家社会组织、1300余家加盟企业、33万名志愿者,全方位为困难群体提供服务)“物质+服务”的社会救助模式在全市现场工作会议上得到推广。 推进建设高品质康养联合体,打造“专曙颐养”和“专曙善育”“专曙优学”“专曙健康”“专曙安居”“专曙保障”六张名片,是海曙增进民生福祉、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的温暖底色。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新的一年,海曙将聚焦社会民生关键领域,让美好生活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力打造“甬有优学”基础教育先行试验区,开工建设海曙中学等4所校(园),建成新芝小学迁建等10所校(园),不断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建设浙东未来教育研究院,探索优质教师定向培养模式,实施“未来学校”校长培育、教师培养计划,引育名优校长、教师100名。持续推进“双减”工作,进一步做优课后服务,实现校内提质增效、校外规范管理。 全面发展健康事业。加快建设区公共卫生中心、第二医院扩建和口腔医院等项目,新增医疗床位600张,引育高层次卫生专技人才100名。打造城市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样板,深化高山巡回卫生健康服务品牌,推广智慧医疗等健康服务,争创国家健康促进区、省中医药生态文化传承保护区。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推动宝奎巷宋韵美学文化体验区建设,谋划“大西坝—西塘河—望京门”文化带,新增3个城市书房、11个百姓健身房,争创省公共文化现代化先行区和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布局区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争创省体育现代化区。 加快推进扩中提低。升级“就业创业帮”品牌,新增市外户籍劳动力就业2万人以上、城镇就业1.6万人以上,实现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户籍人口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全市前列。解决无房新市民的阶段性住房困难,确保租赁补贴在保家庭超4500户。 关心关爱老弱幼小。推进5G智慧养老院建设,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新增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家、康养联合体5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托幼机构,力争省二级以上幼儿园覆盖率达75%。高标准做好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深化“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全国试点。 推进智治善治 更高水平治理 在海曙区月湖街道迎凤社区游河小区邻里自治驿站,经常可以看到党员和群众围坐在一起,为小区各项事务出谋划策。在这里,居民当家作主,推动小区空地在老小区改造中打造成居民共享的“邻里别院”、建成邻里众筹花园,推动完善小区改造后的各项设施,提升了小区居住品质,填补了无物业管理的空白。 建立以居民自治为核心的“邻舍家”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是海曙区科学推进“统分沉”改革,推动社会治理、服务重心、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海曙已建成区域公共服务中心4个、“邻舍家”小区自治站点48个。2021年,海曙区以“科学推进统分沉,促进政居互动协作”为主题成功申报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这一实践项目还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海曙一直走在前列。新的一年,海曙将聚焦智治善治,展现更高水平的治理能力—— 持续筑牢疫情防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管理,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守牢“大门”“小门”,全力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加快“141”体系与疫情防控指挥体系融合联通,落实动态清零精密智控六大机制,上线疫情综合治理系统,健全应急演练制度,做好全人群疫苗接种,构建全员防控格局。 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实施省和谐自治标杆区试点,推广“一委一居+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小区自治站”模式,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和居民自治能力,建成区域公共服务中心12个,新增居民会客厅4家。升级81890服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24小时客服”数字赋能新模式。加强“物居业”建设,深化无物业小区服务管理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优化提升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服务。 持续建设平安海曙。全面升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推动“智慧安防”向更宽领域延伸,做好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维稳安保工作,夺取省“二星平安金鼎”。坚决“遏重大”“控较大”,从严开展城市运行、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矿商贸等领域专项整治。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网络空间、自然灾害等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