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2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透过人文史观与人性分析看春秋面孔

——评《春秋:裂隙中的面孔》

    

    

    

    

    

    

    袁志坚            

    

    《春秋》被儒家奉为重要经典,并被解读为圣人垂教于天下的“微言大义”。关于春秋史的大众出版物不多,甬籍学者童书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写有《春秋史》,自谓“史实部分尽据《左传》”。吕思勉评价“考索之精,去取之慎,盖未有逾于此书者矣”。近期收到宁波青年作家朱夏楠出版的《春秋:裂隙中的面孔》,我特别想知道朱夏楠是怎样通俗表达自己对于春秋人物的看法的。

    臧否人物、褒贬历史,需要有一定依据,否则就会出现过度解读,或者跳不出局限。读后,我想起了德国学者汉娜·阿伦特所说的“思想操练”,即通过深入的阅读和严肃的写作而独立思考,直面人自身,从而获得历史的启示。由是解题,朱夏楠这本书所描述的春秋人物“面孔”,是从历史文本的“裂隙”中串接出来的,也是从人性的“裂隙”中发掘出来的。朱夏楠采取每一章写一个或多个人物、将人物关系交织于历史事件和历史语境的写法,强化了从人物的角度来叙述历史的意图。一方面,基于人文史观,把活生生的人当作历史的主体在儒家的人文史观框架内审视春秋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考历史人物的命运以及他们对于历史演变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对人性的思考而选择、理解有关史实材料,掺入了现代人的视角。

    《春秋:裂隙中的面孔》写了17个专题,读者可以大致了解吴国称霸前这段春秋史的面貌,对若干细节留下深刻印象。在西周时期,道德观是为天命观所支配的,而春秋时人们对天道和人道有了重新认识,如郑国子产就提出“天道远,人道迩”(《左传·昭公十八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更是将周礼注入新的伦理内涵,强调人的价值,以此为基础建立由己及人、以家化国的伦理秩序。《春秋:裂隙中的面孔》通过描写不同面孔(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思考家国关系,特别是依靠血缘、家庭关系的伦理法则受到冲击之后,王公贵族统治的正当性也被破坏了,家国关系必然需要重构。由此回到历史情境之中,进而反思历史的走向,就不会让这本小书被当作“故事汇”,而是具备长篇历史散文书写的基本文化价值,在历史叙事中彰显文化叙事,弥合认知的裂隙,拉近时间的差距。朱夏楠在组织材料时依据各种文献来疏通事件的脉络,刻画人物的面孔,评价历史的走向,这体现了她对四面八方的关系、对春秋社会的政治与文化有着系统认识的宏观视野。朱夏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细读《左传》,得到了马银琴先生的悉心指导,因此这本通俗著作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基础,其中也参考了《诗经》《国语》《史记》等诸多文献。

    持人文史观,离不开人性分析。在书中,朱夏楠对每一个人物都有深入细致的人性分析。其中写到多位女性,但是作者没有简单地进行道德审判,而是缓缓展开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复杂性。齐僖公的女儿、齐襄公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嫁给鲁桓公,文姜与齐襄公有不伦之私情,致使鲁桓公在齐国遇害。后来,齐襄公也死于暗杀,齐国因此陷入内乱。国君放纵,国家不幸,算是因果报应。文姜是红颜祸水吗?在朱夏楠笔下,“在乱伦与纵欲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文姜,一个才干过人、游刃于各国之间的政治家”。陈国国君的女儿息夫人,“美貌不是她的武器,智慧才是”。在遭遇蔡侯之轻薄、息侯被楚文王袭杀且息国被楚国灭亡之后,这个隐忍的复仇者,在楚文王身边静候时机,终于“一言覆敌国”,使蔡国受到了楚国的沉重打击。“但命运的波折,并没有放过她”,楚文王病逝后,她又被卷入楚国的政治斗争,而在那些强权者面前,“她始终没有失去自我独立的人格”。朱夏楠同时从大局和细节两方面观看人性,看到了政治联姻背后的算计、权力争夺催生的阴谋、不伦行为造成的灾祸,而女性不过是弱肉强食的牺牲品。不仅人性之恶会反噬到自己身上,而且道德伦理会作用于政治伦理。

    朱夏楠对于春秋史的通俗书写,沉郁顿挫,悲慨弥哀。虽然她选取的故事有着强烈的冲突,情节有着急剧的跳跃,但她绝不离奇渲染,笔调肃静雅洁,始终把自己的思考统合在叙事井然、逻辑严密的框架中,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人道立场的坚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