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深度/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1月2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信网络诈骗“合体”,安全“防火墙”亟待升级


陈思佳 绘

    

    

    

    记 者 王晓峰

    通讯员 杨 航 郑蒙永 

    

    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的不法分子也到了“冲业绩”的最后关头。有几类人要特别提高警惕了,年底时针对他们的骗局可不少,稍不注意就会中招。

    根据宁波公安发布的去年我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情况,以及今年1月份的情况,记者发现,各种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关联性日益增强,往往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同样,“合体”后的电诈“杀伤力”也大幅提升,需要大家进一步升级脑中的“防火墙”。

    刷单诈骗、投资诈骗

    占比连续4年上升

    根据市反诈中心近日发布的2021年度电信网络诈骗排行榜,去年全市发案最多的10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依次是:刷单诈骗、投资诈骗、贷款诈骗、冒充客服诈骗、购物诈骗、游戏交易诈骗、冒充亲友诈骗、招嫖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交友诈骗,其中前6类案件占比为85.7%。

    数据分析显示,排名前两位的刷单诈骗、投资诈骗,占比已是连续4年上升。此前连续3年占据榜首的贷款诈骗虽然退居第三,但仍不可小觑;冒充客服诈骗占比基本维持在14%左右。

    这一趋势延续到了今年1月份。虽然临近过年,“时节性”骗局多发,但基本面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刷单诈骗、投资诈骗、贷款诈骗和冒充客服诈骗四类案件仍占据“主流”,占所有案件的70%左右。

    “最近一段时间,刷单诈骗的受害者中,女性占比超过60%,且年纪较轻,以新宁波人为主。通过刷单引流诱导投资、博彩的案件占19%,这是一个新趋势。”市反诈中心民警说,近年来各类诈骗关联性越来越强,“合体”趋势十分明显,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合状态。

    各类电诈一旦“合体”,伤害性自然是大幅提升。去年,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受害人均损失5.2万元,但在百万元以上的案件中,受害人为女性的占82%。今年以来,每周电诈的总发案量在逐步下降,但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且出现了一起金额达140万元的投资诈骗案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杀猪盘”。

    “‘杀猪盘’多数情况下损失是百万元起步的。这种类型的诈骗讲究一个‘养’字——放长线钓大鱼。骗子通过交友、刷单等方式引流,然后以小恩小惠骗取受害人信任,最后就要‘下刀’了。”反诈民警说。

    根据上周统计的数据,受害人中女性占57.8%,外地户籍人员占61.5%,学历以初中和大专为主的占58.6%。如果按照年龄段详细划分,20岁以下占11.7%,其中非本地户籍占72.4%;21岁至30岁的占38.1%,其中男性占51%,非本地户籍占67%;31岁至40岁的占28.7%,其中女性占74.6%,非本地户籍占67.6%;41岁以上的占21.5%,其中女性占64.1%,本地户籍占62.2%。

    年底这些骗局常见

    这几类人更要注意防骗

    每年年底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的时段。受疫情影响,今年不少人选择就地过年,希望通过兼职、网贷等方式缓解资金周转问题的人群也有所增加,这些因素使得今年的反诈形势更为严峻。

    公益微信公众号“终结诈骗”总结了年底5类易中招的人群:有社保卡的人、资金紧张的人、过年返乡的人、有车的人、爱抢红包的人。

    有社保卡的人:骗子会自称社保局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以“您今年社保有结余可提现”为说辞进行诈骗。此类骗局通常会骗取一些手续费/加工费,但部分自我防范意识较差的人会将银行卡的账号及密码等信息透露给骗子,最终导致账户存款被全数转走。

    资金紧张的人:过年期间,处处都得花钱,对于手头紧张的人而言,找一份兼职或者借钱贷款,无疑是渡过难关的好方式。但是,不少人想着赚“快钱”,结果连老本都贴进去了,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刷单诈骗及贷款诈骗高发的原因所在。

    过年返乡的人:年度大戏《春运》的大幕一拉开,无数想要借机行骗的骗子纷纷出洞——盗版购票APP、网站,不仅会套取你的个人信息,而且通常付了钱也买不到票;自称能帮忙抢到火车票的代购,在骗到你的票款和代购费后,就会立刻卷款跑路……

    有车的人:骗子假冒交管人员并发送虚假的车辆违章短信,短信上有违章的时间、地点、行为等,最关键的是还有一个“贴心”的处理链接,警惕心不强的人常不经核实就点击这个链接,然后木马被悄悄下载到这个人的手机里,当然也可能是以假乱真的钓鱼网站。结果自然不用多说,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子转走了。

    爱抢红包的人:在网上抢红包,是过年期间大家最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抢红包的过程中,要小心666元、888元的高额“红包”,这些不是病毒就是跳转外链。还有要转发才能领取的伪微信红包,极有可能是不法分子为了引流或者是打广告用的。最后就是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钓鱼”红包,一旦中招后果严重。

    “如果按照分类来划分的话,‘有社保卡的人’和‘过年返乡的人’大概率遇到的是冒充客服诈骗;‘资金紧张的人’通常遇到的是刷单诈骗、贷款诈骗以及投资诈骗;‘有车的人’和‘爱抢红包的人’很难分类,但本质就是点击陌生链接,类似的还有最近较多发的手机积分兑换话费骗局,后续的作案手法和冒充客服诈骗很相似。”反诈民警分析。

    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

    以前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较为单一,且多为“独狼式”作案。如今,原先的“单一式”对话早已发展到“情景话术剧本”了。受害人的各种选择,骗子早就有了预判并形成了对应方案。

    同时,电信网络诈骗还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犯罪网络,关联了大量上下游的其他犯罪。比如诈骗前的工具及技术支持、犯罪对象的精准信息、诈骗得手后转移资金……大名鼎鼎的“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就是为了打击此类延伸犯罪而增设的。

    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不仅职能部门要打击与治理并行,对相关行业的监管也需到位,另外就是个人应该增强反诈意识。

    在重点区域与行业治理方面,记者获悉,去年市委平安办、市联席办制定了《宁波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意见》及25项重点任务清单,形成职责清晰、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对3个区县(市)、29个乡镇(街道)进行挂牌整治,每周将发案情况通报各地党委、政府一把手,并常态化开展红牌、黄牌警示……效果也极其明显,全市11个重点乡镇(街道)发案量同比下降,24个乡镇(街道)实现了“零”发案。

    与此同时,去年宁波公安联合其他部门深入开展“断卡”行动,累计打掉涉“两卡”犯罪团伙280余个,查处涉“两卡”犯罪嫌疑人6000余名,揪出行业“内鬼”41人,断掉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一条“腿”。

    各地公安还因地制宜进行创新,涌现出一批成效显著的阵地宣防模式:针对学校反诈工作的海曙区校园反诈联盟、鄞州区“96110”无诈校园;针对村(社区)反诈工作的鄞州区无诈社区“12340”工作法、余姚市黄家埠“喇叭播报”宣传反诈;针对企业反诈工作的奉化区“10个1”反诈样板企业园区;针对商业楼宇反诈工作的高新区高频次上门“扫楼”普宣等。

    此外,我市重点加强对学生群体的正确引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触犯“帮信罪”的人员中,在校学生不在少数,原因就在于有的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天真地以为“不知者不罪”或“不直接参与者无罪”。

    去年6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联合发布了一批在校学生涉“两卡”犯罪典型案例,揭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危害,加强警示教育。同时,最高检和教育部提出,对于涉“两卡”犯罪的在校学生,要坚持以教育、挽救、惩戒、警示为主,根据其犯罪情节、认罪认罚、退赃退赔、一贯表现等情况,认真落实“少捕慎诉慎押”理念,给予其悔过自新的机会。

    对个人来说,把好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关口、从源头杜绝隐私外泄至关重要。当前,个人信息的泄露、贩卖等现象突出,已成为诈骗犯罪黑色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个人敏感重要信息,是最基础的自我保护。不点击可疑链接及陌生人发送的文件,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不在任何网站上设置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这些都是基本常识。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平时要多关注反诈新闻报道,因为媒体揭露的通常是最新或者最易中招的电诈作案手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